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界法師:大乘唯識的緣起——唯識的根本傳承
我們先看第一個重點。那麼法脈源流這當中有三段: 第一個說明法門緣起; 第二個諸師傳承; 第三個所依經論。 那麼我們先談談大乘唯識的一個緣起,這緣起分兩段: 第一個先談印度本宗的緣起,再談第二中國本宗的緣起。我們先看印度的本宗緣起,這以下有六大段,我們先看第一大段,請合掌: 釋迦牟尼佛,悲愍眾生,從本垂跡,應世說法凡四十九年,於《解深密經》等諸大乘經中,廣述法相唯識之妙義。 那麼當然所有的佛法追根究底就是佛陀的出世說法,才有祖師的傳承,我們先談談佛陀。 那麼釋迦牟尼佛在這個大般涅槃的根本,這個本就是佛陀的大般涅槃,那麼跡就是佛陀那個大悲願力跟眾生的因緣成熟以後,他來到世間的這八相成道的一期應化的示現,佛陀示現在娑婆世界出生乃至於出傢轉法輪入涅槃,這個四十九年當中,他在《解深密經》等諸大乘經中廣述法相唯識的妙義,我們看佛陀的緣起,緣起思想。 大乘,小乘我們不談,大乘的緣起有兩塊: 第一個講三界唯心,一個講萬法唯識。佛陀的整個緣起法是以心做根本,那麼以這個一念心性,當你是覺悟的時候,你依止一念心性修六波羅蜜,這個叫作清凈法的緣起,這叫作三界唯心,比方說《法華經》,比方說《華嚴經》,所以你看我們讀《法華經》《華嚴經》,我們隻能夠做一件事情,就是隨喜贊嘆!我們看到佛陀的富貴,我們看到佛陀的莊嚴,但是我們一個都沒有,但是你還是要學,因為你必須要為未來鋪路,你不可能永遠處在凡夫的階段,你現在不學你就永遠沒有希望,所以《法華經》跟《華嚴經》對我們來說叫作栽培善根,為以後鋪路,因為它是一個清凈法的緣起。那麼廣泛的說明諸佛的波羅蜜功德莊嚴,這個叫三界唯心,它是以真如做根本開展出來的緣起法,那我們知道說我們未來會怎麼樣,這是第一個緣起法。 第二個就是我們唯識學叫作萬法唯識,這個識代表感情,就是這個一念心性當它是一種迷惑的狀態的時候,它往下墮落就變成萬法唯識瞭,唯識學是很務實的讓我們面對自己: 你現在是怎麼回事? 為什麼你會輪回? 為什麼輪回會相續? 為什麼我們死瞭以後,我們來生又會得一個果報? 為什麼聖人死瞭以後他能夠入無生,而我們一定要有生? 這個輪回的力量是怎麼來的? 到底我們啟動瞭哪一個開關,把輪回的力量,開啟出來? 到底我們的內心世界哪裡出瞭差錯? 所以萬法唯識是一個雜染緣起,讓我們很冷靜的面對自己。清凈的緣起是讓我們面對佛土,雜染的緣起是讓我們面對自己,這兩個都需要面對:一個是未來的你,一個是現在的你。 所以我們讀《法華經》《華嚴經》,是看到未來的我,未來我們有一天會變這樣子;你學唯識學是看到瞭現在的你,這兩個不太一樣。那這兩個都很重要,所以唯識學是探討現在的你,《法華經》《華嚴經》是探討未來的你。 所以三界唯心是清凈法的緣起,探討諸佛的功德莊嚴,萬法唯識是探討凡夫的輪回的雜染緣起。所以我們今天所要學的就是佛陀出世以後,他講到兩種緣起當中的一個雜染緣起,就是《解深密經》所開展出來的唯識學。 好,這是我們整個唯識的根本傳承,是佛陀的出世。 唯識學概要——003
-
6
-
7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