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瑪仁波切:兒女對父母感情淡瞭怎麼辦?
很多為人父母的都有這個體會:含辛茹苦把孩子養大,供他們上完大學,結瞭婚,就搬出去自己住瞭,對父母的感覺似乎越來越淡,關系也越來越不密切,交流更是越來越少,因此而內心鬱悶、傷心的父母有很多。
孩子能獨立生活,是最好的。人們常常戲稱自己的兒女為“冤親債主”。其實,當孩子開始過自己的小日子,父母們就可以好好過自己的日子瞭,可以笑看這一現象,現在少瞭個“冤親債主”,不錯。否則他們生瞭孩子,又會叫你帶小孩,你們又要喊著,“沒有自己的時間,沒有自己的生活,‘業障’又現前瞭!”現在開放瞭二胎,幫他們帶完大的,又幫他們帶小的,一輩子都在為兒孫活著。如果孩子離父母遠一點,你不用幫他帶小孩,應該感到“多幸福啊!”所以,不要埋怨孩子。其實,我們人類還好,養兒育女,起碼會有點兒感情。很多動物把孩子養大以後,孩子就完全獨立瞭,跟父母沒有關系瞭,自然法則就是這樣。
很多人都固守著“養兒防老”的觀念,讓孩子“保佑”自己。“皈依”有“請保佑”的意思,所以我們常講,這些父母是“皈依”完兒女、“皈依”孫,多辛苦啊!本來皈依上師三寶,真能保佑到你;結果你去“皈依兒女”、“皈依孫”,把孩子們培養出來,又一再向他們低頭,很多老人都失去瞭自己的尊嚴,皈著兒孫,到最後自己都像“龜孫”瞭。
如果實在心裡有些失落,你要趕緊給靈魂找個傢,不能把靈魂寄托在孩子身上,那肯定會讓你時不時失落。把心放在上師佛菩薩那裡多好啊,想去哪兒就去哪兒,想修行就修行,想去放松一下,就出去轉轉玩玩,傢裡沒人管你們,多好!皈依後,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師兄姐,他們去朝聖,你就跟著去朝聖,金剛師兄姐是生生世世的,有些居士的父母年紀大瞭生病瞭,自己照顧不過來,都是師兄姐在那兒照顧。這麼溫馨的大傢庭到哪裡去找啊!
現在社會上很多子女對待生病的父母,有的是有心而力不足,一個傢庭本來就一個小孩,這個小孩自己成傢以後,有的遠離父母在他方工作,想靠他也靠不住。世界上,永遠是靠自己最心安,心靈上靠上師三寶最幸福。就算生個病,有些不舒服,向師兄姐們召喚一下,能來幾十個人。你召喚一下你的孩子試試,能來看你兩個小時就很不錯瞭。
去年,我在華西醫院探望生病的弟弟,那時候見過一個大領導。他有六個孩子,個個長得一表人才,工作單位也都很好,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孩子都很有出息”。老先生住院的時候,兄弟姐妹們輪流來看一下就走瞭,其中隻有一個女兒是離瞭婚的,也沒生小孩,就她陪伴在邊上。其他結瞭婚有小孩的,都隻是來看一下,噓寒問暖一聲,“爸爸,你怎麼樣,痛不痛……”老先生說,“不痛?我來住院幹嘛?”“那爸爸你好一點兒沒有?”“好一點兒?好一點兒我就出院瞭!”老先生和孩子們頂著說話,因為心裡不痛快啊。
這個老先生和我弟弟同病房大概住瞭二十多天,我弟弟就出院瞭。那時候,他們傢的老太太很感慨地說,“你看啊,老頭子,人傢這是有信仰的,整個傢族圍著一個病人,天天陪伴著。咱傢是這樣,一大傢子卻冷冷清清。咱傢這些沒信仰的,還好懂一點‘感恩’,來看一下你有沒有死掉……”
這個房間還有一張床,住著一位老先生,得瞭癌癥,就更慘瞭。他隻有一個獨子,當時是和媳婦兩個人把爸爸送進醫院的。孩子每次來,戴個口罩,門都不進,隻是嘟囔著聲音問老人傢,“爸爸,好一點沒有?”就在門口那兒看。老太太倒是挺好的。過一段時間她就跟老先生說,“你也知道,我們傢錢不是很多,賣房子也不太可能,差不多,你就出院吧。”老太太流著眼淚,說沒辦法,得出院。我對老太太說,“老先生要真能治,您就待著吧,到時候實在不夠的話,我幫您。”她哭著說,“真是感謝瞭,他是癌癥晚期,在醫院待著也差不瞭多少,這樣待下去,兒子壓力很大。”她的老伴兒都要死瞭,她在那兒考慮兒子壓力很大。實際上現在,每個人都有醫保,能花多少錢?隻能說這種不孝的孩子很多,靠不住的,老人們還是靠自己吧!
年輕還有能力的時候,大傢一定要好好修行,你們老瞭就不會受苦瞭。現在生老病死的苦,想死死不瞭的苦,很多人在受這個罪啊!躺在病床上,就是死不瞭,活活受罪、受折磨。因為受折磨的緣分還沒盡,就必須繼續忍受著。修行人多好,說走就走,得大自在。大傢在新聞上也會找到很多例子,有些居士,也是老人傢,可以預知時日,把身後事安排得妥妥當當,跟傢人講,“佛菩薩來接我瞭,我要走瞭。”有站著的,有坐著的,就這麼自在往生瞭。
所以,作為父母,不要總掛念著孩子。孩子對自己的感情淡瞭,沒關系,讓自己的心有個地方安放,讓自己的心能找到傢,那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