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佛教>嚴重拖延癥一招治愈:窮和尚與富和尚的故事帶來啟迪

嚴重拖延癥一招治愈:窮和尚與富和尚的故事帶來啟迪

時間:2019-06-12 19:16:09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佛教

工作成堆也要拖到最後一天才幹、想著回傢就洗澡卻拖到睡覺前、牙齒酸痛拖著不看直到疼得要命才去醫院……如今,拖延癥這種不是心理疾病的“心病”讓許多人特別苦惱。此前,新浪微博發起過一項關於拖延癥的討論,有700多萬網友參與,超九成人投票給瞭“我有,而且很嚴重”的選項。身邊不少朋友也常因拖延癥向我訴苦,每次我都會給他們講一個故事。

清代文學傢彭端淑在《為學》一文中寫到:四川有兩個和尚,一個貧窮,一個富有。窮和尚對富和尚說:“我想去南海,怎麼樣?”富和尚說:“您靠什麼去呢?”窮和尚說:“我靠著一個水瓶和一個飯缽就夠瞭。”富和尚說:“四川離南海幾千裡,我一直想雇船去,也沒能成行。你隻帶兩樣東西不可能實現!”可第二年,窮和尚從南海回來瞭,並告知富和尚。富和尚面露愧色。

富和尚為何去不成南海?用現代視角分析,正是因為拖延癥。很多人跟富和尚一樣,常為自己的拖延找借口:等我思路清晰瞭再去完成這個重要工作、等我有時間再去探望朋友、等我精神好點再打這個電話、等我想明白瞭再跟傢人談談……到最後卻發現自己延誤瞭最佳時機。

窮和尚的行動力恰恰為戰勝拖延提供瞭方法:先開始著手去做!管理學傢總結瞭一條行動力公式,叫“行動力=(夥伴×方法)/目標”。回到故事裡,富和尚有錢,可供選擇的手段也比窮和尚多,比如租船。之所以最終沒能成行,是因為他總想把任務一次性完成。而窮和尚先出發,邊走邊找資源來解決問題。他依靠飯缽、水瓶,沿途通過化緣來果腹、解渴,於是在“行動力公式”中就有瞭許多“夥伴”,一步步幫他到達目的地。此外,窮和尚並沒有給自己設定一個到達南海的期限,而是設定瞭一個方向,這樣沒有很大的目標壓力,可以從容開始。雖然花瞭一年多才從南海回來,但他畢竟做到瞭。

即使現在還沒有很多可以為你所用的資源,比如沒有夥伴也缺乏方法,但你可以通過降低目標的期望值,或者把最終的目標切分為若幹個小的目標,先讓事情運作起來!做的過程中,你會慢慢找到新方法,邂逅新夥伴,這也就是窮和尚一瓶一缽走天下的妙處。

 

閱讀全文
上壹篇:姐姐借錢不還
下壹篇:返回列表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