凈土法門法語:勘驗自己修學佛法水平的標準
五代時期的釋迦佛鎏金講法像
摘自凈土法門法師《2014凈土大經科註》第137集 2014年11月27日 講於 香港
特別是有緣眾生,他歡喜跟你接近,你跟他說話他相信,這有緣;沒有緣的,你教他他不接受,他不相信,那是沒有緣分。法界無量無邊,哪個地方有緣的人遇到苦難瞭、遇到困難瞭,你就會有感應。像電腦一樣,你收到瞭他的信息,自自然然在他面前就化身,時間長的用應身。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住世八十年,應身。
化身辦一樁事情,辦完瞭就不見瞭,時間長短不定,有人幾分鐘;有人幾個小時;甚至於像文殊菩薩,變化一個乞丐叫“文吉”,照顧虛雲老和尚。受難瞭,他三步一拜去朝山,中途在曠野病倒瞭,文殊菩薩去救他,用一個乞丐的身份讓他一點不懷疑,陪瞭他兩次,一個多月。化身,一個多月把他病治好瞭,他可以去朝山,乞丐不見瞭,這就是沒障礙,這就是大自在。
“王”是個形容詞,在各國傢發號施令的是國王,國王得大自在,所有人民都要聽他的號令,用這個來比喻。佛是法-王,於法自在。“法”就是能大師所說的“何其自性,能生萬法”,法-王在萬法當中得大自在,沒障礙瞭。
我們學佛,最上乘法就是依據這個道理來修學,怎麼學?六根接觸六塵,修不起心、不動念,這是用佛的目標。菩薩降一個等級,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阿羅漢再降一個等級,有起心動念、有分別,沒有執著。
我們現在怎麼修法?把大乘、小乘合而為一,學不起心、不動念這做不到,我們沒辦法修,它太高瞭。我們學不分別、不執著,吃飯,不分別菜好吃、不好吃,不執著,這真正修行;穿衣服,不必想到什麼樣款式、什麼樣的料子,不分別、不執著。
學佛在哪裡學?日常生活當中學。處事待人接物,不分別這是好人、那是壞人,心目當中一視同仁。怎麼看法?個個都是佛,個個都是阿彌陀佛。你真修到這樣的時候,你就極樂世界修成功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