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佛教>奢者狼藉儉者安,一兇一吉在眼前

奢者狼藉儉者安,一兇一吉在眼前

時間:2019-06-11 16:18:12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佛教

勤儉持傢傢業盛,勤儉治國國祚長現在很多國傢瀕臨破產,很多傢庭沒怎麼賺錢就亂花錢,其實這都偏離瞭正道,我們卻被嚴重誤導,還覺得是新潮流。所以治傢治國的智慧不得不學。《政要論》點出:“歷觀有傢有國,其得之也,莫不階於儉約;其失之也,莫不由於奢侈。”傢庭、國傢能興旺,莫不由於勤儉。勤儉為持傢之本。隻要勤儉,傢肯定興旺;隻要勤儉,國肯定富強。國傢、傢庭衰弱,莫不由於奢侈造成。唐太宗是很好的榜樣。他能成為這麼成功的皇帝,絕非偶然。貞觀二年,有臣子提議太宗建閣樓來住,因為夏天雨多,宮中潮濕,太宗又有風濕病。皇帝回答:“漢文帝要建露臺,就因耗費高沒建。我的德行比不上漢文帝,而花費還要超過,這豈是我一個為天下父母的君王應做的?”上行下效,當時的臣子也很勤儉。勤儉才能持國持傢,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相。

勤儉,才能應對不時之需《漢書》說:“生之有時而用之無度,則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纖至悉也,故其蓄積足恃。”生產是有時節的,用的時候沒有節度,物力會枯竭。古代治理天下對這些非常關註。不亂浪費,衣食物品慢慢就積存下來瞭,突然發生災禍時,可以遊刃有餘地應對。在古代,一般要準備九年的糧食,即使九年都沒收成,國傢社會還能夠維系。而現在整個資源消耗太厲害,大自然都已經出現警訊,我們真的要帶頭作出對的行為,要愛護、要節約,不然大自然已經超負荷,沒辦法延續。

勤儉,關鍵在節欲要把人生經營好,把傢庭、國傢治理好,最重要的是節制欲望。欲似深淵,像無底洞,掉下去很難自拔,所以人要寡欲。我們人生努力的目的是幸福快樂,可往往愈努力愈笑不出來,根源是方向錯瞭。方向是要滿足欲望,可欲望愈來愈多,滿足不瞭,“求不得”的痛苦就愈來愈多。想通瞭,節欲知足,笑容馬上止跌回升。“節欲者安”,一個傢庭能勤儉,生活就安定,而且下一代也安定,因為下一代也養成瞭勤儉的人生態度。古人很有智慧,勤儉持傢,看得很深遠,我富貴,我兒子不一定有這個福。如果他小時候奢侈慣瞭,我不是毀瞭他一生嗎?小時候很勤儉,他這一生就從容自在,沒有壓力。

儉的大用儉是節制,有分寸。不隻對財物,“儉於言語則養氣息非”,話少,是非就少;“儉於思慮則蠲除煩惱”,思多血氣衰。“儉於飲食則養脾胃,儉於飲酒則清心養德,儉於應酬則養身息勞,儉於交遊則擇友寡過”,交的朋友最好德才比我們高,我們去效法。所以老子說他有三寶,儉就是其中之一。

 

閱讀全文
上壹篇:戒除手淫方法
下壹篇:返回列表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