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佛教>凈土法門:你的心是佛心,你造出來的全是佛境界

凈土法門:你的心是佛心,你造出來的全是佛境界

時間:2019-06-10 20:41:06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佛教

凈土法門老法師:我們在大乘經教裡頭六十年的修學,證悟沒有,解悟真有。凡夫成佛,在理論上講非常簡單,就是放下。放下見思煩惱,就是執著,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再執著瞭,你就證阿羅漢果。

換句話說,我們跟一切人事物有時候不能相處,見思煩惱沒放下,你才出這個問題。這個東西放下之後,人事問題圓融無礙。我們今天在人事上遇到困難、遇到麻煩瞭,你立刻回頭,我自己不對,他沒有錯,問題馬上就化解。總認為我是對的,他不對,這問題永遠不能解答。為什麼他對我不對?讓世間人評評理,明明是他錯我對的,佛為什麼說我錯瞭他對,這個道理在哪裡?你要曉得學佛學什麼?就是學放下,我沒放下。他沒放下,他是應該的,他是凡夫,他不是真學佛,他不想成佛,他不想到極樂世界去,我真想去,那就錯在我瞭。

菩薩行裡頭最重要的,修忍辱、修讓,忍讓。菩薩行第一個是舍、是放下,第二個就是能忍。舍不能忍,不能成就;舍再加上忍,肯定成就。忍辱波羅蜜是禪定波羅蜜的前方便,有忍你才會得定,有定才開慧。放不下,不能忍,你這一生想成就就難瞭,太難瞭!什麼都要忍,割肉殺頭都要忍,若無其事,你才會成就。

念佛時把心安在佛號上

念佛堂裡面,要記住一個原則:最重要的是攝心。所以念佛堂的柱子不要寫文字,全部懸掛阿彌陀佛的像,讓你不管轉到哪個地方,你都面對阿彌陀佛,這樣才能攝心,這個方法我覺得非常有效果。

繞佛的時候出聲念佛,止靜的時候不出聲音,可以念,也可以不念;如果不念,就聽繞佛的同修念佛的音聲,註意聽,這樣好,都能夠攝心。如果坐久瞭,起來活動活動,拜佛好,拜個十幾拜,拜個幾十拜,保持著心不散亂,非常重要!古德教導我們,念從心起,從口裡面念出來,從耳朵再聽進去,字字分明,字字清楚,沒有念錯,這樣就好,功夫就容易得力。

所以諸位要緊緊記住,念佛時要把心安在佛號上,不要想其他的東西——心凈則佛土凈,念佛往生最重要的條件是清凈心。

一切佛菩薩安排

佛在經上明白地告訴我們,末法時期,要想證得無上菩提,隻有一條路:念佛求生凈土。一切善法裡面的第一善是什麼?老實念佛。

什麼叫修一切善法?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不再把牽掛放在心裡,這叫修一切善法。你隻要牽掛放在心上,你並沒有放下。你隻要有牽掛,你就有煩惱,你就有業障——障礙你這一生不能成就。

你現前還有很多的產業,你還有很多的資金,你還有牽掛,你還有這個事情要交代,那個事情要交代,你決定不能往生,你決定還搞六道輪回。

要真正把它舍得一幹二凈,誰拿去與我都不相幹,這才行,你才能往生得瞭。你還有牽掛,“這是我一生辛辛苦苦經營”,你不肯放下,那就完蛋瞭,那你來生還得辛苦經營——無量劫來,多少人念佛不能往生,就害在此地。

統統放下,一切隨它去,與我不相幹,心才清凈,這才叫老實。心裡頭還有牽掛,還有許多念頭在,不老實。諸位要以這個標準來觀察,老實人真的就太少太少瞭,真正是鳳毛麟角,非常希有。非常希有的老實人,希望我們自己是其中一分子,這是真正瞭不起!

