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五老師愛心傢庭講座(六)孝道慈愛
第六講 孝道慈愛
古人說:孝莫辭勞,轉眼便為人父母;孫以為孝,孫能娛親者;祖輩得一孝孫,又增一輩孝子。
百善孝為先
我們在給大傢講應該如何做人的時候,王元五老師告訴我們“百善孝為先”。中國最傳統的東西就是孝道,必須孝養父母,奉事師長。古人說:“孝莫辭勞,轉眼便為人父母;孫以為孝,孫能娛親者;祖輩得一孝孫,又增一輩孝子”。
如果我們做人虧瞭孝道,很多很多的事情都很難以完成。那麼如何做到孝道?孝從哪裡來?從感恩從愛中來,首先要知恩,知道父母生我養我不容易。古人告訴我們,“不養兒女不知父母恩”。當我們養瞭兒女的時候,我們又知道多少父母恩呢?有很多人仍然不知道?所以我們養瞭兒女要感恩父母,這個書裡講的很清楚,我們每個人來到這個世上的時候,是誰帶瞭一根針一根線瞭嗎?沒有。但是我們為什麼能夠長大成人,是因為父母的愛,一點一點地把我們養大成人,我們每個人的成長吃母親的奶要一千兩百多斤。我們吃的奶是母親的血轉化而成,如果生我們養我們的母親,我們都不愛,都不知感恩的話,我們做兒女的真的不如畜生。
《地母寶傳》告訴我們:“羊羔跪乳,烏鴉反哺”,用它們來形容孝道。那我們如果作為人,如果做不到這個孝道的話,我們如那些動物嗎?如那個羊,如那個烏鴉嗎?顯然大忠大孝此仍是做人的根本。
養育教領導的關系
社會有瞭男人和女人以後,就開始有瞭傢庭,傢庭是由男人和女人組成的。那麼男人和女人組成傢庭以後,就會產生下一代,那麼這個下一代如何?是否在你的傢庭裡茁壯成長,這個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那麼如何帶好下一代?
這也是我們做父母的一個最大希望,希望我們的孩子能夠成才。如何才能使我們的孩子成才?這就是很重要的一門藝術,領導孩子的藝術。這個藝術王鳳儀老先生早在一百多年以前,他就研究出瞭教育的方法,他對於做父母的要求就是:“養、育、教、導、領”好自己的孩子,不許管。他老人傢就說,管人是地獄。管人一分,別人就恨你一分;管人十分,別人就恨你十分。那麼管到後來你的孩子產生瞭逆反心理,會出現離傢出走。離傢出走以後,作為父母,不能夠正視自己的教育的方法。反過來對孩子施加暴力,造成的結果是使孩子流入社會,接觸一些不良的現象,使孩子流入下層社會,貽害社會,貽害傢庭。
那麼如何才能做好“養、育、教、導、領”孩子的關系呢?那麼做父母的就要明白,可是現在的傢庭,作為父母,對於孩子管得太緊太嚴。那麼王鳳儀老先生說,管人是用我們自己的脾氣稟性強制孩子。那麼作為孩子,他也有他的脾氣和稟性,當兩個人碰撞起來的時候,很難解決。要麼傢長實行傢長制,施行暴力、想去壓服;要麼孩子逆反心理,離你而去,使我們的傢庭論陷在痛苦的生活當中。所以現在很多的孩子離傢出走的,多數是父母不會愛,有錢的把孩子送往貴族學校,沒有錢的交給爺爺奶奶或者保姆。象這種現象太多太多瞭,年前有一傢報社記者的孩子都送在貴族學校裡,吃的好、喝的好、住的也好,但孩子還是不滿足,六個孩子連夜出走,害得父母找瞭一天一夜。這都是教育問題,因為孩子他們不懂事啊,而是你這個做父母的沒有把他們“養、育、教、導、領”好啊。
對孩子要“慈愛”
過去講愛有四種:第一種是博愛,第二種是慈愛,第三種是疼愛,第四種是溺愛。那麼王元五老師就想請大傢回想一下,自己對於自己的孩子是四種愛當中的哪一種?
