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土法門:修福、修行中要重視發願
摘自凈空法師《地藏菩薩本願經玄義講記》
【作福無願,無所樹立。願為導禦,能有所成。】
下面還有個比喻說,比喻我們就不講它。“作福”,我們世間人講修福。修福的方法非常之多,佛教菩薩日常生活當中說瞭六個綱領,我們稱它作六波羅蜜,或者稱它作六度,就是修福的方法。所以菩薩應化在世間,他的思想、他的行為總不離這六個原則,這個人就是菩薩。佈施是修福,持戒是修福,忍辱是修福,禪定、般若沒有一樣不是修福。修福要沒有願,沒有個願望,福報是很大,還是一事無成,你不可能有成就,這就說明願重要。所以普賢菩薩教人修行,也就是教人生活,他有十個綱領,他不叫做十度,他叫做十願。他有願,他那個願在哪裡?願在西方極樂世界,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他有目標、他有方向,我為什麼要這樣做?我修積的福德,我後頭有個歸宿,願就非常重要瞭。
我們今天發心修學凈土,我們的願望是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西方極樂世界那些人,佛在經上告訴我們,“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所以我們要想參與西方極樂世界這一個族群、這個團體,我們要具備它的條件。它的條件是上善,不具備上善往生就難瞭,雖念佛也不能往生。古大德講:一天念十萬聲佛號,喊破喉嚨也枉然!什麼原因?你雖念佛,你沒有具足條件。就像一般宗教裡面說的,你信瞭上帝,信瞭上帝你就能到天堂嗎?不能。你必須具備天人的條件,天人的德行比人高,佛說上品十善、慈悲喜舍四無量心,你具備這些條件,不信上帝也會生天堂。不具備這些條件,叫上帝做幹爸爸也不行,也去不瞭。西方極樂世界道理亦復如是。所以一定要懂得,要立願。
《觀無量壽佛經》裡面,韋提希夫人看中瞭西方極樂世界想去,向釋迦牟尼佛請教怎樣才能往生?釋迦牟尼佛沒有叫她念佛,先教她修凈業三福,我們往往把這個疏忽掉。凈業三福是什麼?諸上善人的基礎;先修善,三種凈業。而且告訴我們“三世諸佛,凈業正因”,那就不僅僅說凈土法門,三世諸佛什麼樣的法門都有,就包括無量無邊的法門,無論修行哪個法門要想成佛,都以這三種凈業做基礎。我們念佛修凈土,把這三條十一句要是疏忽掉,雖念佛,往生不可靠,跟凈土結一個善緣而已。你什麼時候能往生?你在哪一生當中,這個基礎具足瞭,你念佛決定往生。所以從哪裡做起?“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第一條,人天福;第二條“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小乘福;第三條“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大乘菩薩的福報。你沒有這個基礎,你念佛不能往生。為什麼?西方極樂世界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我們的心不善、行不善,到西方極樂世界還跟人吵嘴、還跟人打架,那怎麼行?把極樂世界搞得一塌糊塗,去不瞭的。最低限度,你要把這三條十一句都做到,你才能決定往生。
-
6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