利益眾生之事,那是佛菩薩的事情,一切佛菩薩安排,我們不要操心。我們操一點點心,就不老實。佛菩薩如何安排?佛菩薩無念,眾生起心動念,他自自然然就有感應。

佛菩薩心中離相離念,這是一切善法。隻要能離相離念,沒有一樣不善,可以說世出世間所有一切善法,統統圓滿,圓修圓證。

心裡面想好多事情,想得再多還漏瞭不少,還有好多你還沒想到。要統統放下,能夠把身心世界一切放下,清凈心現前,與諸法如義相應,這個善就圓滿。

把我們綁在娑婆的繩索

1、我們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決定沒有貪愛,決定沒有嗜好,我們才真正能做到隨緣度日。

2、隨緣度日,是佛菩薩生活的態度。我們今天生活是攀緣,我們念念都講求滿足自己的欲望,我們用這種心理來學佛,怎麼能夠得到佛法的受用?

3、欲望有兩個,一個是愛欲,一個是嗜欲。嗜欲就是嗜好,愛欲是指男女之情欲。佛經上告訴我們愛欲是六道生死輪回的第一個因素,所謂“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凈土”。

4、愛欲是無明,嗜欲是煩惱,這兩種欲望都要命,一定要戒除!要怎樣戒法?要忍一點。譬如看到很好的衣服想買,忍一忍,我這衣服還可以穿,何必浪費,我把錢拿來做功德多好!看到想吃的,我能省一點,隻要吃得營養就夠瞭,何必講求口味!

5、實在講,生活愈簡單,愈是健康的生活。有許多外國人到中國大陸去調查,中國大陸農村裡面,生活那麼苦,什麼營養也沒有,為什麼他們長壽?就是生活簡單,頭腦簡單。

6、每天吃飽,他就足瞭,什麼都不想,沒心事,心安理得。他妄想、分別、執著少,煩惱比我們少,所以人傢健康長壽。我們這裡生活花樣很多,一腦袋亂七八糟的胡思亂想,你要想身體不得病,怎麼可能?

7、今天的社會,奇奇怪怪的病特別多,病根都是從妄想、分別、執著上來的,這是禍根。你要想不生病,就要把這個根拔掉。你能把這個根拔掉,你所做的樁樁事情,都是圓滿波羅蜜。

8、譬如穿衣,你穿衣能夠放下穿衣的執著,放下穿衣的嗜好,這是佈施波羅蜜;衣服穿得整整齊齊,幹幹凈凈,這是持戒波羅蜜;這一件衣服保存得很好,能夠穿許多年,沒有損壞,這是忍辱波羅蜜。

9、你穿著愈簡單,生活愈容易,愈不需要求人,這是精進波羅蜜;在衣著上不受時髦花樣的擾亂,如如不動,你就有禪定波羅密;你穿得很自在,很快樂,到哪裡都很瀟灑,這是般若波羅密。你看,一樣東西裡面,六度具足瞭。

10、吃飯也是如此,工作也是如此,點點滴滴無不具足六波羅蜜。你能夠在日常生活當中,起心動念,能夠自己忍一點,不隨自己的嗜欲,你就修瞭很多的福。

11、隨自己的欲望,這個不好!愛欲放不下,嗜欲放不下,這就是自私自利的根。自私自利是六道輪回的根本業因,隻要有這個念頭,你就出不瞭輪回。

12、你要把自私自利的根拔掉,你才有救;根不拔掉,你的身心就不自在。要把身心世界放下,使自己沒有貪愛、沒有嗜好,這才行!嗜好、貪欲你放不下,日常生活當中還有妄想、雜念,還有貪嗔癡慢,你決定免不瞭輪回。

13、所以學佛的人,對於世間一切文藝要能放下。這些東西,在世間是賞心悅目之事,但它能增長人的貪心,增長人的癡戀,所以要放下,不能執著。可以去看看,決定不執著。

14、一幅名畫、一個藝術品、幾千年的古董,你傢裡收藏當寶貝,好瞭,你那個心就牽掛在那裡,西方極樂世界你決定去不瞭。

15、我們供養佛像,不要供養古董,為什麼?會引起你貪戀之心,你那個心常常掛在上面,把佛給忘掉瞭。阿彌陀佛來接你,你還掛念古董,這怎麼行?