她說,博愛是偉大的愛。因此我們的國父孫中山先生講博愛,博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愛天下所有的人,胸懷博大。那麼我們對於自己的孩子,如果要用博愛的話,你要讓他愛天下所有的人,我們孩子出生的目的是為瞭社會人類做貢獻。我愛人人、人人才能愛我。我為人人,人人才能為我。我們小的時候,社會上的口號就是這樣。“我愛人人,人人愛我;我為人人、人人為我”。那麼現在的社會這種說法,已經很少見瞭,所見的都是為自己為錢。那麼就缺少瞭博大的胸懷,缺少瞭博大的愛。所以我們的孩子在小的時候,在父母做第一任老師的時候,就沒有做好。我們的心是自私自利的,我們教孩子都是好好念書,將來長大好掙錢多,為瞭你自己。然而現在傢裡一般都是一個孩子,獨生子女,一切都以他為重點,真的變成瞭小皇帝、小公主。本來一個國傢隻有一個皇帝,現在我們每一個傢庭都有一個“皇帝”,這些“小皇帝”到社會上都各不相讓,到學校也是一樣。我們不知道南寧,但我們知道北京有很多貴族學校,就連小小的宜昌也有不少的貴族學校。
貴族學校的孩子們,真的能把學習學得很好嗎?不盡然。但是他們的奢華,卻是我們所想象不到的,傢長在周末去接孩子的時候,好像在開一個博大的汽車展,所以有的孩子們都會說:“這輛車多少錢是我傢的”。孩子們比的是他傢裡的汽車值多少錢,他們在比金錢、比地位啊。到星期天晚上上學的時候,整個學校門口的車道都會堵塞,會有專門的警察去疏導,所有的小孩子們都拉著拉桿箱子去上學。我們去過那種學校,那麼這樣的孩子到瞭高考的時候,是那些平常學校孩子們分數的五分之一,那麼這種學校培育出來的是什麼樣的孩子呢?穿的衣服、穿的鞋子,都是上千塊錢的品牌,吃的是高檔副食飲料、麥當勞、肯德基等食品。其實這些食品在國外都是垃圾,主要是含化學成份多,對孩子身體並沒有什麼好處。過去有一句俗話,說人的財產也好,命運也好都是有數的,你提前支付完瞭,你的銀行就空瞭,到那個時候,他成不瞭才,他承受不瞭一點點的壓力,然後他會去尋短見或夭折,這樣的事在大學裡太多瞭。這樣的孩子真的能成才嗎?能成為將來社會的棟梁嗎?
所以作為傢長,你要明白我生兒育女的目的和意義所在,不要嬌慣,不要溺愛。古人說:“少年要蓄福,青年要修福,老年才能享福”。就是這個道理。所以我們做父母的一定要用博愛去教育我們的孩子。那麼,第二種叫慈愛。慈愛是什麼?“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慈母是要教育自己的孩子,好讓他長大成人,該做的時候要按照《弟子規》“案有好書籍,堂有紡織聲”,告訴他如何做人。
善良之傢出賢子
王元五老師在年輕的時候,正值文化大革命,王元五的弟弟當時隻有十二歲,父母回到瞭農村。六六年的時候王元五老師已經上班三年瞭,弟弟留下跟到她,她的二姐已經大學畢業瞭,她的妹妹是老高三,他們四個人在一起生活,大姐早就大學畢業分到西安,她們的分工是大姐養父母,她跟二姐養弟弟和妹妹。
那麼她跟二姐經常上班,會告訴弟弟你太小在傢裡一定聽話,不要出去與外面人接觸,不要跟街上的那些孩子在一起,不要跟他們學壞。“哦”,他的弟弟反過來問她:“三姐,你為什麼說我要跟別人學壞呢,你怎麼不說我能把別人影響好”?她很奇怪,她弟弟這麼小,他給他姐姐的回答是這種,要用他自己的能力把別人影響好,而不是自己跟別人學壞。她後來回想起來,這就是母親平常的教育。他們小的時候父母經常會講:“孔子傢人不知怒,曾子傢人不知罵”。孔子的傢裡連怒氣的樣子都沒有,不知道什麼是怒,曾子的傢裡不知道什麼是罵人,都是在倫理道德當中。在講做人的規范,人要按照規矩而行,所以傢道昌盛,子孝孫賢。