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謹:幾種不清凈的佈施
第一種,是以歪曲的心理、顛倒的見解、無純凈心所施的財物,這不是真正的佈施。
第二種,有人昨天請我吃過一塊蛋糕,今天我要還禮;或者他十幾年前幫助過我,現在他有困難我要接濟他。這都屬於人情上的投桃報李,禮尚往來,不算佈施。
第三種,有人施舍財物,不是出於真正的慈悲、憐憫和同情心,而是為瞭耍闊氣,或純粹是打發人傢瞭事,這不算佈施。
第四種,因為自己有所欲求,比如看到這束花特別喜歡,多付上一毛錢;或上舞廳感到那位小姐很漂亮,多給兩個小費,這都不算佈施。
第五和第六種,把財物丟到火中或投進水裡,都不能算佈施。因為水火都是自然物,你把財物白白扔掉瞭,卻不能使別人受益。
第七種,有人送禮給大人物,指望以後可以有所提拔照顧;或者看在某個大老板、某個大人物的面子上,在慈善救濟事上湊上一份,藉以拉個關系,這都不是純凈的佈施。
第八種,怕強有力的黑道中人來搶你,趕快送錢消災,這不是佈施。
第九種,送人傢鴉片、海洛因、麻醉劑等毒品,這不是佈施。但醫生見病人太痛苦,打麻醉針以止痛,這是佈施。這裡有很多道理,要研究。
第十種,送人傢武器,不是佈施。我兒子前天買瞭一把防身刀給我,他在刀下面放瞭一毛錢。我打電話問他這是什麼意思,他說美國人的規矩,送刀給人,不是讓人自殺,放上一毛錢,表示吉利的意思。這個我不懂,他還算是真佈施哦!
第十一種,送肉與人,那是殺生而施舍給人傢,這不算佈施。
第十二種,你收養瞭許多孤兒,保護他們,把他們養育成人。但你指望以後可以使喚他們,做你的幫手,這就帶上先決條件瞭,就不能說是純凈的佈施。
第十三種,為瞭出名而施舍,不是純凈的佈施。
第十四種,為瞭捧歌星、戲子而出錢,比如一個歌星開賑災歌唱會,一天收到幾千萬捐款,這個歌星做瞭好事,可出錢者未必是凈佈施。歌星不唱的時侯,你為什麼不佈施?有些人是為捧歌星的場,這裡面有差別。
第十五種,有些人破產瞭,財物轉到別人手裡,這並非出自自願,所以不是佈施。
第十六種,比如說,這個屋子因鬧鬼,不敢住下去瞭,送給出傢人做寺廟;或者因為打官司,自己的屋子有麻煩,幹脆送給社會慈善機構,這都不算凈佈施。
第十七種,有人因學佛或受瞭教育,知道幫助人傢是好事,但自己沒有錢,就拿人傢的財物做人情,這也不算佈施。
第十八種,谷麥在田地、倉屋中被鼠鳥等所食,並非有意送與它們吃,不能說是佈施。講到這裡,想起前兩天報上揭露一批送往大陸災區的大米,在碼頭搬運中發現是發黴的。這就不是佈施,相反,人吃瞭黴米會中毒,送的人反在造惡業瞭。
第十九種,假使我電腦壞瞭,我請這方面的行傢來修理,請他吃飯,送他錢。這是你想學東西,是應該付的酬勞,而不是佈施,佈施是沒有條件的。
第二十種,比如病人怕自己要死,送醫師一個大紅包,以為醫生就會對他盡心瞭。這是有求於人而給錢,不是佈施。
第二十一種,打瞭人傢,罵瞭人傢,自己覺得難為情,然後送東西給他謝罪,這個不算佈施。
第二十二種,有人佈施瞭之後,心中疑慮人傢是否在騙他,或在想人傢以後是否會報答他,這都不算佈施。
第二十三種,有人施舍瞭之後心痛懊悔,這就不是佈施。我年輕時在四川學佛,人傢有困難,我站出來說要幫助他,大傢比較買我的面子。後來有個老前輩勸 我不要再替人傢去化緣瞭,為什麼呢,他說四川人有句老話,“勸人出錢,如鈍刀割肉”,人傢雖然給瞭你面子,但那個人心裡難過啊!他還給我講瞭個笑話:有個 大魔王在地方上作怪,連孫悟空都降服不瞭。後來從西天佛祖那裡派瞭個小和尚,魔王根本不把他放在眼裡,小和尚說此行不是來收服他的,隻是給他看個東西。說 著,從背上黃佈包袱裡拿出一本化緣簿,“居士,請你多少寫一筆吧!”那魔王一看,“哇!”就跑掉瞭。
所以,平時在人傢談佈施時,我就不輕易談。有些人把錢送出去以後,越想越後悔,越後悔越睡不著,“如是施者,非凈佈施”。
第二十四,還有的人,送瞭東西給人傢,好像這個人從此就賣給他瞭,今後定要人傢報答他。這個就不是凈佈施。
第二十五,有些阿公阿婆,念咒、佈施都有賬可查,你看他們念什麼《心經》、《白衣咒》,念一段經,在黃裱紙上戳一個印,“我念瞭多少卷,死後帶到陰間去,也不知一卷是二十八塊還是三十五塊。”這等於在投資,將來連本帶利得多少好報。“如是施者,非凈佈施”。
第二十六,人到衰老、重病臨死之時,感到痛苦瞭,曉得時間不長瞭,不把財產傳給子女,卻佈施出去。這也不算凈佈施,因為你已曉得財產把握不住瞭,你不佈施也不屬於你瞭。沒有清凈心,還是不行。
第二十七種,為瞭名譽而施舍。希望在電視上露面,希望在報紙上廣而告之,希望一切人都感激我,這不是凈佈施。
第二十八種,好比說看到黃醫師都出瞭十塊,我就出十五塊,蔡老板不服氣,出二十塊,把我們兩個都蓋瞭。出於攀比心、嫉妒心而送財物的,不是佈施。
第二十九種,為貪女色而擺闊氣,送種種金銀珠寶、綾羅綢緞等貴重東西,那是你為瞭追求漂亮女人,不是佈施。
第三十種,有些人因為自己沒有兒女,所以才願意拿出傢產送人,這是做好事,固然不錯,但從佛法的佈施學來看,還不算是純凈佈施。
第三十一種,以有無福德來挑選佈施對象,這樣的佈施不是凈佈施。
第三十二種,佈施首先要雪中送炭,周濟窮苦者,若看上不看下,隻做錦上添花的事,那也不算凈佈施。
第三十三種,就是為瞭鮮花果品而舍物與人,這也不是佈施。這是很輕的一條瞭。
佛教的佈施學,這裡每一條研究起來,都是戒律。
上述三十三種不凈佈施隻是大概而言,經典上記載的還有許多。佛告訴毗耶娑,這些不凈佈施,不會得到真正佛道的果報,最多也就是修到仙道的果報而已。 佛用種子作比喻,佈施作為一種業力行為,等於播種,挾帶不純動機的“垢染佈施”,就像種子下到鹽堿地裡,不會有好的收成。而且,這種子本身的功能(“種子 界”),不但與土地的品質(“地界”)處在一種相依相存的關系中,還須有陽光、空氣和雨水,才能使種子發芽。種子放在玻璃瓶中,固然不會發芽,但播種在貧 瘠的土地上,若得不到雨水的滋潤,也是不能開花結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