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靈巖山兩天見聞記
五體投地
對於靈巖山我無法用其他的語言來描述,這樣一座坐落於姑蘇城外一隅,甚至隻能說是太湖邊上一隅的寺廟,以其清雋永恒的魅力將我深深折服。
這是我第一次深入地瞭解靈巖佛、靈巖山、靈巖人。幾次過靈巖而不入的經歷讓我深深感到惋惜,甚至產生隱隱地罪過。印光法師在把“死”字寫在瞭墻上後,又把自己留在瞭靈巖,留在瞭世間。有位法師告訴我,最讓他決心來靈巖的就是印光法師照片上那雙凝聚著無比力量、無比期望的眼睛。有著一個這樣的大和尚,靈巖山還有什麼理由不洪亮地唱起自己的歌聲呢?
上靈巖挺累,雖然隻有一百多米高。對於一般多米的平地我們不需要多久就可以跑完,但這一百多米的靈巖,卻讓許多人足足爬瞭一生又一生。許多朝山的大眾從山腳的世界上一步一叩首,直至簡陋的山門口,在他欣喜若狂的抬頭的一剎那,那同樣可愛的彌勒佛也正看著他。每個人都會在那時告訴自己:這裡就是靈巖山。
其實上靈巖有好多小路,走在山間靈巖人自己看護的竹林裡別有一番風味兒。腳下踩著落地好久瞭的,化為朽泥的竹葉。還有不知道是唐朝還是明代留下的瓦當,一步一個腳印,一步一個回響。間或還有幾座古代的孤墳,墳墓的主人一個人孤零零的躺著,隨著一次又一次露水的凝結與蒸發,隨著一次又一次晨鐘暮鼓過著屬於他們的日子。
山間除瞭印光法師的舍利塔外,還有一個不起眼的觀音洞,民國年間,大士親臨道場現身與石壁之間,無數善男子、山女人都有幸看到瞭盛況。上瞭山,走在青磚地上,就到瞭山路的盡頭,卻走到瞭另一個開頭。誰能想象在這裡除瞭有無數懶散的龜鱉們怡養著天年以及千年來無數法師們的聲音,還有這吳王的腳步以及西施的嘆息。
很多人把靈巖山作為蘇州的一景,如果單純地參觀佛塔後院,我認為沒有真正意義。如果你去瞭僧舍,去瞭大和尚的房間,我認為你不枉此行!
震撼
這是我的感受,在去過住持方丈明學法師的房間後,我真的不知道用什麼詞與來說比較合適,我想說他是個簡陋的書籍倉庫是不為過的。“幹凈”兩字對他是苛求,在不足十個平方米的小屋內堆滿瞭書本,從地上堆到瞭屋頂,從床上鋪到瞭櫃子上,我真的害怕在大和尚睡覺一轉身的時候,那一摞子書就會轟然倒下。“華貴”根本是無稽之談。在那裡,大和尚用的都是破爛的舊東西,用的都是幾十年以來的器具。寒酸已經不能再形容瞭。屋內堆滿瞭結緣的書籍,導致隻有一條能容忍的小道能讓人行走,朽爛的木制地板在大和尚緩慢的腳步中痛苦呻吟。很多出傢人都在自己的臥房內有照相,我相信作為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江蘇省佛教協會會長的明學師傅一定沒有,理由很簡單,那裡根本無法照相!觀之不忍!觀之不忍!我終於明白瞭我認識的一位居士為什麼每次都傾其所有進行供養。對於這樣一心念佛苦行專修的出傢人,我們除瞭敬仰,隻有敬仰!
再看當傢法師的屋子,就更是慘不忍睹。整個房間除瞭堆積瞭大量的準備賣走的廢舊回收物品以及不少雜物和結緣的物品以外,就隻有一個掛著破佈簾子,還有他老邁的身型。其他師傅的住舍也是破舊不堪,一張不大的床鋪被分為兩部分。下面是人,上面是雜物。搖搖欲墜的物品讓我覺得隨時有掉下來砸傷師傅的可能。四個人意見的房間擁擠不堪,讓人不由聯想起瞭解放前描寫窮人生活的文學作品,但是在我面前卻是真正實實的事實,不容辯駁的事實,觸手可及的事實,讓人落淚的事實。走過這麼多寺院,從沒有看到這麼貧寒,這麼清苦的出傢人,從沒有!要知道我在靈巖山寺所住的客房遠比方丈的房間要好上十倍!盡管我隻有一張木床,一簾蚊帳,一盞昏燈和朽壞瞭的電扇,但是比之大和尚、當傢法師、眾多師傅要好上十倍有餘!!
在居住的過程中我隻是感受到瞭越發的清貧。靈巖山的規矩是不許浪費一點食物的,也就是每頓所食都是上一頓沒有吃完的剩菜剩飯以及焦瞭的鍋底,可以說長瞭這麼大,也經歷瞭一些事情的我,沒有過過這樣的日子!吃一頓可以忍受、吃兩頓可以忍受、吃三頓也可以忍受,但是吃一輩子,你能忍受麼?有個師父和我說,他前些年進寺的時候,早餐吃的就是豆腐渣。靈巖人正用他們無盡地虔誠、真心誠意地頂禮著佛法。
很多法師對靈巖山都有著不一般的情感,因為這座山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是他們自己的。靈巖山的出傢人很自豪的說,除瞭兩個火夫以及一個幫廚,所有的事情都是他們親歷親為,包括掃山、看護等等。甚至在去年修廟的過程中所有的磚料、毛竹都是寺僧們一塊塊一根根從山腳下搬上來。要知道一個年輕力壯的小夥子,不帶任何東西,憑借一股子蠻勁兒沖上山也要十五分鐘,他們就用著自己捧著經書的雙手扛起瞭八十多斤的毛竹,背起瞭沉重的磚塊。這是他們的靈巖山,是靈巖山人的靈巖山。
在閑聊的過程中我知道每個師傅一天的津貼是3.3元,一個月也隻有100元。如果請假,每天扣5元。很多事情已經不是用簡單的“精神”可以概括的,那是無比的信念與力量啊!他們是真正的修行者,是真正的修行者。我為我的罪業向靈巖山頂禮,每個人都要向靈巖山頂禮!
我僅僅在靈巖山寺的小屋內居住瞭兩天,在這將近兩天的生活裡,也許我的觀察是不全面的,也許我的瞭解是片面的,但更多的可能是我看到瞭正如冰山一般,威嚴靈巖的一角。此時在我的耳邊響起瞭陣陣回向偈: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凈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塗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共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靈巖山寺,郵政編碼:210501;地址:蘇州市木瀆鎮靈巖山寺。
陳惠卿 敬書 2004年7月21日
-
4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