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佛教>老中醫:業障病患者悔改記

老中醫:業障病患者悔改記

時間:2019-06-11 13:08:05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佛教

池草師兄是世代中醫世傢,幾代人在行醫過程中,記錄下不少醫案。偶爾也記述一些在行醫過程中碰到的事。其中一則事例,他祖父在醫案中詳細記載瞭。整個過程池草師兄在帖中描述得很清楚,估計也聽他祖父講過。池草師兄沒提到他祖父的名字,就稱呼為池先生吧。

那年池先生去濟南的章丘埠村鎮探望姐姐。落坐不久,正在與姐姐一傢人聊著天,忽然聽到隔壁有人長一聲短一聲地叫著,“娘啊,娘啊”,聲音很慘。池先生一聽,還以為這是誰傢夫妻倆打架呢。姐夫說:沒事,你甭管,俺們都聽習慣瞭。是鄰居王嬸子,得瞭壞病,沒辦法治瞭。又死不瞭,就隻能躺在床上一天一天的叫喚。

池先生出於中醫職業的敏感性,從聲音中,聽出病人身體正氣尚在,氣血還沒敗,這人還有得治。他是信佛的人,心善。再說醫者父母心,碰到就總是不忍。於是讓姐夫帶去看看,說不定能幫治治。姐夫說:你就別找事瞭,這個婆娘是罪有應得。她平時壞事做盡,才有這樣的報應的,你去管她做什麼!

原來這女人性格異常彪悍,人又長得五大三粗的。嫁過來才第二天,就跟婆婆吵架,引的全村人都來看熱鬧。後來更是變本加厲,經常毆打丈夫,虐待老人。鄰居誰敢來勸架,就連人傢一起打出門去。誰要是招惹瞭她,或者講她閑話被她知道,就去人傢門口叫罵、撒潑打滾。如此幾年下來,自然是誰也不敢招惹她,也沒幾個人願意搭理她瞭。

她婆婆常受欺辱,久鬱成病,終於臥床不起。她本來早就從不待見這婆婆,這下立馬就把老人的床從正房,搬去柴房。又不照顧,每天就給老人送碗粥水。這樣一來,一個重病中的老太太能撐多久啊?沒過一個月,婆婆就去世瞭。老人死瞭之後,她也不提埋葬的事。她丈夫早讓她給徹底治怕瞭,這會兒連老娘去世都沒點主張瞭。那天她老公趁她去趕集,才趕緊著請瞭幾個鄉鄰,把老太太草草埋葬,當時池先生的姐夫也去幫瞭忙的。

後來不久,這個女人的腳就有點毛病瞭,趕集走路都是一拐一拐的。據她自己跟別人講,她每晚夢見好幾條惡狗追著她咬。這樣大概又過瞭一年多,就不見她出門瞭,腳已經爛得下不瞭床瞭。她丈夫天天伺候他,煩躁起來就摔盆子摔碗,罵他丈夫。因為住得近,經常能聽見她罵人的聲音。再後來,估計病情更加嚴重瞭,就天天嚎叫,娘啊娘啊的喊。除瞭吃飯喝水,一刻也不能消停,一直折騰到深更半夜才停歇一下。

生病期間,他們傢找過幾個醫生看過,給開的方子,治療瞭也沒什麼效果,現在隻能生熬等死瞭。村裡很少有人可憐她,很多人都罵她是活該,惡人自有惡來磨。

池先生聽完這些情況,病情大概就猜到幾分瞭。吃過飯後,姐夫還是帶著池先生去瞭鄰居傢瞭。說明來意,男主人很是感激,忙把他們請進去。一進病人房門,一股腐臭味道就撲鼻而來。

池先生仔細查看瞭一下,問瞭一下病人的感覺和發病情況,已經確定是脫疽瞭。這種病是肢體的血管阻塞,導致肢體從末端開始,缺血性腐爛、壞死乃至脫落。好在壞死還沒有超過腳踝,應當還有救。

池先生問那女人:你知道自己為什麼得的這個病麼?女人哭起來瞭:知道啊,以前俺把缺德事做絕瞭,這回遭報應瞭。池先生一聽這話,這病還能救。一些業障病,人要沒有悔改之心,神仙也救不回來的,什麼靈丹妙藥也沒用。翻出良心來,這病就有希望瞭。

池先生說:你每天叫你娘,你娘在哪呢?她能聽見麼?能給你治好病麼?女人說:俺疼的沒有辦法,就想讓俺娘趕緊接俺到陰間算瞭,俺是受不瞭這個罪瞭。池先生說:你的罪受不完,哪能死得瞭啊。你的病我可以給你治治看,但是一些藥得現去采辦,得等個三四天。這之前你要是再疼啊,莫喊你娘瞭,你喊觀世音菩薩,你喊菩薩的時候好好想想你做的錯事。你娘死瞭聽不見瞭,也救不瞭你。觀世音菩薩能聽見啊,菩薩聽見的時候,你的病就有救瞭。那女人一聽還有救,趕緊答應瞭。

池先生的意思,是知道她這病與業障有關,更有心上的根源,恐非單純的藥力所能及。所以讓她先念幾天觀世音菩薩,一方面得佛力加持,消消業障,再則由此發起真切的懺悔心,生起善根。這樣這病才好治瞭,同樣的這藥才能管用瞭。

有道是,慷慨捐生易,從容赴刑難。在劇烈病痛的折磨下,有幾個人能忍受這個漫長的過程?求生的強烈願望,讓她一心依照池先生的吩咐,把喊娘的號叫,換成瞭一聲聲的觀世音菩薩,池先生他們在隔壁聽是的一清二楚,而且她真的堅持瞭三天。

第三天,池先生開好瞭方子,讓姐夫去鎮上的藥房,配制好瞭內服外敷的藥物。當天晚上,池先生做瞭一個夢,有位眉目慈祥的老太太給瞭他一段樹枝。這夢也許是預示可以治好那個女人的意思吧。

池先生住在姐姐傢,前後一共給那個女人治療瞭十幾天。最後終於令創口收斂愈合,隻是已經脫落的關節不能再生瞭,落下終身的殘疾。

這個女人病好之後,改變很大。聽說曾經挨傢挨戶給村民磕頭謝罪,請求原諒,對待她丈夫也沒有以前那麼兇瞭。因為殘疾不能種地,但是可以在傢做些手工活補貼傢用。池先生去姐姐傢時,還偶爾能見到她,最後活到五六十歲才去世。

很多的疾病,及許多的生活中的不如意,都能在心上找到根源。不是這種人,就不是這種病。所以池先生在醫案中記錄下這個故事,在文末感概道:“斯人也,而有斯疾也!”隻是再大的過錯,也回頭是岸。發自真心的悔改,即是那身後的岸瞭。如《業報差別經》所說:“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責,懺悔更不造,能拔根本業。”

 

閱讀全文
下壹篇:返回列表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