那麼他們才明白是父母平常的教導,使弟弟在很小的心靈裡已經紮下一個如何做人的根。所以他會告訴他姐:“你不要說別人把我影響壞,我會把別人影響好”。因此她的弟弟後來在第一次恢復高考的時候他考上瞭大學,現在工作應該說很不錯。她的妹妹去雲南插隊十年,越南反擊戰的時候才回到北京,因為她是老高三,回到北京以後,去讀成人高考,念完瞭大專又學習瞭本科,現在是北京重點學校的特級教師。王老師一傢都經過瞭文化大革命,那麼為什麼有人能培養好,成為社會的棟梁之材,而有人流入下流社會。這個是你跟你傢庭父母的教育,有著很重要的關系。
打罵孩子是無能
王元五老師說,父母的愛要博愛、慈愛;不要溺愛,溺愛就是任著孩子的性子,一切使他滿足。所以《三字經》說:“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作為傢長,沒有教養好自己的孩子,送到學校,老師仍然沒有教好。我們在沈陽有一個人是搞教育的老師,他跟我們辯論說他的教育方式:“我是校長,如果老師能打孩子我就支持,他問王元五老師:“我說的對嗎”?王老師說:“你問我嗎”?他說:“是的”。王老師說:“打學生是老師無能。你沒有本事把他領好,你才打他,發泄你內心的怨恨”。打孩子的老師是無能的老師,同樣打孩子的傢長也是無能的傢長,傢長你自己仗著自己是父母,你才欺壓弱小無能的孩子,你沒有能力把他領好是你無能。所以打罵孩子的傢長是無能的傢長,打孩子的老師是無能的老師。
那麼作為傢長,如何能教育你的孩子成才?你要用孩子的心靈去理解他,那我們也是從小的時候過來的,我們也不是生下來就是這麼大,那我們小的時候的心態,你自己理解嗎?如果你一個人在做這件事的時候很用心的,你全身心地投入到這件事的時候,你的父母叫你去做什麼什麼事,你是什麼感覺?你肯定心理不高興。那麼現在我們的孩子到瞭這個時候,我們應該如何理解他?小孩子的思維肯定跟大人不一樣,所以你要因勢利導他。
一個成功的母親
王元五老師有一個很好的朋友,她在北京念研究生的時候,就已經生下孩子瞭,她的孩子放在內蒙她婆婆的傢裡,她在北京讀研究生。婆婆把孫子養大,到她把研究生念畢業以後,留在北京工作,她的孩子已經上一年級瞭,也把孩子帶到北京。這位母親三年沒有工作,在傢裡自己帶孩子,每天送孩子上學。王老師問她:“為什麼”?她說:“因為她從內蒙來到北京,很多事情都不適應,我要親自領她、教她”。
但是在這三年沒有工作的過程當中,她跟她的兒子在傢裡教英語,用英語對話。在傢不說中文,她三年雖然沒有上班,沒有掙那麼多錢。可是她教孩子的英語非常厲害,孩子上到五年級的時候,她跟孩子說我要去工作。她出去工作,她的孩子的英語水平已經到瞭高中水平,英語會話能力可以做翻譯,那麼小的孩子。
她出去工作在一個外資企業,開始人傢隻給她四千多塊錢一個月,外資企業應該說那些外國老板很高傲,會跟他們講西方的教育。有一次她問王老師:“你看怎麼辦?他們太猖狂瞭”。王元五老師跟她說:“你跟他們講中國的傳統文化,拿出孔子、老子跟他們講,拿出老善人的思想跟他們談”。後來有一次她非常氣憤,就跟她講,說人傢外國人驕傲的很,外國人說他們西方有多少多少年的歷史瞭。後來王元五老師就對那外國企業老板講,你們沒什麼瞭不起的,你們西方隻有兩百多年的歷史,不如我們中國的零頭。那麼王元五老師跟他講起老子、孔子,又講到瞭王鳳儀先生的倫理道德思想。這個老板非常驚訝:“你們中國有這麼好的東西”。王老師說:“你們西方才兩百多年,你們不如我們中國五千多年的零頭,你高傲什麼”?這個老板發現王元五老師的朋友,她有深厚的中國文化的底蘊,把她的級別提高,工資漲到瞭一萬塊一個月。我們大傢想一想,西方的文化再多,它的火藥也是在我們中國發明以後,造紙技術也是在我們以後,它們所有的一切,都是在我們中國發明以後,他有什麼可高傲的?可是我們作為中國人,沒有理解自己的老祖宗,遺留下來的精髓,反過來崇洋媚外,把我們自己的東西搞亂瞭。所以我們的孩子也成瞭西方式的教育,有很多地方很可怕。
