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佛教>南懷瑾:宗鏡錄略講上冊(第九章)

南懷瑾:宗鏡錄略講上冊(第九章)

時間:2019-06-15 13:08:54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佛教

南懷瑾教授講述

第九章古鏡坦坦輪回長01

研究完四十二卷後,從四十三卷開始是關於唯識的討論。這是研究唯心唯識學理最重要,也是學佛最基本的地方。

夫唯識之旨,不出因果。正因相者,由識變故。諸法得生,以識為因。正果相者,由種識故。生諸分別法體之果及異熟等分位之果。

到這裡算一小節,現在再重復討論這一段,因為這一段節是研究佛學、唯心、唯識,以及學佛基本觀念——三世因果、六道輪回,關系最重大的地方。

‘唯識之旨,不出因果’。佛法講唯心唯識。唯心是一般總稱,實際上,佛法經常用到心、意、識三句名詞,尤其禪宗語錄記載最多。譬如禪宗大師提到參話頭,話頭怎麼參?離心、意、識參。對一般人而言,這個話當然很難懂。後世參話頭要起疑情,起疑情後又講離心、意、識參。這幾十年在臺灣大傢少見,當年在大陸,問禪宗門下的老和尚,話頭究竟怎麼參?師父回答:‘離心意識,參’,頭一歪就不理你瞭。現在同學問什麼叫‘離心意識’,他早跑掉,理都不理,問下一句意思就太笨瞭。和尚長袖一甩,不足道也!進去瞭。嗨!那個滋味真難受,不過也蠻有味道。問這麼一句,被人傢袖子一甩,頭一歪,進去瞭,這個師父才像個師父,高不可測?!

佛學上經常用到‘識’。

一切唯心,這個心,不是西方哲學觀念,或我們現在所瞭解思想、腦子、情緒分別的這個心。這個心的名詞,代表宇宙萬有本體生命本來的心,為瞭讓大傢容易瞭解起見,我們解釋為:‘體’。

意,是現象,在唯識學分二大層,詳細分還有更多。唯識把心的作用分為八個部分,意識在第六位,前面還有識,眼有眼識、耳有耳識、鼻有鼻識、舌有舌識、身體感受有身識。比如諸位坐在這兒看著我、看著黑板,意識、眼識、耳識,註意力集中在這兒,然而你的身體感覺是否舒適?空氣冷不冷?雖然沒有註意,卻自然有反應,這就是身識。眼耳鼻舌身前五個識,加上意識六個部分,不仔細分析,好像隻有一個作用;仔細分析,六個部分在剎那間同時作用,當然後面還有兩個部分(末那識、阿賴耶識)也在用,沒有覺得而已,暫時不去管它。現在討論佛學經常提的心、意、識三個東西。

普遍所講唯識學,以相、用為主,透過相、用來說明一切萬法唯心的作用,所以識分八識,心識者心王,心是最後的總管,在名詞上要先瞭解這個。

我們插一段話,年輕時皮,研究禪宗、佛學,問老和尚話頭怎麼參?‘離心意識參’,離心意識還參個什麼,他這樣一甩,我們也一甩。離瞭心意識還要我參?還要問你啊!所以禪宗有許多密法,叫‘瞞死人’,瞞是古代說法,瞞你,騙死人,有許多不瞭解的,認為話頭真難參,離心意識參,打起坐來拼命想離心意識,心意識離瞭就不要參話頭,既然參話頭,心意識全體在用,又想離心意識,又想參話頭,不神經分裂才怪!離心意識參是這麼一回事。那麼,古代大禪師錯瞭嗎?沒有錯,這是一種教育法,這個教育法提起你的疑情,引起你的懷疑。離心意識怎麼參?難道心意識以外還有一個能參的東西嗎?參的本身全體是心意識的作用,離瞭心意識又叫人參,離瞭心意識我去睡覺瞭,不過睡覺也是心意在作用。

這裡所提的唯識,不是隻講這一部分,包括心意識全體。拿現在新的觀念和西方文化觀念來說,佛法所講的心,不是西方哲學或一般心理學所講的心。這個是形而上的,代表宇宙萬有全體,本體的那個心包括心物一元的作用的這個心,唯識也是這樣。

本體論的迷思

所以說‘唯識之旨,不出因果’,換句話說,三世因果,六道輪回的宗旨,皆是唯心的作用,是唯心、唯識所變。這個道理是什麼?佛法是有一個主要的問題要瞭解,從佛學立場講,宇宙萬有生命的來源怎麼來的?因緣所生,無主宰。說有個上帝、造物主或有個第一因創造萬物都是錯誤的。宇宙萬有生命來源無主宰,並沒有一個‘它’——物件,絕無上帝、神或佛菩薩的對象來做主宰。神、玉皇大帝所以有主宰特性,是人世間權威控制一切的觀念所產生的,不要把本體論搞錯瞭。

那麼,既然無主宰,是自然的啦!說自然來的,也有一個嚴重的問題。那一切天地間的萬有,如山、石頭、太陽、月亮都是自然有的,自然有也可以說是唯物的,宇宙都是唯物變的。什麼叫心?所謂心也是物的作用。那問題就來瞭。

他說,不是的,不是自然來的;無主宰非自然,一切萬有是因緣所生,所以叫‘緣起性空’。‘無主宰,非自然’,這兩個觀念在學理上是非常深的。大傢千萬註意,這個觀念道理沒有搞清楚,都偏差到唯物思想范圍去瞭。對一切否定,這在哲學上又產生瞭一個什麼嚴重的問題呢?現在整個人類文化史上出現這個大問題,有些哲學傢或宗教哲學傢認為佛教理論不承認有主宰、不承認有一神能創造萬物,是無神論。換言之,無神論者、唯物論者是同一路線,唯物哲學也否認有一個主宰,也是絕對無神論者。研究佛學的同學,尤其是出傢研究佛學的同學,你們局限在廟子的佛學中,沒有接觸到外界,當然不知道,對廟子外的世界不瞭解,這個問題有如此嚴重。