16、我們這個世間,喜歡花草樹木的人很多。我們對這些東西可以欣賞,不能過分地喜歡它。過分地喜歡,喜歡花的,來生可能就變作花神;喜歡樹的,可能就變作樹神。花草樹木怎麼會變成神?實在講,是靈鬼居住在那個地方。

17、所以,佛教我們對一切萬物,都要用一個平常心來看待,不要有嗜好。不管什麼東西,我們可以用它,不要有嗜好,要能夠舍。我們要把那個“喜歡心”,換成一心一意喜歡阿彌陀佛,喜歡西方極樂世界,這就對瞭。

18、我們在這個世間,唯一的一個念頭,唯一的一個愛好,就是念佛,這叫專志。愛好念佛,愛好往生極樂,愛好親近阿彌陀佛,實在講,這是凈業的綱領。

不出三界,都是可憐人!

所有一切眾生,隻要沒有超越六道輪回、不出三界,都是可憐人!看到富貴的,也是可憐,為什麼?他搞六道輪回。這一生富貴的,不見得來生還富貴;這一生貧窮的,不見得來生貧窮——風水輪流轉!所以你要能看三世,你的心就平瞭。

我們學佛人心裡清楚,一飲一啄,莫非前定,自己一飲一啄都是命中所有的。命裡面有的,丟都丟不掉,人傢搶也搶不去;人傢能夠奪去的,我能夠讓,他能夠得到的,都是他命中該有的,我命中沒有的。你能瞭解這個事實真相,你的心就平靜瞭。

《金剛經》上說得很好,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我們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才起心動念,隻要想到這四句偈,該愛的,你也不愛瞭;該恨的,你也不恨瞭,你的心就平等瞭,為什麼?夢幻泡影,不是真的!

平等決定沒有高下、好醜之分,這個人喜歡,那個人討厭,你的心不平等。我們凡夫用的是妄心,在一切境界裡面,所看的都是不平。平等心是佛心,我們既然學佛瞭,要在一切不平的境界裡面修平等心。

修行,修的什麼行?我們心行有瞭錯誤,把它修正過來,這就叫修行。

心原本是平等的,現在不平等瞭,不平等就是過失,能夠回光返照,恢復它的平等,這叫真修行。從內心裡面做功夫,在極不平的地方去修平等,這是真修!所以佛法修學,從哪裡下手?怨親平等。怨親是極不平等的,極不平等當中去修平等,這是一個好方法。

世間人相貌不相同,心就不平,就生煩惱。相貌好的人傲慢,覺得我很瞭不起,我比別人長得美;相貌不好的就自卑感,我不如人,產生嫉妒、嗔恨。每個人業習煩惱不同,所以相貌千差萬別!確確實實,人的相貌有端嚴的、有醜陋的,學佛的人知道,那是一切眾生業因果報的不相同。相貌醜陋的,隻要努力修清凈心、修慈悲心,不久他的相貌就變得很清凈慈悲;容貌美好的,如果他心裡面貪嗔癡不斷增長,他的相貌就愈變愈難看。

你們仔細觀察常常接觸的人,他的相貌會變——相隨心轉。你明白這個道理,你的心就平等瞭,你的心就能達到清凈瞭。

何況真正修道人是修自己,修自己的清凈平等覺,所以你要真正的理解,要時時刻刻檢點反省,要有智慧觀察這個世間。

佛心是平等的、清凈的,你的心不平等、不清凈,不但佛道你不能成就,你在世間做人都失敗。人都做不好,你怎麼能成得瞭佛?隻要沒有超越六道輪回、不出三界,你就是可憐人!你就是經上所說的可憐憫者。

