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佛教>宣化上人:毀謗持《法華經》的人,罪報可就大瞭

宣化上人:毀謗持《法華經》的人,罪報可就大瞭

時間:2019-06-09 22:11:52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佛教

怎麼叫“常不輕”?這是菩薩的名字。是不是菩薩的真名字呢?不是!這是他一個別名──特別的名字,也就是一個草號。因為這位菩薩見到人就叩頭頂禮,所以這些貢高我慢的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就給他起這麼個名字,說:“啊!你知道他嗎?他是常不輕菩薩!”所以你不要以為“常不輕菩薩”就是他的名字,不是的。

你要是在這個地方都不認識,說:“這個菩薩就叫常不輕菩薩。”根本就沒有這一回事!這是釋迦牟尼佛在過去生中,行菩薩道時,見到人就叩頭禮拜,這一般貢高我慢的譏諷他:“唷!常不輕來啦!你們知道嗎?這是‘常不輕’啊!”因為他在行菩薩道時,見到人就說:“我不敢輕看汝等,汝等皆當作佛。”所以這一些個增上慢的比丘、比丘尼,就給他加上這麼一個名字。這個名字,本來是譏諷他,對他不好的意思;他接受瞭這個名字,所以叫“常不輕菩薩”。

這裡邊分出四種悉檀,來說“常不輕”。他裡邊抱著一種不輕的見解、不輕的智慧;外就行恭敬的行門,對一切的境界他都恭敬。所以我說這個〈境界〉,所謂“一切是考驗,看爾怎麼辦?覿面若不識,須再從頭煉。”你要再開始來煉過。

常不輕菩薩能覿面就認識瞭,所以他就要這麼修行,見著人就叩頭,這屬於“世界悉檀”。他能身行不輕之行,躬行實踐,修不輕慢他人的這種行門,這叫“為人悉檀”。他能口宣不輕之教,口裡所說的,都是一種不輕慢他人的教化;他常說:“我不敢輕看汝等,汝等皆當作佛。”這麼樣,這叫“對治悉檀”,來對治貢高我慢。那麼,他對一般人就有一種不輕慢他人的看法,這就是“第一義悉檀”。這“常不輕”,有這四種悉檀的意思在裡邊。

“爾時,佛告得大勢菩薩摩訶薩:汝今當知!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持法華經者,若有惡口罵詈誹謗,獲大罪報,如前所說。其所得功德,如向所說,眼耳鼻舌身意清凈。”

“爾時,佛告得大勢菩薩摩訶薩”:在佛說完瞭〈法師功德品〉的時候,剛要開始說〈常不輕菩薩品〉之前。

佛告訴得大勢菩薩摩訶薩,也就是大勢至菩薩。這位菩薩,他若不動彈,就沒有什麼事;他隻要一動,那麼一舉手、一投足,或者向前邁一步,這大地就要六變震動。為什麼?表示這位菩薩的威勢太大瞭!你說這厲害不厲害?釋迦牟尼佛說,“汝今當知”:大勢至菩薩!你現在應該知道!知道什麼呢?

“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持法華經者”:若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在傢的男居士)、優婆夷(在傢的女居士),他們要是受持、讀誦、解說、書寫這部《法華經》。

“若有惡口罵詈誹謗,獲大罪報,如前所說”:假使有人用惡口來罵他,或者故意來破壞、毀謗,這些人所得到的罪報可就大瞭。有多大呢?有須彌山那麼大!就像前邊經文上所說的,得那麼多的罪。

“其所得功德,如向所說,眼耳鼻舌身意清凈”:那麼受持、讀誦《法華經》這個人所得的功德,也就像前邊這〈法師功德品〉上所說的,能得到眼耳鼻舌身意清凈的功德。

有的人講經講到這個地方,不會講經的就說是:“依照這個經文,‘若有惡口罵詈誹謗,獲大罪報,如前所說,其所得功德。’他罵這位受持《法華經》的,還有功德哩!”他說這個“其所得功德”是這個罵受持《法華經》的人有功德,這是錯瞭!這是受持《法華經》這個人所得的功德。他罵人反而有瞭功德瞭?不是!對於這一點,我們每一個人都要特別認清楚瞭。不要以為罵受持《法華經》的還有瞭功德;若那麼樣子,那就沒有所謂的因果報應瞭!經文是講得清清楚楚,但是沒有學問的人就認為罵他的也有瞭功德。

怎麼能證明出來這是受持、讀誦《法華經》這個法師的功德呢?這不說明瞭:“如向所說,眼耳鼻舌身意清凈。”向,也就是“過去”,這也就是前邊所說的──這位法師所得的功德,眼耳鼻舌身意都清凈;清凈,就得清凈的功德。

恭錄自《妙法蓮華經》常不輕菩薩品 淺釋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