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佛教>凈土法門:為什麼心中常生煩惱,不生智慧?

凈土法門:為什麼心中常生煩惱,不生智慧?

時間:2019-06-10 17:36:06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佛教

我們讀《壇經》,看到惠能大師初次見五祖忍和尚的時候,他跟五祖說:「弟子心中常生智慧」,我接觸佛教是二十六歲,第一本看的經就是《壇經》,我看到這一句,我非常感慨。回頭想一想,如果我要遇到,「弟子心中常生煩惱」。人傢不生煩惱常生智慧,這還得瞭嗎?所以他在黃梅八個月,五祖就把衣缽傳給他瞭。為什麼不傳給別人?別人大概跟我一樣,「弟子心中常生煩惱」。包括神秀在內都還在生煩惱,做一首偈子做瞭好半天,寫出來之後心裡還上上下下的,常生煩惱,不生智慧。不容易!念念不為自己,念念為眾生、為社會、為正法久住,這個人才會不生煩惱,才是真正生智慧。真正生智慧的人,決定天天懺悔,天天改過,天天進步。所以「改進」,改過就進步瞭,不改怎麼會進步?要想進步,天天要改過;要想改過,天天要知過。知過,就是佛傢講的開悟,你真的覺悟瞭,知道自己過失。改過是功夫,你真正在修行。知過而不肯改,雖然開悟瞭不修行,沒用處的,果報還自受。<?xml:namespace prefix="o" ns="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說瞭這麼多的話,意思還沒有說得透,我不知道諸位同修聽瞭,能不能體會到幾分?這個地方是講念佛,念佛要怎麼個念法?大勢至菩薩在《念佛圓通章》裡面教給我們的方法,八個字:「都攝六根,凈念相繼」,所謂「都攝六根」,這一句話就跟孟夫子所說的:「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我們的心都散在外面,眼見色,心跑到色上去瞭;耳聽聲,心跑到聲上去瞭。孟夫子說:什麼是學問?你能把這些放心收回來,這是學問。這個說法跟「都攝六根」的意思完全相同。簡單的講,收心。也就是我們平常講的,放下妄想分別執著。放下妄想分別執著,就是都攝六根。然後那個念才是凈念,心清凈瞭。清凈心念佛這叫凈念,清凈心裡頭決定沒有絲毫夾雜。純善的心、純凈的心,沒有一絲毫污染。我們簡單介紹說明清凈。放下自私自利,放下是非人我,放下名聞利養,放下貪瞋癡慢,你的心清凈瞭。隻要有這些東西,有一絲毫夾雜在裡面,你的心就不清凈。不清凈的心,生煩惱,不生智慧。

大乘無量壽經(第九十一集)<?xml:namespace prefix="st1" ns="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2000/6/24新加坡佛教居士林檔名:02-034-0091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