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佛教>自瞭法師:心思散漫,修量太少

自瞭法師:心思散漫,修量太少

時間:2019-06-04 19:19:48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佛教

還有一種很嚴重的問題就是,修行的時間太短,修行的量太少。

現在的人往往認為自己修行很好,稍微做一點善法就覺得自己很精進。但實際上這隻是盲目樂觀而已。仔細觀察,大多數時間都用於忙碌世間瑣事,心完全散在欲塵當中。所以,現在的情況是很糟糕的。不說其他方面,像今天新一代的人,每天能堅持一堂功課都很困難。大傢普遍比較喜歡聽法,因為聽法主要依靠他力來獲得瞭解,自己隻要帶著耳朵就可以瞭。即使不是特別用心、專註,一堂課下來也會感覺懂得不少法義,感覺很不錯。但是,讓心真正安住下來,長時間的保持清凈,處在修法的狀態當中,就很困難瞭。甚至在一天當中,心很專註的念幾句佛號都做不到。這就是很多人身上有的嚴重的散亂病,心完全處在散漫當中。

這樣來看,按照臨終時的業力輕重做衡量,當然是很難往生。因為平生大部分的時間、精力都用在造輪回業上面。之前也說過,雖然可以帶業往生,但是必須在知道西方凈土,懂得念佛法門之後有悔悟之心。起碼心的方向已經轉變瞭,真心想改好,知道以念佛、往生為重,這樣才有希望帶業往生。否則明明知道要念佛,內心就是絲毫不肯回轉。在一生幾萬天當中,分分秒秒、剎那不斷的造很多轉生輪回的業。這樣還想憑空往生,就很困難。所以這是很嚴重的問題,對此,大傢必須引起警惕。

我們可以看看,過去真心修行的人是怎樣斷除瑣事,晝夜精進的。譬如唐朝的懷玉法師,一生之中常坐不臥,誦《阿彌陀經》三十萬遍,每天念佛號五萬聲;寶相法師每天誦《阿彌陀經》七遍,念佛號六萬聲;道綽大師每天念佛號七萬聲。宋朝的思照法師,每天四更時起床(凌晨一至三點)開始念佛,三十年如一日。清朝的省庵大師(蓮宗十一祖),自從他二十四歲受具足戒後,一生當中日中一食,夜不倒單。他把每天的日課分為二十分,其中十分念佛,九分作觀,一分禮懺。到晚年的時候,每天念佛號十萬聲。

不僅過去的出傢人是如此的精進,包括居士也非常精進的念佛。譬如宋朝的王古居士,平生精勤念佛,手裡的念珠從來沒離開過。行住坐臥當中都是修凈土觀行,從未間斷。明朝的朱綱居士,每天念佛號三萬聲,十五年不間斷(之後就往生瞭)。宋朝的善女人陸氏,每天修完一會禮懺,就念佛號一萬聲,這樣修行瞭三十年。善女人陳氏,經常受持齋戒,並且以念誦、坐禪為樂。一生當中念誦《法華經》、《金剛經》、《阿彌陀經》各五千部,同時不間斷念佛。像這些古時的居士們,即使處在世俗生活裡面,但是他們心裡確實把念佛、往生看得非常重,完全做到瞭抓緊時間修凈業,一有機會就念佛。所以他們一生當中修行的時間也很多,凈業就很重。到臨終時都往生瞭(以上公案全部出自《凈土聖賢錄》)。

節錄自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自瞭法師、遵賢(第二一七集)2016/5/10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