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佛教>印光大師:發菩提心(白話文)

印光大師:發菩提心(白話文)

時間:2019-06-04 20:31:52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佛教

凡是修凈業的人,第一必須嚴持凈戒,第二必須發菩提心,第三必須具有真實的信願.戒是諸法的基址,菩提心是修道的主帥,信願是往生的前導.

--------續編.卷下.凈土指要.P592

念佛時不能懇切的人,隻不過是知道娑婆世界的苦,極樂世界的樂而已.如果能想,人身難得,中國難生,佛法難逢,凈土法門更難遇到,如果不一心念佛,一口氣上不來,就會隨著宿世今生的最重的惡業,墮落三途惡道,長劫受苦,沒有出期.這樣就會害怕地獄的苦而發菩提心.菩提心,就是自利利他的心.這個心一發,就如同電器充瞭電,藥中加瞭硫一樣,力量特別大,而且迅速.消業障,增福慧,不是平常的福德善根所能比喻的.

--------增廣.卷一.復陣慧超書.P198

至於日常生活中,所有一絲一毫的善,以及誦經禮拜的種種善根,都以此功德,回向往生.這樣,一切的行門就都成為凈土的助行.猶如匯聚灰塵而成大地,匯聚河流而成大海,廣大淵深,誰能窮盡!發菩提心,誓願度眾生,所有修持功德,普遍為四恩三有法界一切眾生回向,這就如同火上加油,禾苗得雨一樣.既然與一切眾生深結法緣,就能快速地成就自己的大乘勝行.如果不知道這個道理,就是凡夫二乘自利的見解,雖然修妙行,感得的果報卻是卑劣的.

--------增廣.卷一.與徐福賢女士書.P148

念佛法門,以信願行三法為宗,以菩提心為根本,以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為因該果海,果徹因源的實義.以都攝六根,凈念相繼為下手最切要的功夫.這樣修行,再能以四宏誓願,常不離心,心與佛相合,心與道相合.現在生就步入聖流,臨終直登上品.就不負此生瞭.

--------三編.卷三.復康寄遙居士書.P726

念佛心不歸一.是由於生死心不迫切.如果作將要被水沖,被火燒,無所救援的觀想.以及就要死瞭,就要墮入地獄的觀想.那麼心自然歸一,不需要另外求妙法.所以經中屢次說,思地獄苦,發菩提心.這是大覺世尊切要的開示,可惜人不肯真實的去思考.地獄之苦,比水火更慘,深無量無邊倍.而想到水沖火燒就會毛骨悚然.想地獄就泛泛然的人,一是心力小,不能詳細知道那些苦事.一是親眼見,不覺毛骨為悚然.

--------增廣.卷二.致包師賢居士書.P349

雖然說念佛能滅宿業,然而必須生大慚愧心,大怖畏心.轉眾生損人利己的心,而行菩薩普利眾生的行.這樣,宿業現業,都被這大菩提心中的佛號光明,消滅幹凈瞭.如果前生以及往昔曾造過大業,今生雖然不做惡,卻也沒能努力修善,隻是泛泛的念佛,功不抵過,固然難免有時會遭惡報.不是念佛沒有用.而是因為沒有發菩提心,惡業廣大,不能掩蓋住而已.倘若能發大菩提心,則如同昊日當空,霜露立刻消融.世人多有作惡半生,後來才改悔.因為不能完全沒有惡報,於是就說佛法不靈,修持沒用.

--------三編.卷三.復康寄遙居士書一.P829

凡夫修行,應當發利人利物的大菩提心.而那些利人利物的事,力所能及的,就努力去做.做不到的,也讓這個心常存.這樣固然與大乘的願心不相違背.

--------三編.卷四.復卓智立居士書七.P1151

菩薩的心,猶如太虛,沒有不包容的.為利益眾生,做種種方便,先以欲勾牽,後令入佛智.不能以凡夫的知見妄加測度.因為菩薩已經證得法忍,完全沒有人我相.隻為攝受一切眾生,入大覺法海.如果還有計較,就屬於情見,便與無人我之道不能冥契.說佈施頭目腦髓,就是這樣.

--------增廣.卷一.復黃智海居士書.P230

海鹽徐蔚如(一向在京),因為博學而導致身體內虧.得瞭脫肛的病.已經兩年多瞭.每次大便後,必須睡一刻鐘,等自己升上去瞭才敢動.民國八年正月,大便後,有要的緊事,刻不容緩,就坐車出門.因為受磨就再也升不上去瞭.七晝夜,痛如針砭,沒有一刻停息.於是發大菩提心,想:"我這個病痛苦極瞭,願我多受點,總願世人別得這個病."於是至誠念佛.沒多久,睡著瞭.醒來後,病就好瞭.從此斷瞭病根.他來信說到這件事.光(印光大師的自稱)說:"這個病是宿業,由於閣下以這大菩提心消除瞭宿業,所以病就根除瞭."

--------三編.卷三.復章道生居士書一.P782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