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佛教>宣化上人:菩薩行的道就是予眾生一切樂拔眾生一切苦

宣化上人:菩薩行的道就是予眾生一切樂拔眾生一切苦

時間:2019-06-11 20:40:30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佛教

慈能予樂,悲能拔苦,這就是菩薩道。菩薩所行的道,就是予眾生一切樂,拔眾生一切苦。眾生歡喜什麼樂,他就給什麼樂。歡喜甜的,給他吃甜的;歡喜酸的,給他吃酸的。

普賢菩薩在廟裡做行堂時──什麼叫行堂?就是給出傢人添飯。出傢人吃飯,桌子前面專門有一個人為出傢人添飯,吃完瞭再添──普賢菩薩做這種工作的時候,他在身上帶滿瞭所有調味的東西,一個瓶一個瓶的,帶瞭一身。你歡喜吃甜的,他給你放點糖;你歡喜吃酸的,他拿醋瓶子倒點醋;喜歡吃辣的,給一點辣椒,所以帶瞭這麼一身的瓶子。他帶這麼多的調味料,譬如這個眾生要吃酸的,他就倒酸的;一倒,這個人說:「嘿!我不要這麼多!你怎麼給我這麼多?」那個說願意吃辣的,他恐怕倒多瞭他不願意吃,所以倒得很少,結果對方就叫:「嘿!再來一點嘛!這麼少!」這叫「普賢菩薩難滿眾生願」,他給多瞭,又嫌多;給少瞭,又嫌少,你看這是很不容易的,做菩薩也不容易。

中國孔夫子有一句話,說得和這個道理是一樣的,說什麼呢?他說:「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女人和小人為難養也,就是不容易對待。怎麼樣不容易對待呢?你和他太近瞭,他就不講理,就不守規矩瞭;你要是和他遠瞭,那他又怨你,就這麼樣不好應付。而孔子大約吃過這個虧,他在這個裡邊是個老行傢,所以說出來的話都很合人心的。

菩薩也是這樣,你對人太好瞭,是不合乎中道;太不好,又不合乎中道,所以普賢菩薩難滿眾生願。啊!這菩薩道是不容易行──我這樣為你著想,你還這樣不知足。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