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界法師:吃素是絕對不可能讓你生病!
所以我們在修善跟慈善傢不太一樣,慈善傢修善,他不一定從覺悟的心發動出來,他可能是一時的惻隱之心,他看到這個眾生很可憐,他把他救起來,但是這種業力不會太重,因為他沒有道的引導,所以慈善傢要造一個強大的善業很難,因為他是隨興與憑著感覺生起的。那麼所有的佛弟子,他所發動的善業隻有一種情況,從他覺悟的內心發動出來,他一定有道的引導,有道法的引導。
我們舉一個例子,佛在世的時候有很多的護法居士,當然最重要的一個大傢應該最清楚,就是佛陀的大護法叫須達長者。須達長者他生長在一個大富貴的傢庭,而且他非常喜歡佈施一些貧窮的孤獨的老人,所以他又叫給孤獨長者。他有七個兒子,他年紀慢慢大瞭以後,他前面六個兒子都結婚瞭,他特別疼愛這個小兒子,所以他對這個小兒子的婚姻特別的重視。那麼他找很多人去打聽,後來打聽到在他隔壁的國傢,就是王舍城有一個女眾非常的莊嚴,而且具足瞭德行,也生長在一個大富貴的傢庭。這個須達長者就親自帶著他的侍從,離開瞭舍衛國到王舍城這傢去提親。這傢當然也聽說過須達長者的名號,就很恭敬的安排他在客房住下來。
住下來的時候到黃昏的時候,他看到這個花園裡面很多人在那裡忙來忙去準備很多的飯菜。那麼須達長者就問旁邊的人說:你們在忙什麼呢?他說:你不知道我們傢主人明天要請佛陀來供養。他說:那佛陀是怎麼樣呢?他說:佛陀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有無量的功德。那麼須達長者聽到佛陀的功德以後,在經論上描述他全身的毛細孔就豎立起來,他起大歡喜,這個人善根深厚,那麼到瞭晚上的時候,大傢睡覺,他就控制不瞭瞭,他覺得他一定要去見佛陀,不能等到明天瞭。所以他是中夜的時候離開瞭親傢的傢庭,夜訪佛陀。
當然大智慧的佛陀也知道他要來,就在那邊等他。他一來的時候佛陀先放大光明,須達長者看到佛陀以後跪下去,佛陀跟他講四諦法門,他當下證得初果。證得初果以後,諸位知道他有堅定不移的信心,叫四不壞性,所以他證得初果以後,他就騎馬要回去瞭,他覺得明天的宴會不用參加瞭,他隔天一早就帶這侍從急急忙忙的回去瞭。
他覺得他應該在舍衛國建立一個道場來供養佛陀。但是佛陀的僧團是很龐大的,諸位都知道一千兩百個比丘,所以他就打聽,在舍衛國果然找到一個好地方,一個花園。但是這個花園是誰的呢?是波斯匿王的太子叫祗陀太子,他就向太子要求購買。太子想說這個長者我也不能得罪,他就問說,你為什麼買這個花園?他說:我要供養佛陀還有他的僧眾,我準備蓋很多的僧寮蓋一個講堂,請佛陀來這個地方常住講經。那麼這個時候祗陀太子一聽,這也是好事,但是他拒絕也不是,答應也不是,他隻好出一個難題。他說這樣子,你如果能夠用黃金把我的花園全部把它鋪滿,我就把花園賣給你。須達長者說,好,一言為定。祗陀太子說,不行啊,我跟你開玩笑的。須達長者說:你今日的太子,明日的君王,君王能夠有戲言嗎?沒辦法瞭隻有賣給他瞭。賣給瞭他,祗陀太子說,那你這個黃金鋪地,那我這個樹呢?樹算我的,所以叫做祗樹,祗陀太子的樹給孤獨的園,就這樣來的。
須達長者他買下地以後,買下地是第一階段,還要蓋房子,所以後來他用黃金,看經論上用大象運黃金,不斷的運出去,去買這個地。後來經論上說他蓋這個僧寮,僧眾寮房殿堂快要蓋好的時候,他所有的錢都花光瞭,那麼窮到連飯都沒得吃瞭。這個就是古人說的,接不上鍋瞭。那怎麼辦呢?因為他畢竟是有錢人傢,就在庫房裡面找找找找,好不容易找到一個裝米的一個米桶,一個檀香的米桶,就拿這個檀香的木去換一點錢。大傢煮瞭一鍋飯準備吃,正要吃飯的時候,目犍連尊者來托缽瞭。