那麼作為父母應該如何瞭解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我們要很好地學習。那麼這個母親的孩子,上到高二的時候,中國跟德國有互派留學生,他的孩子送到瞭德國去學習。這個孩子臨走之前,跟到媽媽學瞭很多做中國菜的方法,他到德國人的傢庭裡,會給他們做中國菜,德國人的那個傢庭對他非常高興。他的英文、德文、日文,高中畢業這三個外文已經非常精通,在沒有參加高考的時候,收到瞭五個大學的錄取通知書。通知書上說:“隻要你分數夠,我們就錄取你”。王元五老師說:“拿來給我看看”。孩子說:“姑姑你看我的這些東西”。王老師說:“我說你好啊,你很不錯啊”。那麼這個母親是用她的親身經歷,去養、育、教、導、領她的孩子的。她的母親當時並沒有想,將來我的孩子如何如何。隻是按部就班地去做瞭,用親身養瞭、育瞭、教瞭、導瞭、領瞭她的孩子。王老師問她:“你說如果要教育好孩子,你想想應該有幾種方式”?她說:“王老師我跟你說:第一做父母的要充分相信自己的孩子的能力;第二要給孩子一定的空間,去實現他自己的想法;第三,要相信自己的孩子,一定能夠成才。同時就是相信自己瞭”。
作為傢長我們自己能夠相信自己嗎?如果我們連自己都不相信,你的孩子你如何去相信他。因為孩子是愛的結晶,你要愛他。首先你夫妻要和睦,然後用愛去育他、養他、領他、導他、教他,這樣才能成才。這樣的傢長,我覺得是一個很成功的母親,那王老師跟中國母親研究所的所長經常會來往,她那裡有很多書,她也看過,她也跟她們談過。那麼這位所長說成功的母親,隻是講到瞭什麼樣的母親,她的孩子能夠考上哈佛大學,她做母親的費瞭多少經歷,把她的孩子培養出去。那麼王老師的感覺不是非得上美國的哈佛大學,這個母親才叫成功的。古人說,子弟成功與否,不必望其才華過人。王元五老師說,那麼我們生瞭孩子,在社會上,你不危害社會,為國傢盡忠,在單位盡責,在傢裡盡孝,不危害社會,就可以算是成功瞭。
種芝麻不可能結黃豆
那麼每一個孩子他們來歷不一樣,父母在媾精受胎的時候,思維方式不一樣。所以有作大樹的,有要做棟梁的,也要有作小草的。
宇宙萬物都在生長,各有各的用處。不是都要做參天大樹,小草的力量也不可輕視,臺風刮不倒。大樹臺風來瞭會被它給刮倒,小草永遠刮不倒,它安然生長。所以作用不同,不管他是在做什麼,都是有用的。俗話說:“大石頭還要小石頭塞”、“高樓大廈要一塊磚一塊瓦、一沙一石”,就是這個道理。作為傢長你種的什麼種子,你要知道,你種的玉米不會結高梁,你種瞭芝麻,不可能結黃豆,你種瞭水稻不可能產麥子。所以做父母的,你的心態首先要平靜。你想要個什麼樣的孩子,你在受胎的時候就要設計安排好,否則的話隨心所欲,胡亂受孕其結果是不一樣的。古人早都有優生優育的教誨,他說:“偷盜之人,必生浪蕩之子;廉潔之士,必生賢善之子;邪淫之人,必生不貞潔之兒女;貪房事者,兒女反不易生。即生,也難成人,亦孱弱無所成就。世人以行淫為樂,不知樂隻在一刻,苦直到終身與子女及孫輩也”。因此,你在瞭解自己的時候,你才能瞭解安排好你的孩子。
“海龜”變“海帶”
