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佛教>凈慧長老:趙州禪師和趙州禪

凈慧長老:趙州禪師和趙州禪

時間:2019-06-13 20:19:14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佛教

凈慧長老:趙州禪師和趙州禪

平常心是道

昨天講瞭禪宗的五傢宗派,並且把它們的宗風作瞭大概的介紹。今天給各位講講我們本寺的趙州和尚和趙州禪。趙州禪的內容非常豐富,就像古人所說,講到趙州禪,就沒有你的開口處,不知從何說起。在無說當中,也還是要說一點,這樣才能使我們能有一點點認識。

趙州和尚生於中唐,圓寂於晚唐。他本名從諗,俗傢姓郝,是山東人。他生於公元778年,卒年是897年,住世一百二十歲。趙州和尚就像我們在座的許多同學一樣,童貞入道,很小的時候就出傢瞭。他在做沙彌的時候就參訪行腳,從山東行腳到安徽的南泉院,就是現在的池州市,那裡有馬祖的大弟子,叫普願禪師。普願禪師是馬祖八十幾個大弟子中最著名的弟子之一,馬祖的師父是南嶽,南嶽的師父就是六祖,所以說趙州和尚是六祖以後的第四代。

趙州和尚到瞭南泉瑞像院,就去參拜那裡的方丈和尚。當時並不叫方丈和尚,而是叫老師。那裡的老師就是普願禪師。趙州和尚是一位再來人,有很高深的智慧,從小的時候就對佛法有很真切的理解。他去參拜普願禪師的時候,就來瞭一個機鋒。當時,普願禪師正躺著休息,看到來瞭一個小沙彌,也沒在意,繼續躺著休息。趙州看到普願禪師沒有起來,就說:“我到瞭瑞像院,不見瑞像,隻見有一個臥著的如來。”普願聽到小和尚開口不凡,馬上坐起來,問道:“你這個小和尚是有主沙彌,還是無主沙彌?”趙州和尚說:“我是有主沙彌。”普願繼續問:“哪個是你的主?”趙州和尚答道:“仲春猶寒,伏惟和尚珍重!”表面上是說,現在雖然是春天瞭,但還很冷,希望你和尚好好珍視身體。實際的意思是,已經叫你和尚瞭,那你就是我的師父,你就是我的主瞭。普願和尚聽趙州這麼一說,很是驚訝!覺得這個小沙彌將來一定會有出息、有前途。於是,就特別器重他。

過瞭些時候,趙州和尚去問法。當時禪宗的和尚並沒有殿堂的佛事,自己在那裡參學,每天有一次上堂的活動,那是真刀真槍。什麼叫真刀真槍?就是要說出自己的見地來,說出自己的心裡話。問要問到點子上,答也要答到點子上,而不是一些老問題,即使是老問題,也要有新的答案。當時普願正在上堂,趙州和尚就向普願提一個問題:“什麼是道?”普願說:“平常心是道。”趙州又進一步問:“既然說平常心是道,還可趣向否?”就是說能否接近它,能否靠攏它?普願說:“擬向即乖。”就是說你想向它走去就不對瞭。道就在目前,你向哪裡去呢?你越想接近它,你可能離道就越遠,因為道就在平常的日用中嘛!趙州在普願這樣的答話之下,當下就開悟瞭,就好像一下子把窗戶紙捅破瞭,窗外的青山綠水看得清清楚楚。從這點看,趙州和尚真是一位善根睿智、來歷不凡的人物。

趙州和尚就是因為“平常心是道”這句話而開悟的,所以這就成為他平生修行的一個主要思想。他說:“八十歲老翁如果不會的話,我可以教他;七歲的孩子如果他比我強,我可以向他請教。”正是抱著這樣一個目的,他在外行腳參訪五十多年,當時所有的大禪師,他幾乎都訪問過。趙州和尚的語錄有五百多條,就是記載他行腳參訪、接引學人的言論。

