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佛教>凈土法門:三歸依的真實義

凈土法門:三歸依的真實義

時間:2019-06-12 17:26:51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佛教

對於學佛修行的最高原則,佛給我們提出瞭三個綱領。那三個綱領就是三歸依,在我們的同修中,不少曾受過三歸依,但對三歸一的真實意義未必知道得很清楚。

受瞭三歸依才真正是佛的弟子,跟佛接上瞭關系,是正式進入瞭佛門。你想學,老師先把修學的最高原則授給你,你從今以後依照這個原則去修,這就對瞭。這個修行的目標是無上正等正覺。關於三歸依的真實意義,六祖大師在《壇經》裡的開示最為精彩,因為你看瞭之後不會錯解,不會迷失瞭。

我們一般講三歸依,是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實在說,於佛,法,僧,這三寶的定義,我們都搞不清楚,當然,歸依隻是籠統含糊地歸依瞭。其實,認真嚴格地來說,根本沒有歸,也沒有依呀。六祖大師在《壇經》裡面跟我們講的,他不用佛,法,僧,因為佛法僧是梵語。他完全講意義:歸依覺,歸依正,歸依凈。

“佛”翻譯成中文就是覺,“覺”是覺悟,覺而不迷。

“法”翻譯成中文就是正知正見。《法華經》裡說“開示悟入佛之知見。”佛之知見就是正知正見。

“僧”翻譯成中文就是六根清凈,一塵不染。

六祖這個說法,是叫我們歸依覺,覺而不迷;歸依正,正而不邪,正知正見;歸依凈,凈而不染。這樣一講,我們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叫自性三寶。

自性三寶是我們真正的歸依處,是我們修學的真實原則。我們二六時中起心動念,要覺悟不能迷惑。

歸就是回頭,從哪兒回頭呢?從迷惑顛倒回過頭來,依靠自性覺。這叫歸依佛。歸依佛是歸依自性覺,覺而不迷。

我們從一切錯誤的想法錯誤的看法回過來,依靠正確的想法正確的看法,也就是正知正見,這叫歸依法。

我們的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會起心動念。起的什麼呢?起分別執著,貪嗔,癡,慢,這些都是染污。我們要從一切染污回過頭來,依靠自性清凈心,這叫歸依僧,僧是清凈。

以上叫做三歸依,這是我們修行的最高原理原則。覺`正`凈圓滿就是無上正等正覺。做一個佛第子一定要覺而不迷,正而不邪,凈而不染。用什麼方法來達到這個目標呢?也就是說,用什麼方法來修覺`正`凈呢?方法太多瞭,所謂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法是方法,門是門道`門徑。方法門道很多,可是諸位要知道,所有一切方法門道,統統是教給我們修覺修正修凈。你看這三歸依多重要呀!自性三寶之外,有住持三寶。

除自性三寶外,還有住持三寶(佛像,經典,僧伽)。住持三寶對世間弘傳佛法有非常大的貢獻,所以對於住持三寶,我們要恭敬。佛現在不在世間,隻留存著佛的形象,對於住持的佛寶,我們見到瞭形象,就要象見到真佛一樣,生恭敬心。這恭敬心是我們的性德,就是覺,就是正,就是凈。所以我們瞻仰到瞭佛像,無論這佛像是泥塑,是木雕,或是采畫,就會把自性裡面的覺,正,凈引發出來。你看,這佛像的功德有多大!我們不見佛像,就忘掉瞭覺正凈,迷失在五欲中,見到佛像就提起來瞭,所以佛像的功德就很大很大的,佛弟子必須供養佛像,早晚禮拜,這就是我們為什麼每天要規定做早晚課的道理。

早課的意義是提醒自己。早課三歸依,提醒我們今天在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要覺而不迷,這就是歸依佛;要正而不邪,這就是歸依法;要凈而不染,這就是歸依僧;早課三歸依是提醒自己,這一天要以覺正凈為原則,不要忘掉。

晚課就是反省,想想今天一天,從早到晚,處事待人接物有沒有迷惑顛倒,有沒有邪知邪見,有沒有起煩惱,煩惱就是污染。在反省中,如果發現有過失馬上就要改正,這就叫懺悔。就是改過自新。天天反省,發現自己的過失;這叫做開始覺悟。知道自己的過失,肯改掉過失,這叫功夫。所以說,能知道自己的過失,那是真正的學問;能改過自新是真功夫。一天改一個過失,你要是改上三年,就差不多成佛菩薩瞭,到瞭三年,想找過失,就找不到瞭,一天改一個,還得瞭嗎!這種人叫真正修行。所以修行不是叫你每天在佛菩薩面前誦幾卷經,念幾句佛號給佛菩薩聽,以為我是很用功的人,每天的功課都照做瞭。但如果還照樣打妄想,還想做壞事,這有什麼用處呢?一點用處都沒有。這樣修行一百年,還是照樣生死輪回,沒用用處。

所以應該知道佛門早晚課誦的真正意義是什麼,不是做個形式,不是做個樣子給別人看,給佛菩薩看的,佛菩薩,說老實話,才不要看呢,我們念經,佛菩薩也不要聽,還不是為瞭自己真正做功夫的。為自己做真實功夫,這才是真正受持三歸,真正修行。

 

閱讀全文
下壹篇:返回列表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