時代變瞭,我們說現在的話,跟過去的話說出來也不一樣瞭。為什麼?說“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王元五老師說,望有希望,也還有失望。我們看很多的母親是失望大於希望,你的孩子上完瞭大學,呆在傢裡不去工作,北京說叫吃老族,宜昌說叫待業吃老本,那他成才瞭嗎?念瞭大學等於成才嗎?不是。念完瞭大學以後,你要把你所學到的知識奉獻給社會、奉獻給天下所有的人,這才叫成才。你不奉獻都在肚子裡裝著,在傢裡吃老人的儲蓄,你有什麼用啊。
現在有很多留學生孩子回國以後,原來叫“海龜”(歸),後來我們就說“海龜”變成瞭“海帶”(待),降級瞭。王老師有好幾個朋友的孩子,從日本回來以後,到哪裡看都不順眼:“我從日本留學回來才給四千塊錢,怎麼也得一萬二啊,我不去”。所以變成“海帶”,回傢待著吧,有什麼用呢。學以致用,才叫成才。你不能用,是什麼呢?花瓶放在那裡還可以插花,你放在那裡有什麼用啊,讓誰看啊。父母隻有憂愁,最後父母愁得全身是病。父母死瞭以後你又去幹嘛呢?有的人將近四十歲瞭,從日本回來還在傢裡呆著,父母已經讓他給氣死瞭,姐妹們也生氣,問王老師怎麼辦?王老師說:“我沒有辦法”。因為他不想去,他看不起我們的祖國,那麼就是兒女不愛母親。
明白生兒育女目的
我們在國內生活的人,跟在海外生活的華人有瞭截然不同的想法。王元五老師有很多外面的朋友,對中國的今天非常高興,覺得他們在外邊挺起瞭腰板,我們中國強大瞭。可是我們生活在自己的國土,還嫌我們的母親窮,過去有一句古話叫做“兒不嫌母醜,狗不嫌傢貧”。
可是現在的兒女嫌自己的父母窮,有很多的大學生他的父親送他到大學裡念書以後要走著回去,沒有路費,可是他不敢在同學面前叫自己的爸爸,不敢在人傢面前講自己的父親那麼的貧困潦倒。看到瞭父親都不敢在眾人面前叫,怕給他丟面子。那這樣的人你讓他念書有什麼用呢?不如讓他在傢裡種地。現在這樣的大學生很多啊,這樣的大學生屢見不鮮啊。這不是我們的教育失敗嗎,這不是我們做父母的可悲嗎,我們把孩子教育到哪裡去瞭,不是我們父母的責任嗎。
因為你自己沒有明白,我生兒育女的目的和意義。所以說我們做父母的責任,是非常的重大。我們既然為人父母,就要知道我們的責任,我們教育孩子的目的和意義。要按照這個養、育、教、導、領,讓我們的孩子成為社會有用的人。
我們的王元五老師小的時候,她的母親走到瞭街上,很多的鄰裡問她的母親,看你真瞭不起,看你的這幾個孩子都很不錯,她母親覺得很驕傲。因為每一個子女都沒有危害社會,都是社會上有用的人才。大材大用、小材小用,都沒有危害社會。所以,她很驕傲,就像王元五老師的太爺說她的爺爺一樣:“我做父親值得驕傲,就是因為你比我強”。她的爺爺超過瞭她的太爺爺,所以王元五老師的父母驕傲,是他們的五個子女都沒有危害社會,而且都是社會上有用的人。
在《東北教育傢評傳》裡面,寫著王元五的太爺和她的爺爺,《東北人物大辭典》裡面,有她的太爺和她的爺爺。那麼王元五老師作為後代感覺,感到有這樣的祖先而驕傲,我們作為後代和他們的學生要給他們臉上抹金,而不要抹黑。那麼我們隻有努力去做,去做我們應該做的事,這才叫孝順老人,尊敬師長,這才是大孝。那麼我們希望聽課的每一位同學、傢長、同事、朋友們,要學會教育我們自己的孩子,讓他們能夠成為社會上有用的人才。不要把我們的後代教育到大墻裡面去,危害社會。
高智商的自閉癥孩子
那麼作為父母,如何才能有一個好的孩子?現在的孩子殘疾的太多,自閉癥的也很多,這個原因也都是做父母的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為什麼一個博士後和一個研究生,兩個高智商的人生的孩子得自閉癥?高智商瞭,大傢都知道博士後也好,研究生也好,應該是現在所講的高智商者。那麼兩個高智商的人為什麼會生一個自閉癥的孩子?我們想過嗎?有兩個這樣的人,男的當官,女的博士後,從國外留學回來,他們的孩子又是自閉癥。