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念祖:阿彌陀佛的光明普照十方世界,怎麼沒有看見呢?
“光明普照十方世界”,阿彌陀佛的光無邊、無礙……,所以遍一切處而沒有障礙,沒有東西能擋得住的。
“眾生有緣遇斯光者”,有人說瞭:我怎麼沒有看見呢?這個並很不奇怪,有緣才遇見此光嗎!這個光是沒有離開一切人的,隻是你現在沒有緣。佛就是不能度無緣眾生。能夠這樣度的話,那早就沒有眾生瞭。佛菩薩是無量劫來和一切眾生結緣,有緣你才能夠得遇。
當年釋迦牟尼佛在王舍城說法,王舍城有幾十萬人,古時候那已經是很大的城市瞭。佛在王舍城中住的時間很長。這個城裡頭,見過佛、知道佛的名子的人,合在一塊也隻有三分之二的人數。見過的隻是三分之一;知道名子但還沒見過面的是三分之一。不要說見,連名子都不知道的還有三分之一。所以,真正有緣見到佛的隻有三分之一,說明這個緣很難!有一個叫做城東老母的人,她就沒有緣見佛。佛到西城的時候,她卻在東城做買賣;佛到西城的時候,她又到東城去做買賣瞭……後來時間長瞭,她想我非要見佛一面,於是固定在一處,但當佛真來的時候,她卻用扇子掩住瞭臉。所以,佛雖有種種光明、種種殊勝,但眾生根基不同,就會有看到與看不到的。看到的也有所不同,有的人看見的就是佛的丈六金身;有的人看到的就是八尺;有的人看到的就是一個黃臉的和尚,沒有什麼奇怪;甚至還有的人看到的就隻是一個象腿,黑的一塊東西,像一塊碳……大傢的業不同呀!所以緣也不同呀!我們要珍視今生的佛緣,今生我們大傢能夠結瞭佛緣,那就要趁熱打鐵呀!這個緣很寶貴!不僅如此,我們還要和別人也結緣。
有這麼一件事情:一個和尚很能說法,經文研究的很深,修持很好,但沒有人聽他的,他要講經的時候,人都走瞭,沒有人聽。發願要弘法,沒有人聽我的怎麼辦呢?有一個人給他出主意,你把你所有東西都賣瞭,賣瞭之後,你把所有的錢買些糧食、豆子。糧食都買來之後,你念佛念咒來加持這些糧食,然後把這些糧食扔在草地中蟲子多的地方,讓這些蟲子和鳥吃。於是他照著做瞭。二十年後,果然法緣大盛,多少人擁護參加,都是二十來歲的人。就是因為他發瞭這個心,佈施結瞭緣,所以緣很重要!大傢好的因緣再結出好的因緣。自己要努力,但並不是勉強,勉強做就會起反面作用瞭。所以都要隨緣度脫。彼此能談得來,有時候就可以把這佛法的道理講給別人聽,種種緣都要這樣結。結緣很重要,隻能有緣才能遇到佛光。因為現在眾生都是在睡夢之中啊,所以佛光照你你也不知道。有的時候忽然清醒一下,清醒一下你就“遇斯光”瞭,因為你清醒瞭嗎!但為什麼不老遇著呢,因為清醒瞭一下之後就又回到睡夢中瞭。那麼遇到佛光一次的又怎麼樣呢?
“垢滅善生,身意柔軟,所有疾苦莫不休止。”一見佛光就起很大的作用瞭。你有垢障,身上很臟,而這時就全消滅瞭,善根也就長出來瞭。你的身、口、心三業也就消瞭。這個“意”指的是心。“柔軟”指的是身體。人要死瞭,身體就硬瞭,所以“軟”代表“活”,“意”也是如此。佛曾說咱們這個世界上的眾生剛強難化,個個有脾氣、有個性、有己見,非常強。有些道理就是聽不進去、改不瞭,說白瞭就是道理掰不過來呀。如果“柔軟”瞭,那才好辦瞭。
“所有疾苦莫不休止”,種種的痛苦都休止瞭,“一切憂惱莫不解脫。心中所有的憂惱、所有煩惱都解脫瞭。
“如是威神光明,最尊第一,十方諸佛所不能及。”這樣的光明有這麼大的威力,而且有這麼大的神通妙用,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阿彌陀佛是十方的佛都不能及的!《無量壽經》也說佛的光明遠大,就在於他求願的結果。佛與眾生都是平等的,你求願,等到你實現的時候就不一樣瞭。佛發的不是普通的願,所以得到的結果也就殊勝而與眾不同。阿彌陀佛當時就發的要超越諸佛這樣的願。超越做什麼?為瞭能更廣的去度眾生。佛要名聞十方,這可不是拉選票的意思。名聞十方的目的是要讓眾生都到極樂世界去,到那受教化得度。而且十方的佛,沒有誰自己拉個山頭搞獨立,“你們所有人民都應該跟我學,都到我這來……”不是的!反而都是送,送大傢到極樂世界去。不像現在的有些法師,有人一旦跟其他一個法師學,就認為是背叛我瞭。所以不肯往外送。這跟佛比就趕不上,所以我們都學佛嗎!學佛還是有過程的,大傢都是人嗎,還要慢慢的改造才能沒有這些不足。阿彌陀佛,“十方諸佛所不能及”。
——黃念祖居士著《凈修捷要報恩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