你知道一個初果的聖人,他對於這種善業招感安樂的果報是不可破壞的,我們一般人受這個果報會受影響,他完全安住在道法,他說把這個飯分一半供養目犍連尊者,剩下一半一傢人就湊合著吃,要吃一半的時候舍利弗尊者來瞭,當然就是面臨抉擇瞭,你是重視果報還是重視業因。長者說,再分一半供養舍利弗尊者。
剩下四分之一要吃的時候,佛陀親自來瞭,他說,罷瞭,我們今天就餓肚子瞭。須達長者就親自拿著這個四分之一的飯團跑到佛前跪下去供養,佛陀慈悲的接受。接受以後經論上說,佛陀講瞭四句偈,他說自今以後罪滅福生,永恒富饒無復匱乏。他說你現在的佈施把你過去生剩下的最後一個慳貪的業給消掉,在你未來的生命,在你成佛之前,因為初果離成佛還有一段很長的距離,他說你生命隻有一種情況就是永恒富饒,即便你還沒有成佛,你的生命已經沒有貧窮這兩個字。
諸位我們應該知道佛陀講話,他要嘛不講,他保持默然,他一講話,這件事情不能改變,叫金口。他隻要為一個人授記,這件事就沒有改變餘地瞭。不可能。佛陀說,琉璃王七日必死,不可能改變瞭一定要死的,七日,那個船跑到海裡都沒有用。
所以這個故事說什麼啟示呢?就是說善業決定招感安樂的果報,但這個地方問題來瞭,因果是隔代受報的,比方說你吃素,我們舉吃素就好瞭,有些人吃素身體不好,那麼他怎麼辦,他怪罪吃素,就說吃素讓他身體不好,這個不合道理,你身體不好是因為你前生的殺業,這跟吃素沒有關系,即便有它也是一個助緣。
我們不殺生是一個長壽的果報,但是我們在修善的時候,有一種情況就是我們很容易被我們前生的業力所變現的果報所誤導,這就很麻煩。如果我們造善的時候,馬上出現快樂的果報,那這個很容易做,每一個人都能夠做,你佈施馬上有錢,馬上有福報,那這個很有激勵。難就難在哪裡?尤其是初學者,因為你的生命突然要轉換瞭,就是說你明明修善,但是你痛苦加劇,這個最糟糕,最麻煩。那麼這個時候考驗你對道法的勝解,就是你對法的皈依。所以這個業果決定就是說,諸位,你不可能造善讓你痛苦,這個很重要,這個概念很重要。你不可能吃素讓你生病,不可能的,這不合道理的,世界上沒有這種道理,如果這個可能,那佛陀所說的法全部推翻掉瞭,業果決定就不能成立瞭,那怎麼解釋呢?我解釋給你聽。
你吃素是基於慈悲心,這個是一種長壽的藥,但是這個業你不能馬上用,你要先保存起來,我們剛剛講過,業他必須經過一個保持的階段,到來生才用。那麼你現在的痛苦是你過去的殺業的餘報,你要先受這個前生的餘報,這個因果是這樣解釋的。
諸位你要永遠相信一件事情,你修習善業不可能讓你痛苦,絕對不可能。因為剛剛講得很清楚,因果這個釋放不可能錯亂。所以說,善業突然間出現痛苦的果報,不可能,沒有這回事情。那我在修善的時候,明明讓我痛苦瞭,是的,因為你前生的還沒有消完,但是你今天的善業還不能用,你要先放在銀行,我們大部分的果報,諸位其實你今生大部分的業都還沒有出來,因果是隔代受報的,這難理解就在這裡。你春天播的種子,這個米還不能吃的,秋天才能收割,你現在春天吃的米是去年種的。所以你在建立因果思想的時候,你一定要有一個過去現在未來的思考,這個時候你的心才能夠堅定下來,否則你很難修行,因為你隻要有逆境沖擊你,就退轉瞭,你很難的堅定的走上去瞭。所以這個業果決定的思想很重要,善業一定招感安樂的果報,罪業一定招感痛苦的果報,絕對不可能錯亂,絕對不可能,連佛陀都不可能讓它錯亂,就連阿羅漢也不例外,阿羅漢的這個相續的痛苦也是過去的罪業所感。
-
5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