問王元五老師,王老師說:“你真有意思,你博士後,從國外留學回來,你來問我,我覺得可笑”。她說:“我不知道為什麼”?王老師說:“你回國以後你的心態好嗎”?她說:“我在國外讀瞭很多年的書,回來以後開始分到廣西,覺得我們的國傢這麼破破爛爛,汽車一走起來塵土飛揚,跟國外沒法比”。她的心裡很不愉快,看到人的素質那麼低下,過馬路的時候不走人行橫道,隨便竄動。她覺得她不可以在外面,隻有在屋裡不看這些,她的心情才安逸。那麼她的丈夫的工作從廣西又調到瞭廣東,她又跟到去瞭廣東。到瞭廣東以後,她心態更不平靜。所見到的是到處亂七八糟,跟外面的人又不熟悉,她每天把自己關在房間裡,很少與人接觸。王老師說:“是啊,所以你的孩子就不與人接觸啊”。一個人面沖著墻壁,能在屋裡坐好幾個小時,王老師說:“那不是寫你的嗎,你在問誰”?王老師說:“你來問我,那麼孩子不是表演你嗎”?你不就是把自己關在房間裡,不願與人接觸嗎?你認為這個社會非常不好,沒有西方好,西方非常幹凈,空氣也好,過馬路走人行橫道,紅燈亮時絕對不過,很有規矩。中國人沒有,你看不起你的母親,看不起你的祖國。你自己把自己關在房間不與人接觸,你的孩子就是這樣,那不是寫你嗎?你來問誰呢?
所以王鳳儀王老先生說:“你自己包的餃子是什麼餡不知道,反過來問別人你很可笑”。這不是很可笑嗎?所以什麼樣母親的心態,你就生什麼樣的孩子,孩子是我們心靈的寫照和我們隱私的表現。
天清地寧生神童
做母親要很好瞭解自己,做父親的責任也不可忽視。所以老善人說:“天不清地不寧生孩子是糊塗蟲,天清地寧生孩子賽神童”。
所以古聖人孔子的母親叫老夫少妻,但是現在很多人講老夫少妻的事。王老師跟一些人說,你不要誣蔑我們的老祖宗,我們的老祖宗,孔子的母親,發願要給人類生一個很好的人根留在世上。雖然是老夫少妻,但是有宏偉的志向。所以給我們生瞭一個萬世的師表,留在世上。現在媒體炒老夫少妻,她不知道老夫少妻這些人的思維、心理,媒體在誣蔑我們的祖宗,拿現在人的淺薄的思維方式,跟我們的萬世師表的祖宗來比,降低我們祖宗的人格。所以王老師希望我們能夠尊重我們的祖先,尊重我們的萬世師表,不要用現在的老夫少妻,去比我們過去的祖宗,他沒有資格。我們想現在的母親,要很好想明白自己,我們如何做母親,做一個好母親,如果我們先天沒有做好,後天趕緊補上。後天怎麼補?做母親錯瞭,要去懺悔自己以前的所作所為。然後把孩子導航,給他予正確引導,重新走回來,一點都不晚。
不要去責怪,越責怪越遠,越責怪越麻煩。所以王鳳儀老先生講的“育、養、教、領、導”是做父母應該瞭解的,最應該教育好我們的下一代,這是我們的責任。
王元五的一傢
因為王元五老師的母親,是在王鳳儀創辦的女子師范學校裡畢業的,她受到瞭王鳳儀先生女子師范學校良好的教育,她對教育子女有一套豐富的經驗。因為王元五老師受到瞭自己母親的良好教育,她把它傳承下來瞭,王元五對教育自己的子女多少也用上瞭很多,所以王元五的母親的五個子女除瞭王元五以外,全部是大學畢業,都在社會上作出瞭應有的貢獻。
王元五的大姐二00七年七十一歲瞭,五六年的大學畢業生,高級工程師;她二姐六0年大學畢業,在南京是高級工程師;她的妹妹從雲南回來以後,是北京一個非常有名的學校的特級教師;他的弟弟文化大革命恢復高考以後,第一次考上大學,現在在北京市。
那麼王元五老師姐妹的孩子,除瞭她的老大以外,全部是大學畢業和研究生,包括她們娶的兒媳婦、女婿全部都是大學畢業,每一個人都在安安靜靜做自己應該做的事,報效我們的祖國,為我們的社會服務。
那麼這樣的傢庭,應該是一個很和樂的傢庭,長幼有序的和睦傢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