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宣化上人:講經說法要謹慎
時間:2019-06-14 11:45:25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佛教
講經說法要謹慎
學佛法的人,不要圖快,要細嚼慢咽,品其滋味。
◎一九八三年八月十一日開示於萬佛聖城
無論是出傢人,或是在傢人,在講經說法的時候,一定要十分小心。事前要靜坐五分鐘,將心安定之後,再翻開經本,合掌恭恭敬敬地讀誦經文,然後詳細地解釋。如果對理論不相應,勉強解說,就不合乎邏輯學,所以講經或說法,先要把“名相”弄清楚,先要把“經文的義理”搞明白,否則就很容易講錯,所謂“失之絲毫,謬之千裡。”令聽經的人,得不到要領,有莫明其妙之感。
學佛法的人,不要圖快,所謂“囫圇吞棗,食而不知味。”要細嚼慢咽,品其滋味。貪多嚼不爛,反而受其害。講經要註意經的義理,稍有講錯,便與整個經義不相吻合,不但沒有功德,反而有罪過,所謂“依文解義,三世佛冤;離經一字,即同魔說。”後果多麼嚴重,謹之!慎之!
至於聽經的人,更要聚精會神地聽,不管講經的法師或居士所講的經或所說的法,講得好,也應該註意聽;講得不好,更要註意聽。要研究,講得好,好在什麼地方?講得不好,不好在什麼地方?好的,就學習;不好的,要改正過來,作為自己的借鏡,這樣才能鍛煉自己的擇法眼。
擇法眼是從修戒、修定、修慧三方面而來。戒定慧圓融無礙,則對於一切經藏,迎刃而解,沒有絲毫的障礙。這時候,講經說法,口若懸河,滔滔不絕,沒有窮盡。古人講經,有天華亂墜,地湧金蓮的境界,你們雖然沒有這種境界,可是也要有樂說無礙之辯才。
閱讀全文
上壹篇:宣化上人:他非即我非
下壹篇:返回列表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