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佛教>徐足之:內財佈施治好瞭糖尿病

徐足之:內財佈施治好瞭糖尿病

時間:2019-06-15 08:51:19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佛教

北京靈光寺的冬天正一步步向春天走來,那一天我在靈光寺感覺到瞭。大風吹散瞭濃霧(或者叫霧霾),天空陽光不知不覺中照進瞭靈光寺院。背後就是佛牙舍利塔,我剛繞塔念佛“繞佛七匝”,之前少不瞭在千手觀音殿禮拜和誦持大悲咒供養。天龍八部和諸佛菩薩在護持著香客和信士,而我坐在瞭靈光寺菩提緣茶座的小茶室喝茶,請我喝茶的朋友讓我講解佛傢的外財和內財理念。他“說者無心”,我“聽者有意”,他講述的他二舅用內財佈施治愈瞭糖尿病,引我思索著其中的奧妙。
他二舅在內蒙古赤峰市的鄉下老傢,做起瞭田園仙翁,於今二十多年瞭。五年前的那次,他回傢探望二舅,看到二舅整天樂悠悠忙個不停,獨自過著自在充實的田園生活,心裡就不由得被打動瞭。二舅的兩手五指因為常年幹活兒,幾乎沒有怎麼伸直過,但他二舅總是精神愉快,臉色紅潤,身體瘦而結實。種自己的分內土地,種自己吃不完的蔬菜,幫鄰裡種地種莊稼,收成都歸別人。兒女逢年過節給他的錢幾乎不用,每天勞作之外還是勞作。有人勸他二舅找個老伴度晚年,他二舅說,白天幹活自在快樂,晚上躺下就睡著瞭,與自然為伴,一個人的生活很習慣。
他跟他二舅說:“我也想過你這樣的生活,不想繼續在北京打工,回來開辟自己的田園。”但他二舅當即制住瞭,說:“你才三十幾歲,等你有我這樣的人生經歷,你才能體會田園生活的妙處。”他二舅的意思是說,一個人沒有豐富的人生閱歷,過早回傢種地,那就不是田園生活,而是農民生活而已。原來,他二舅在五十歲前,是個吃喝玩樂慣瞭的人,後來不幸得瞭糖尿病,消沉瞭一段時間,不久整個人變瞭性情,守規矩,好勞動。二十多年來,一直在傢種自己的地,幫鄰裡種地,種莊稼種蔬菜,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陶淵明式的田園生活”,但與陶淵明很大不同的是,他二舅佈施自己的聰明才智,按照時令盡力農事,把田園勞作收獲的果實無償送給別人。他二舅沒有上醫院看病吃藥,就是這種內財佈施治愈瞭糖尿病。二十多年過去瞭,他二舅七十多歲瞭,身心健康總是令他羨慕,他在籌劃著他二舅那樣的田園美景,他把在北京交往的好朋友都記錄在冊,將來他要請這些朋友到他的田園體驗生活。
真是奧妙啊!赤峰市那位“田園仙翁”,所作所為,看似簡單,卻非一般人能夠實踐真幹。他的前世一定是個有修行有所成的人,不然的話,就不會有今世這樣殊勝的果報。他的田園生活實則是佛傢的“普賢行”啊!他的事例還顯明,糖尿病的背後是宿世的因果報應;可喜的是,他治病的方法選對瞭,他不執著世法(不在乎醫院醫藥和發財致富),也不執著佛法(完全與自然融為一體):在覺悟中解脫,在解脫中治心,在治心中佈施,在佈施中治病。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
另有一個事例與此形成對照,令人深思。幾年前,有位佛友沒有抗過糖尿病,英年早逝瞭,離開人世不到四十歲。生前他從南方到北方某寺院外圍,租住農舍閉關修行,修行瞭一年多,每天修懺悔,看經書,做禮拜,禪坐觀想,甚至兩個人做法會超度亡靈,也與他方佛友交流心得。當時,我們好幾個人覺得,他的苦修令人感動,但明顯的存有瑕疵,其中“法執”就是一個很大的障礙。現在看來,與赤峰市“田園仙翁”的做法相較,那位佛友的心理負擔是太重瞭。好在他願力宏深,以命懺罪,下一輩子就好瞭。
如果沒有宿命神通,誰能知道自己過去生造瞭什麼惡業呢?如果不信佛法,誰能保證這一世隨心所欲將給下一世帶來什麼後果呢?在靈光寺菩提緣茶座的室內茶室,我又老調重彈瞭——少兒英語階梯教育專傢說過:如果孩子剛出生就開始學英語,已經晚瞭一天瞭;如果一個人一生下來就開始熏習佛法,就已經晚瞭一輩子瞭。在老齡化逼近的時代,學佛修行還要等到退休嗎?在“空巢老人”和“失獨傢庭”威脅的時代,學佛修行還要等到孤傢寡人那一天嗎?(2013年3月1日)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