學佛最重要的是精進

學佛,最重要的是精進。精是精純專一,進是不退。現在我們學佛人,他也很勤進,但他不是精進,他是雜進、亂進,所以他沒有成就。

末法時期,眾生的根性劣,要想在佛法上精進成就,必須親近善知識。善知識可遇不可求,遇到瞭善知識,就一定要勇猛精進、努力不懈。

佛教給我們勇猛精進,是把煩惱習氣舍掉!這個世間人迷於五欲六塵的享受,天天貪圖名聞利養,這是向三惡道的路上精進。

真正念佛人,信願行三資糧具足,對名聞利養、五欲六塵沒有一絲毫的貪求,一句佛號念到底,這是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路上精進。念念隻想阿彌陀佛,念念隻想西方極樂世界,一句佛號二六時中不間斷,這是真正的精進。不但我們初學要努力,就是到瞭等覺菩薩,佛號還是不中斷。說二六時中不間斷,我們聽瞭這句話,不要死在這話裡頭,死在這話裡頭,那就錯瞭!工作的時候,要把佛號放下,專心辦事;一面工作,一面念佛,事情沒做好,佛也沒念好,這都是沒有明瞭經義,才會出這個亂子。

諸位一定要明瞭,你能把佛號放下,辦事的時候一心不亂,心地清凈、一塵不染,這辦事還是念佛。你一心不亂,一心不亂就是念佛,所以二六時中真的沒有間斷,大傢要明白這個道理,不能搞錯瞭!

我們念佛人,一定要在身心清凈上求進步,一年比一年精進,那你往生就決定有把握。如果身心都不清凈,貪嗔癡慢還繼續增長,你佛號念得再好也不能往生,一天縱然念十萬聲佛號也是枉然,古人講“喊破喉嚨也枉然”。

定弘法師:師父是怎麼念佛的?

我曾經就問過師父老人傢,我說師父,您怎麼念佛的?我很少看他拿著念珠,嘴裡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在那動,我很少看到他這樣的一種表現,他平常是很靜,不說話。師父老人傢就跟我講,我怎麼念佛?我看到這個桌子,這桌子是阿彌陀佛;這個椅子,椅子是阿彌陀佛;來瞭一個人,那個人也是阿彌陀佛。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全都是阿彌陀佛,就沒有不是阿彌陀佛的,順境、逆境全是阿彌陀佛,他變現的。正如《阿彌陀經》裡講的,在極樂世界裡頭,你看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全是佛法僧三寶,全是阿彌陀佛。極樂世界那法音宣流是不斷的,連那個小鳥,小鳥也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變化所作。為什麼要變化?常使法音宣流。極樂世界的境界,你看,就沒有不是阿彌陀佛的。那個極樂世界身土不二,土就是這個凈土,物質世界,物質世界也是阿彌陀佛,身土不二。

如果我們能入這種境界,不用去極樂世界,就在眼前,你看這所有的境界,全都是阿彌陀佛變現的。在極樂世界的鳥會說法,這娑婆世界的鳥不會說法嗎?那個鳥不是阿彌陀佛變現的嗎?來的一個人,那個人無論對你造善、造惡,那都是阿彌陀佛變現的。為什麼他要變現?常以法音宣流,是阿彌陀佛變化所作。他變一個好人來,提醒你要學好;變一個壞人來,幫助你消業障,他來罵你、他來害你、他來障礙你、毀辱你,阿彌陀佛來幫我消業障,讓我的忍辱功夫提升,讓我真正看破放下,這不就是阿彌陀佛為瞭法音宣流變化所作嗎?極樂世界六塵說法,我們這世界豈不也是六塵說法嗎?所以「凈土即此方,此方即凈土」。我明白瞭,原來我們師父上人是這樣念佛的。這就是《華嚴經》所謂的華嚴三昧,華嚴念佛三昧,「情與無情,同圓種智」,他整個都在阿彌陀佛裡頭,就沒有離開過阿彌陀佛,那你說他不往生誰往生?更何況念佛成佛。我們如是念佛,自己的心是佛心,看到外面的境界全是阿彌陀佛,心境不二,境隨心轉,境由心造。你的心是佛心,你造出來的全是佛境界,那你肯定往生凈土,你現在就不是娑婆界內人瞭,你是極樂世界的人瞭。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