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佛教>保持大悲心,冤親債主本來要傷害你,祂也會被你感動

保持大悲心,冤親債主本來要傷害你,祂也會被你感動

時間:2019-06-10 17:31:31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佛教


na mo a mi tuo fo
無 阿 彌 陀 佛


【我們如果利用日常生活來念佛,保持清淨慈悲,必然會影響很多人】

海濤法師開示:

這個世界最大的力量是心靈的力量,我們如果利用日常生活來念佛,

保持清淨慈悲,必然會影響很多人。這個人本來要罵你,他會被你影響的。

因為你這個人這麼好,他不但不罵你還要讚歎你。


就像我們念「唵嘛呢唄美吽」,我們保持心如蓮花,

從蓮花開出來的光明智慧如意寶,如果我們保持這種大悲心、空性,

就會影響六道眾生改變他們的心態,消除他們的業障。

這個冤親債主本來要傷害你,讓你得癌癥、跌倒,祂會被你感動,

因為你的心態行為會讓祂成為護法,這個就是超度對方。

一個痛苦的靈魂被你超度瞭,因為你用佛法的光明、佛法的慈悲超度瞭祂。


-02-

佛經慧語:佛和凡夫俗子


體不變故,在凡不減,

在聖不增,居塵不染,離垢不凈,

在生死而不受輪回,證涅槃而不屬寂滅,

無象而為萬象之主,非法而為諸法之宗,

從本以來,常自如如,瞭無凡聖生佛之異。

悟之名賢,證之名聖,若但具而未悟,

則雖有性德,瞭無修德,隻為六道輪回之凡夫而已。

——《印光法師文鈔》


註釋:《心經》有“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三句,所謂“不垢不凈”“不增不減”究竟是指什麼,一般人可能不容易領會,印光大師這段開示是《心經》這兩句話的最佳註解。

從心體或佛性上講,眾生與佛無二無別,佛性不因你是聖人就多一些,不因你是凡夫就少一些,“從本以來,常自如如”。聖賢凡夫隻是迷悟不同,所以印光大師又說“悟之名賢,證之名聖”。

如果隻是具備佛性,始終沒有開悟,那麼雖然也有性德,卻無一點修德,則隻能成為輪回六道的凡夫俗子而已。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