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道法師:佈施錢財給別人,主要是斷自己貪心
菩薩六度第一度佈施就是斷貪的,這個不是幫助別人,我們佈施錢財給別人,主要是斷自己貪心的,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你慢慢放下,慢慢一點一點的放,我們一般中下根器的能做到。你今年放下的比去年多,你今年就有進步,明年放下又比今年多,你明年又有進步瞭,不斷不斷來提升,我們從這個地方修。特別在我們起心動念當中修,我們日常生活當中遇到的一切人事物,有順境、有逆境,順境不起貪心,逆境不起瞋恚心,這就是修無染著心,我們從這個地方下手。但是從這個地方下手,你起觀照的功夫要時常提起。所以古大德講,「不怕念起,隻怕覺遲」。不怕妄念起來,妄念起來很正常的,凡夫哪裡會沒有妄念?不可能。成瞭佛才沒有妄念,佛以下的妄念多少不一樣而已,凡夫是最多的,等覺菩薩是最少的,成佛就完全沒有妄念。這些妄念起來不怕,怕的是我們覺悟太慢,覺悟慢瞭我們又隨著妄去轉,該貪的就貪,該瞋的就瞋,我們自己在這個境界做不瞭主,心隨境轉做不瞭主,我們就生煩惱瞭。心受到污染起瞭執著。所以無染著心,觀音菩薩教我們當依此而修行之,我們可以從這個來下手。
另外在《西方確指》裡面,覺明妙行菩薩也教我們一個方法,我們人總是有得失心,有得失,再少的都有個得失。所以覺明妙行菩薩問他的弟子,他弟子說怎麼斷五欲六塵、貪瞋癡這些心?覺明妙行菩薩就給他的弟子講,也是跟我們大傢講的。他說人傢拿一塊錢給你,你會不會歡喜?一塊錢很少,古時候一文錢就像我們現在臺幣一塊錢,一塊錢可能掉地上,你不一定會去撿。但是有人給我們一塊錢,心裡上會歡喜;等一下一個人從我們手上把那一塊錢搶走瞭,我們心裡就會有失去的感覺,有得有失。要怎麼修?就是人傢給我們,你也如如不動,人傢一下搶走瞭,你也好像沒有失去一樣,也沒有得到,也沒有失去,從這個地方練,從少練到多。這個原理就是佈施,你慢慢舍,舍身外之物,身外之物再大的財物,譬如說你鈔票一大疊掉瞭,就像掉衛生紙一樣,沒感覺,那功夫就相當高瞭。從這個地方去練。
早年老和尚在四十年前他就是修這個,就是鈔票很多掉瞭就像掉衛生紙一樣,這個功夫就相當高瞭。我們的心,你慢慢就會恢復到清凈,所以要舍。這個功夫實在講,我們一般人還是不容易做,舍掉瞭,我明天生活怎麼辦?會有這個顧慮。因此印光祖師才勸我們要學《瞭凡四訓》,你要明瞭因果,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你命中有的,你要丟也丟不掉,命中沒有的,你要怎麼想盡辦法去求,你也求不來。所以修這個,印光祖師教我們還是從《瞭凡四訓》,真的是很有道理。因為《瞭凡四訓》你念通瞭,你就不怕瞭。因為你知道佈施出去不是沒有瞭,不是丟掉瞭,是給你寄在堅牢庫,好像這個錢你沒有用去存在銀行,你的錢還在,不是沒有。但是存在世間的銀行也不保險,為什麼?幣值會貶值,來個什麼金融海嘯,恐怕那些鈔票就變衛生紙瞭,這個歷史上也常常發生這樣的事情。
所以你說現在錢存很多在銀行,有沒有保障?誰都不敢講。最保險的保險公司,佛這傢是最保險的,佛勸你修,修佈施,你去修供養三寶做法佈施,就給你寄在堅牢庫,五傢都搶不走。你隻要有福報,什麼海嘯對你來講都沒有影響。如果沒有福報,送到金山、銀山照樣餓死。就像現在很多人想要逃難,如果你沒有福報,命該絕瞭,你逃到哪裡都逃不掉,因為這個業報它是如影隨形,跟著你走的,你怎麼逃?怎麼樣能夠化解避免?修福,你福報修大瞭,你走到哪裡,你都不會受災受難。主要在修福積德,這才是真的,這個可以帶得走的,其他帶不走。
-
1
-
2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