“平常心是道”,可以說是趙州和尚或者說是趙州禪的核心內容。這一思想也是有源遠流長的傳承關系的,它的源頭一直可以追溯到達摩祖師那裡,在《六祖壇經》裡邊也體現得非常清楚,特別是到瞭馬祖,他把“平常心是道”發揮到瞭極至的地步。在馬祖的語錄裡邊,有很多就是講“平常心是道”這一思想的,其中有一段就說:“道是不可染污的,道無處不在,道不遠人。”還說平常心是:“無取舍,無是非,無趨向,無善惡,無聖凡。”平常心是絕對遠離二邊分別對立的,說聖是平常心不對,說凡是平常心也不對,它是離開瞭聖,也離開瞭凡,沒有聖凡的執著,那種心態才是平常心。並且他說:“平常心就是菩薩心。”什麼是菩薩心?非凡夫心,非聖賢心,是菩薩心。我們學教的人都說菩薩是聖人,而禪宗的思想是身為凡人是賢人。也就是說,聖也好,凡也好,都不是菩薩。掃除瞭一切的分別執著、對錯妄想、短長取舍,多種的對立都掃除瞭,那才是平常心。所以平常心的層次是很高很高的,如果你真正把握瞭平常心,你這個人就成就瞭。真正把握瞭平常心,天堂、地獄都一樣。但是平常心容易把握嗎?這是最高的境界,這是最高的佛法,這是最徹底的佛法,真正把我們從分別、對待、執著中引向一個最超越、最完美的境界。要達到這樣的境界並不容易。

趙樸老為我們柏林寺寫道:“本分事接人,洗缽吃茶,指看庭前柏樹子;平常心是道,搬磚蓋瓦,瞻依殿裡法王尊。”他把趙州和尚的公案都融匯到這付對聯裡來說明這個平常心,來揭示趙州和尚的禪風。

趙州和尚接人處處不離本分,本分是什麼?本分是我們每個人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我們要如何體用平常心,如何把握平常心,這就是我們的本分。搬磚蓋瓦,洗缽吃茶,這些都是我們的本分事。要知道,本分事不離我們日常的一切動作行為,離開瞭我們日常當下的一切,也就無所謂本分事。我們能把平常心把握瞭,體驗瞭,生死不瞭而自瞭。所以說趙州和尚被推崇為古佛,他的語錄流到後世,受到禪門極高的評價和推崇,並不是一件偶然的事。

清朝有一位雍正皇帝,他說他是開悟的人,他對歷代禪師一個個排隊,進行評論,並對他們的語錄進行甄別,看看誰真正是大徹大悟瞭。他親自主持編瞭一本語錄,叫《禦選語錄》。經他認可的禪師的語錄方可錄入,並且給每一位禪師的語錄都寫一篇序言。這也是古今皇帝第一人,沒有第二個這樣的皇帝。他覺得趙州和尚的語錄夠份量,就編到瞭《禦選語錄》裡。他給趙州和尚語錄寫的序言叫做“激勵前人,月映千江”。他評價趙州和尚的禪風是映現千江,登峰造極。趙州禪是能夠活活潑潑地運用,就像天上的月亮一樣,哪個地方有水,就會在哪個地方映現出來。這是極高明的評語,它把趙州禪風活靈活現地點化出來瞭。當時雍正的《禦選語錄》總共也就選瞭十幾傢的語錄,所以他的眼界是極高的,他的條件是極苛刻的。那麼他對趙州和尚有這樣的評語,可想而知他對趙州和尚造詣的肯定。就像龍門的一棵梧桐樹那樣筆直,沒有那些枝枝葉葉,趙州禪就是直接瞭當,真正叫做“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所以最後雍正皇帝又給趙州和尚一個封號,叫做“圓證直指趙州古佛真際禪師”。稱他已經圓滿地證悟到“直指人心,見性成佛”這樣的境界。

在運用上,趙州禪風是以活潑見稱,不是死套路,處處能夠活用,處處能夠顯示出他的平常心是道、以本分事接人的這種手眼。正因為如此,才有庭前柏樹子、狗子無佛性、趙州橋、趙州四門、趙州與婆子之類的幾百條公案。可以說,在所有的禪師裡邊,趙州禪師留下的公案最多。在這裡,特別要為大傢初步介紹一下趙州和尚所說的“無”字公案。

