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西方輪回科學研究方興未艾
相信輪回轉世理論的世界名人有很多,這裡面還包括一些科學傢和哲學傢。例如,畢達哥拉斯認為他前世是個牧人。西爾維斯特·斯塔洛涅認定自己的前世是一個遊牧部落的監督哨。吉阿努·利夫茲說她前世曾是曼谷大廟的一個舞者。他們的前世記憶都通過催眠術得到瞭證實,是催眠術讓他們回瞭一趟自己的過去。
(2005年9月13日的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
現代西方輪回科學研究方興未艾
我曾認為輪回這種說法是沒有任何根據的迷信,自己的宗教信仰也無法容納這種觀念,但從我的病人身上得到太多的例證。呼籲大傢要正視前世記憶的現象,無非是要表明一種醫者的良心,希望大傢認真地去探討這個論說的可能與可信性。
對於前世這個課題所采取的態度可分幾類:
1、堅決反對,包括一些學術界及基督教界的人士。
2、不反對也不贊成,任其自然,持開放觀點的人大多采取此種態度。
3、贊成或不反對,但也不支持,許多學界人士多是如此。
4、不預設立場,願意去研究和嘗試。
5、極欲親身一試,比較積極或想嘗試的人就會有這個態度。
坦白說,堅決反對前世觀點的人,所占比例最少,但他們的理由卻很充分,衛道衛教衛學術,害怕前世輪回之說會攪亂瞭現代人的觀念,動搖瞭馬列主義學說,腐蝕對科學的信念,誤導人們進入錯誤的思考領域,或引導人們排斥科學對人類知識的壟斷與威權。
這些顧慮是多餘的,到目前為止,所有關於前世催眠的報導,都是極平實和理性的資料,並且根據實地發生的情形而做的。就是說,大傢都隻是根據實際發生的事實在做分析與報導。這種事實的報導,並沒有違背任何科學精神;我們所發現到的真相也與所有宗教上的真理相吻合;而且這些報道對於維護現世人間的倫理道德亦有相當積極的正面作用。
讀者如果仔細分析許多被證實的案例,都應該確信前世記憶的可證實性。
隻是目前多數學者還是出於各種自身的原因,采用一種保守的態度來否認這種客觀現象,甚至盲目的排斥這種現象和相關理論。
科學是開放求實的,必然會研究和探索客觀存在的現象,發現其背後的真相。
無數歷史教訓證明:衛道士們無理的狡辯或者學者回避現象問題,都會被發展的潮流淘汰。對未知領域的科學理性探索必然揭開更多的宇宙奧秘。
我們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東西方學者公開討論自己的前世研究和發現就是一種歷史潮流。
伊安.史蒂文森:《輪回轉世與生物學 -- 於此相逢》(1997年)
Ian Stevenson, M.D., Where Reincarnation and Biology Intersect, Paeger Publishers, 1997.
《輪回轉世與生物學 -- 於此相逢》是史蒂文森教授在同年出版的兩卷醫學巨著《輪回轉世與生物學:胎記和先天缺陷的病因》一書的縮略本。原書兩卷內共含225個詳細的案例以及大量的文件、參考資料、表格和腳註等。本書隻收瞭其中112個案例的摘要性介紹,篇幅隻稍多於原書的十分之一。對於不想瞭解案例細節或作研究的廣大讀者來說,本書遠比原書具有更高的實用價值:隻花費十分之一左右的時間就能對原書浩瀚內容獲得一個概括性的瞭解。本書作者也希望有研究能力的讀者通過閱讀本書進而產生研讀原書的興趣。
作者根據案例特點把全書案例分成瞭許多類。下面的故事梗概是“先天缺陷的極端情形”中的一個。
馬茗芯1956年10月12日生於緬甸的一個鄉村。其母懷她之前,其父披庭夢見一個熟人辛孟,說想轉生到他傢裡來,當時他還不知辛孟已死。辛孟長期在外用卡車跑生意並纏上一個女人,其妻知道後於絕望中喝瞭電池酸液而死。四、五年後,辛孟於一樁攔劫兇殺案中喪命。據見過屍體的人說,辛孟雙手的手指都被砍下來瞭。馬茗芯五歲時開始談到她前世的生活,回憶起前世曾被四個男人中的三個用刀殺死。當那些人向辛孟砍第一刀時,他用手去擋,手指被砍下。馬茗芯確信辛孟的嶽母雇人殺瞭辛孟為女兒報仇,因此與她關系一直不好。馬茗芯年輕時曾在服裝上表現男性化,有時在說話中使用陽性動詞形式,並對自己是個女子表示抱怨。
《不學自會的語言--對特異外語能力的新研究》(1984年)
Ian Stevenson, M.D., Unlearned Language -- New Studies in Xenoglossy, University Press of Virginia, Charlottesville, 1984.
