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佛教>人間天:畢竟成佛的內因與外緣

人間天:畢竟成佛的內因與外緣

時間:2019-06-09 22:14:57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佛教

同修:老師好。請問一切眾生畢竟成佛,怎麼理解?

老師:終究會成佛。

同修:老師,一切眾生畢竟成佛,這句話有時候我會這麼思維:既然隻要各個因緣都湊齊之後就可以成佛瞭,為什麼還要努力精進呢?

老師:“因”是內在的力量,是一件事情的主要因素;“緣”是外在的助力,是一件事情的次要因素,隻靠助力,能完成需要因緣配合的事情嗎?一條腿蹦達,能走幾步遠?何況究竟成佛?

同修:意思是一切眾生畢竟成佛是需要一個長久的過程的,是可以這樣理解嗎?即便是外緣到瞭,也是需要自己內在的努力精進的,如果不精進也是成不瞭佛果的,是不是這樣老師?

老師:如果某眾生自己不努力,雖然他也可以成佛,但會遙遙無期。

阿難和世尊的對比就是這個效果和差距。

阿難和世尊曾經很多次在佛前出傢修行,是同門師兄弟。阿難選擇的是好聞、樂聞、喜歡聽,世尊選擇的是奉行。

世尊早已成佛,隻在這娑婆就示現八千次成佛,其分身成佛的數量不計其數,《法華經﹒開寶塔品》有記載。

直到世尊示現涅槃,阿難才證四果阿羅漢,其中的差距顯而易見,《法華經》裡世尊也為阿難授記當做佛,可是也要很久以後,彼時的佛號為“常立勝幡”。

經文裡也曾經記載,世尊本應該在彌勒菩薩之後,於娑婆成佛,但因他悲心茵茵,刻苦努力,才趕在彌勒菩薩之前成佛。

理論上說,娑婆賢劫千佛裡迦葉佛之後應該是彌勒菩薩的無能勝佛。若隻是等,雖然其佛性不失不減,但因緣不和合,成佛之事必然遙遙無期。

如果隻是等,莫說成佛,隻是解脫都很可能遙遙無期。

大迦葉尊者及金色光比丘尼,曾經在迦葉佛時期鑄造佛像,因此業行所感,之後便渾身金色,雖然努力修行,直到釋迦佛出現,他們才有機會成為羅漢,從而解脫生死,彼時的大迦葉在追隨佛陀時,已經104歲高齡。

從一尊佛到下一尊佛,中間一直在努力修行,其難、其苦、其決絕,各位要思維,這結果絕不是能等到的。

同修:但是我們憑一世的修行,就一定能夠去往極樂,從而瞭脫生死,獲得解脫嗎?

老師:這要看你自己的。

不願,不信,自然不能奉行;

不願,不信,自然漏洞百出;

不願,不信,自然拖泥帶水;

不願,不信,自然走馬觀花;

不願,不信,自然心行不堅;

不願,不信,自然遇難而返;

不願,不信,自然疑竇叢生;

不願,不信,自然難上加難;

不願,不信,自然橫生纏障;

不願,不信,自然不受庇護;

不願,不信,自然與佛無緣;

不願,不信,自然愛莫能助。

很多學佛人隻是學佛,幾年後就不會再學瞭,這個話我在此群反反復復說瞭無數遍瞭,不管你們理解不理解,希望你們記得。

當你學佛遇到極大的阻礙,舉步維艱,乃至無數次想放棄的時候,或者就是順風順水遠離瞭,要知道這是福報亮燈報警瞭,若不能及時調整補充,這條學佛路就會戛然而止,悄無聲息地就走丟瞭。

二十多年來,我所見所遇的所謂學佛人,雖然不很多,但也絕對不少瞭,有很多人,曾經非常親近、非常虔誠、非常努力,我也親見他越走越遠,最後消失在學佛的隊伍裡。

這一幕,就像影視劇裡常見的一個慢鏡頭:

一個人站在街頭,相對靜止,成為對比的是周圍川流不息的人群,無數人迎面而來、擦肩而過,帶著他的姿態、笑容、溫度,而後又急速地遠離,隱沒在人群裡,最後消失不見……

學佛的內因和外緣要匹配、要和合、要契合,才能走得下去,才有可能有個感應、有個收獲、乃至有個果證;而這些都不是幹等就能得到的。

人間天於幻海迷局 2019.5.3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