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惡自己選擇,生命自己掌握
善惡還是要自己去選擇,生命還是要自己去掌握。
一個人總是在善與惡之間徘徊,選擇善還是選擇惡,自己可以決定。今生造作的,或善或惡,都是自己的選擇。人因選擇不同,生命的軌跡也不同。
當你選擇善時,善就進入你的生活。當你選擇惡時,你就生活在罪惡中。為善或為惡,得救或沉淪,你都要為自己的生活負責任。
中國京劇表演藝術傢梅蘭芳的父親梅竹芬,少時學拉胡琴,學成後隨名伶戲子拉胡琴,經常在皇宮演技,積攢銀子五千多兩,傢中催他返鄉完婚。梅竹芬乘馬車返鄉,行至京南,見有很多茅棚,一座一座,不知其數,所住的都是難民。
梅竹芬一見,大起惻隱之心,心想,我有五千多兩,如果舍去三千兩,餘二千兩,也足夠完婚。隨即拿出三千兩,佈施災民,因災民太多,不夠分配,三千銀子佈施完瞭,仍有很多災民苦苦哀求。梅竹芬心中實覺不忍,又將兩千銀全部取出,佈施災民。
多年血汗積蓄,一日全部散盡,心中卻十分欣慰。但是,所難者,此次如何返傢完婚呢?最後還是拿定主意,改後幾年再完婚,於是返回北京。梅竹芬又工作瞭三年,方返傢完婚。若幹年後,天賜佳兒,梅蘭芳名震全球,富甲伶界。
佛教的《三世因果經》講到行善積德與行兇作惡都會得到因果報應。一切行為皆有報應,因此欲得善報,必須努力行善。行善事積善因,才是求得善報的根本有效之道。
佛陀告訴眾生,何者是善?何者是惡?修行在自己,善惡還是要自己去選擇,生命還是要自己去掌握。善惡與名利有關聯,求名要有德,求利要有道。如果不走正道,即使謀求到瞭一定的位置,那也是不正當的位置,早晚會遇到危險。
歷史上的李斯和趙高,大傢都是知道的,這兩位都是臭名昭著的名利之徒。李斯早年投到當時大儒傢荀卿名下,學習帝王之術,與韓非子師出同門。李斯學成之後,西行入秦,投到呂不韋門下,逐漸取得瞭呂不韋的賞識,後來又受到秦王的重用。
後來,李斯的同學韓非很受秦王嬴政的賞識,嬴政留下他準備重用,當時任秦國丞相的李斯深知韓非的才能高過於他,出於嫉妒,於是向秦始皇進讒言誣陷韓非。秦始皇聽信讒言,將韓非投入監獄,李斯趁機毒死瞭他。
秦始皇死後,趙高與李斯合謀篡改瞭秦始皇的遺詔,逼死太子扶蘇和大將蒙恬,立胡亥為帝王。從此,奸臣趙高當道,利用職權殺害瞭許多人,最後他向李斯下瞭毒手。趙高唆使二世皇帝把握有最高權力的李斯下獄,予以嚴刑拷打,采取陰招逼迫李斯服罪受死。趙高讒害李斯與李斯讒害韓非如出一轍,李斯也算是受到瞭"以其人之道還治其身"的報應。
李斯死後,二世皇帝拜趙高為中丞相,大小事務皆由趙高裁決。後來趙高殺二世,想立二世哥哥的兒子子嬰為秦王。子嬰設計在齊宮中殺瞭趙高,並滅瞭趙高三族。
李斯、趙高為瞭權力地位,施展陰謀詭計,最終走上惡道,都不得善終。李斯陰謀害死瞭韓非,趙高陰謀害死瞭李斯,子嬰又設計除掉瞭趙高。這就是善有善果、惡有惡報。害人之心不可有。心術不正,老天也不會站在你這一邊。
佛傢講"三世業報",現報、生報、後報。善惡報應有些是今生行善做惡今生得到報應,有些來生得到報應,還有些是次二三生報。如果力行善事,在今生沒有得到好的果報,來生必得。且不論佛傢的因果報應,我們隻需記住,不可因為作惡沒有得到惡報而怙惡不改;也不可因為行善遭遇困境而放棄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