有行人問趙州和尚:“狗子有佛性也無?”趙州和尚說:“無。”那個行人說:“一切眾生都有佛性,為什麼狗子就沒有佛性?”趙州和尚說“因為它業識在。”這個公案據我猜想,趙州和尚也沒有想到在日後會產生這麼大的影響,幾百年來會受到這樣多禪師的重視。他說瞭這個公案以後,在當時的反映並不是很強烈。

到瞭宋朝,有一位名叫法演的禪師特別把這個公案提出來,作為一個參禪的手段。而且說,就這個“無”字,是我們摧毀一切我知、我見的最銳利的武器。稍後,又有大慧宗杲禪師專門來提倡“無”字公案。他說,這個“無”字不得作“有無”會,不得去文字裡邊找引證,不得向思想意識處忖度,……一共講瞭八個“不得”。總而言之,這個“無”字,就是要把所有的對立面全部拋開,一切的一切都不對,一切的一切都否定瞭,那才是真正的佛的境界。稍後,又有一位慧開禪師,他專門寫瞭一本解釋禪宗公案的書,叫做《無門關》。他以“無門關”作為題目,作為這本書的綱領,可見他對這個公案的重視。這本書收瞭四十八個公案,每個公案有一首偈子,用來評頌公案的要點。他頌“無門關” 這個公案的偈子,我們很多人都會念,那是一首最美妙的詩,叫做“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人間的好時節是什麼呢?就是這個平常心。一年四季的美景收不盡,隻是因為我們心閑不下來,閑事太多,所以我們無法享受這個美景,不能享受人間的好時節。我們總是累呀累!苦啊苦!在這當中度過一年365天,連片刻的好時光都沒有享受過。為什麼呢?心頭的閑事太多!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如果我們參禪用功能夠這樣,有什麼難呢?當下即是。所以古人叫“直指人心,見性成佛”。這並不是一個目標,而是人人都可以做得到,人人都可以實現的目標。關鍵是看我們心頭的閑事能不能放得下。如果我們心頭閑事放不下,人間就是苦難的人間,就不是好時節。所以禪宗的道理、禪宗的思想、禪宗的意境,你要是領會瞭一點點,你就能受用不盡!

今天,日本的和尚,韓國的和尚,還有歐美的和尚都知道“無門關”是什麼。日本的那些禪宗寺院,總是在掛著一個牌子,每個星期有講座,講中國禪宗的語錄,有的地方掛著“臨濟語錄提唱”,有的地方掛著“無門關提唱”,也就是臨濟語錄或“無門關”的講座。現在,中國的和尚有的不知道臨濟語錄、“無門關”,這是個問題。所以說墻裡開花墻外香,我們現在是禪風掃地。

前年,我到匈牙利,到他們自己辦的一所佛教學校去參觀,那是洋人辦的一所佛教學校,少男少女都在那裡學佛教,課桌上放著一本書,封面上赫然寫著幾個大字:“無門關”。課本是他們根據英文翻成匈牙利文的。我當時看到這本書後,真是感慨至極!我們中國誰把“無門關”作為課本?老早封塵在大藏經裡,置之高閣無人理會瞭。

昨天,我說到日本禪宗無論是臨濟宗、黃檗宗,都推崇《無門關》這本書,都推崇趙州“狗子無佛性”這個“無”字公案。他們寫出一本又一本厚厚的書,來研究這個“無”。因為隻有趙州和尚用這個“無”字來概括瞭禪,把禪的思想推向瞭頂峰。目前我們中國佛教還有誰去理會這個呢?這都是日本有名的大禪師、大學者說的話。今年和去年兩次到我們這裡來的那位福島慶道長老,他有一本開示錄,題目叫《禪是無的宗教》。我們身在趙州,天天住在趙州,我們如何把趙州這一支佛法很好地繼承下來發揚光大,實在是我們責無旁貸的使命!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