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佛教>蔡禮旭:什麼是善?

蔡禮旭:什麼是善?

時間:2019-06-14 19:00:01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佛教

蔡禮旭老師

  什麼是善?我們想要積德修善,首先要有能力辨別什麼是善,否則會善惡不分。如果我們善惡不分,境界一現前,就很可能誤入歧途。現在許多傢長很煩惱,怕孩子被帶壞,其實煩惱不僅沒有好處,還有壞處。如果每天都煩惱,細胞受到影響而發生病變,身體狀況就會變差。所以,必須趕快幫助孩子增強明辨善惡的能力,這樣才能保證他一生走得順暢,不至於被人誤導。

對於善,中國有一本著名的傢訓《瞭凡四訓》,講得很清楚、很完整。這是明朝袁瞭凡先生寫的傢訓,不隻利益瞭他的傢庭,還利益瞭千千萬萬的傢庭,大傢可以用心去看。一個人學問能否成就,絕不取決於講課的老師講得好不好,更重要的是自己能否主動學習,立身行道。解行相應,學問才能提升起來。所謂“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強扭之瓜不甜。聖賢已領我們進門,古聖先賢的教誨我們已經拿在手上,接下來的修行要靠自己主動。

什麼是善?瞭凡先生說:“善,有真有假,有端有曲,有陰有陽,有是有非,有偏有正,有半有滿,有大有小,有難有易。”

辨善看存心。打人、罵人是不是善?對人都是九十度鞠躬,有時候還一百二十度,這樣是不是善?善有標準,《弟子規》是非常好的標準。另外,還要看他做事的存心是什麼,這是對善最根本的判斷,從存心可以判斷是真善還是假善。

假如一個人對人畢恭畢敬地鞠躬,但他隻對上司,對下屬就很不客氣,可見他那個鞠躬有目的,是為瞭攀龍附鳳,是為瞭自己的升遷,這個存心是利益自己,是自私自利,所以縱使鞠躬也是假的,也是惡。看人不能隻看一個點,要看線、看面,看他對任何人是否都是真心的。

打人、罵人,一般人都認為是不好的。但是如果一巴掌打下去有把握將對方打醒,不打就是不對。“善相勸,德皆建;過不規,道兩虧”,朋友、親人犯錯的時候,你如果不規勸他,不僅他錯瞭,你也錯瞭,因為你沒盡到本分。所以,在“朋友”一倫中,我曾經舉過一個好朋友的例子,他三十多歲過生日被我罵瞭半個小時。被罵完的隔天,他居然打電話給我說:“我三十多年來接到最好的禮物,就是昨天你罵我。”而我們也從這個例子體會到,一個人的福分在哪裡?“福在受諫”。能接受別人的勸誡,這個人有大福。心量大,能寬容,能廣納諫言就能避開人生許多的危險,我知道這位朋友對我很信任,隻要一棒就能把他打醒。所以,當你是為瞭對方著想的時候,這個存心就是善。

我們看事情要從根本看,而根本就在你的存心。所有的行為都是從哪裡出來的?心。行為就是心的反射,我們的言語動作都是心的延伸,心與行是分不開的。當我們的心是為別人著想,表現出來的言語行為就是利益他人,心行如一。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