所以有一批學者,乃至法師們非常反對真常唯心論、一味提倡性空緣起,其論調與著作不知不覺走上無神論。佛法是無神論嗎?不是的。大傢要註意!人類今天的戰爭、苦惱全是思想問題,現在人類文化思想問題造成這個困擾,與無神論的思想有很大的關連。學佛法的人沒搞清楚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在我是經常嚇得一身汗。這些人怎麼搞的?研究佛學的人,竟陷在這個錯誤中而不知,多嚴重啊!不過,好在一般盲目的多,不知道也就算瞭;一知道的,看瞭就發抖。因為人類文化最高的領導思想,這個一錯,就不得瞭。

那麼,我們曉得佛法雖然講無主宰、非自然,緣起性空、性空緣起;然而一般隻著重性空,不曉得緣起,緣起就是妙有。

講一這裡,有一個更嚴重的問題,我們不管人隻對事而言,研究佛學的大師們認為這些禪宗是真常唯心論、外道;真常唯心論,意思是有神論者,他們認為是錯的(當然像對《宗鏡錄》這些東西,他們沒有明確提出來,他們也沒有這個學問和本事提出來)。換句話說,他們是完全主張無神論者。這還不說(這個學理恐怕有許多同學不清楚,我隻提一下),這幾年對《楞嚴經》批駁得不得瞭。所以,真常唯心論,被搞佛法、挑佛法擔子的人批得一塌糊塗,而不知道《楞嚴經》更進一步連離因緣、離自然都批掉瞭。你們翻開《楞嚴經》看看,經上說萬有生命的來源既非因緣也非自然性,更嚴重。《楞嚴經》說既非因緣也非自然性,但是就是有個東西,這個東西不能叫它神,也不能稱它為主宰,勉強叫它為‘心’,是個代號。那麼中國禪宗什麼都不講,就講‘這個’。‘這個’很難講明,你叫它佛也可以,宇宙萬有來源有這麼一個作用。所以《楞嚴經》‘非因緣非自然性’的批判,比‘無主宰非自然’還要更進一層。

曾經有一次在佛光山打七,我也提到這個問題,當時也有幾位居士在背後大加反對,說老師講錯瞭,怎麼講非因緣非自然?有人告訴我,我笑笑,沒有時間管他們。我說你叫他去看《楞嚴經》,‘非因緣非自然,’又不是我講的,是佛說的,什麼理由?要好學深思啊!為什麼‘非因緣非自然’?這些都要註意。

佛法講宇宙萬有的創造。譬如我們講到因果,中國一般民間的觀念,認為因果是有一個主宰的,什麼主宰?人死瞭之後去見閻王,閻王坐在那裡審判,你不能扯謊,他那裡有個測謊器叫‘秦鏡高懸’,秦朝留下來的,一扯謊鏡子就看出來瞭。如果再審判不瞭,十殿閻王有十級審判,比我們法院嚴格。

十殿閻王,剛開始第一殿是包公,現在陰間司法行政部把他調瞭,為什麼?因為包公判案太嚴厲,每個鬼來差不多都下地獄,覺得不大好,地藏王菩薩講人情,如果讓包公管第一殿,世界上沒有一個鬼,不被他關起來,現在好瞭,地藏王菩薩循情把包公調到十殿管最後一級審判,最後一級也審不瞭的,去見地藏王菩薩。

地藏王閉著眼睛坐在那裡念佛,他的座下有一隻小狗樣四不像的怪獸,壞人一起來,哪個對、哪個不對、有說謊、沒說謊,一碰他,別再辯瞭,在這裡沒得理由。大案子最後由地藏菩薩決定瞭,呈報玉皇大帝,大官司要等玉皇大法官審判,玉皇大帝如果審判不瞭,不曉得要找誰瞭,可以說從東漢以後一直到現在,中國人這一套民間因果報應,是有主宰,絕對有主宰。比如做壞事殺瞭人,臨死時就看到此人來索命。《三國演義》提到曹操臨死前看到鬼魂來索命,有無此事?真有因果報應啊!我就曉得有位朋友,活著迷迷糊糊幾十年當中,經常看到有人向他索命。

現在帶領大傢到西方看看。西方文化有主宰,你的善惡逃不出上帝那裡的登記,死後不過讓你休息一陣子,等到世界末日復活,靈魂到上帝前受審判。

印度主宰更多,像我們一樣,供眾神,有馬頭明王、牛頭明王啦!等於我們民間養馬養牛的地方有各種神。印度的宗教哲學有一神教、多神教,比我們更復雜。佛法本來不主張神教,但佛法也吸收瞭多神教,各種菩薩、各種神,一概都拜。我常講,我們中國文化最好瞭,憲法規定宗教信仰自由,幾千年來這個民族文化的宗教信仰自由,所以任何教來都可以,是好人,請上座,泡好茶。現在是五教教主排排座、吃果果,凡是好人都好。過去是三教同源,現在有五教同源論。這些屬於宗教哲學的問題,暫時不管,因果是這樣來,都有主宰。

然而佛法說無主宰。果報,沒有個閻王、上帝主宰你,那是自然啦?又非自然。為什麼?一切唯自己心識所變。唯心的,絕對的唯心,不是唯物的,換句話說,絕對的反唯物,因果絕對的存在,唯心的。所以說‘唯識之旨,不出因果;因果相者,由識變故’,一切正因的現象是識變,怎麼變呢?下面原文討論很多,暫時不說。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