所謂特異外語能力(xenoglossy),就是沒有經過常規方法的學習而具有的使用一種外語的能力。在輪回轉世的研究中,有的孩子回憶起自己前世曾在另一個國傢生活,並能在不同程度上記起前世使用過的外國語言。如能證明這個孩子在今世不可能通過常規方法學習這種語言,則這種案例就能為輪回轉世的真實性提供一個有力的證據。
在史蒂文森教授1966年出的《二十案例示輪回》中,他就已經在一些案例中提到瞭這種現象,並在該書引論的一條腳註裡宣稱他要出一本這方面的專著。但直到1974年,才出版瞭他在這一領域的第一本專著《特異外語能力--一個案例的回顧與報道》,記錄瞭一個名叫詹森(Jensen)的美國人記起瞭前世曾在瑞典生活,並能在催眠狀態下使用瑞典文。《不學自會的語言--對特異外語能力的新研究》是他在這方面的第二本專著,由弗吉尼亞大學出版社於1984年出版,全書223頁,包含兩個案例。這兩本書中的三個案例是迄今為止史蒂文森教授在這一專門領域裡僅有的可以單獨立案的案例,由此可見這類完整的案例是何等的稀少。(特別是考慮到他手上有二千多個案例!)
這類案例極其稀少的原因:首先,雖然每一個人都在轉世中不斷地輪回,但轉生到另一個國傢去的人卻相對地要少得多。因為每一世的輪回都由前面生生世世的所作所為(業力)而定。轉生到哪裡,與哪些人產生社會關系,都是圍繞業力的平衡來安排的。如果你從來沒有和外國人有過瓜葛,你轉生到那裡去幹什麼?隻有那些卷入瞭“涉外事件”的人才有這種麻煩。盡管隨著各個地區和國傢的交往越來越多,卷入“涉外事件”的人也越來越多,但比起世界總人口來,仍然是少數或極少數;其次,當一個小孩的父母聽到這個小孩說到自己前世的生活時,他們至少知道他說話的內容。如果他們相信輪回,就會把他當作一個案例來對待。但如果這個小孩是用一種他們完全不懂的語言在講前世的事,他們不管信不信輪回都無法把這個案例發現出來;再其次,即使小孩說的單詞和句子被父母發現是一種外語,要留下足夠多的語言記錄和證明也是很難的。小孩記起前世,多數在五歲以下。那個時候連自己的母語都還在發展中,要同時用好另一種語言談何容易。其實,史蒂文森教授目前兩本書中的三個案例都是成年人的偶然發現。成年人中能記起前世的人本來就少之又少,還要剛好是轉生到外國去的,這種機會就太小瞭。
本書兩個案例中的第一個是美國人,前世的名字叫格雷琴(Gretchen)。其夫是基督教循道公會的一個牧師,也是一個懂得一點“往世療法”的業餘催眠醫生。1970年5月她背痛,其夫用催眠法給她治療。進入催眠狀態後,其夫問她,“你的背痛嗎?”她竟出乎意料地用德語回答道“不”。從那以後,她便在催眠狀態下越來越多地記起前世在德國某地的生活,並用德語講述出來。她的德語不太流利,有些語法錯誤,但確實描述瞭許多往世的事情,特別是關系到宗教和傢庭生活的細節。1973年本書作者去參與調查,夫婦倆很合作,教會曾出面幹涉,後因其夫態度堅決而堅持下來。為瞭證實她確實沒有通過常規方法學過德語,不但去她老傢訪查鄉親,還專程去瞭紐約作測謊儀實驗。
第二個案例來自印度,她今生名叫烏塔拉(Uttara),前世名叫沙拉達(Sharada)。烏塔拉在一個私人醫院裡治病時碰到一個瑜珈師教人冥想。她學以後就開始記起自己的前世沙拉達在孟加拉國的生活。她無需催眠就能自由地進入“沙拉達狀態”,然後就隻講孟加拉語,連衣著也改成孟加拉婦女的風格。她的孟加拉語很流利,講出瞭許多往世生活的細節。並且,最重要的是,她往世在孟加拉國生活的地方和傢庭都得到瞭調查和證實。她在烏塔拉和沙拉達兩種“狀態”中跳來跳去,有時一個月變兩次“沙拉達”,其持續時間從一兩天到七周不等。她的父母苦不堪言,專門雇瞭一個講孟加拉語的人在傢裡等著。一旦女兒變成“沙拉達”,便由雇員進行語言勾通。但這時他們便完全“失去”瞭女兒,因為她不但語言變瞭,一切舉止習慣都成瞭一個毫不相識的孟加拉人。他們為瞭“留住”女兒不再便成“沙拉達”而到處求助。求瞭宗教界又求醫學界,最後求到瞭心靈心理學(parapsychology),但都毫無用處。不過僥幸的是,也都毫無害處。本書作者於1976年5月與“沙拉達”會面,並先後請過八位孟加拉語專傢參與對“沙拉達”所講語言的細致鑒定。
本書作者對語言現象的細致觀察和分析特別能體現他一貫嚴謹的研究作風。他並且大膽地指出:語言學傢可以從這類案例的研究中學到某些有價值的東西。
《記得前世的兒童》(2001年)
伊安史蒂文森教授:《記得前世的兒童》
Ian Stevenson, M.D., Children Who Remember Previous Lives, McFarland & Company, Inc. Publishers, 2001.
《記得前世的兒童》初版於1987年由弗吉尼亞大學出版社出版,是史蒂文森教授當時已經出版的輪回轉世研究著作中與《二十案例示輪回》齊名、但學術價值更高的一本經典著作。在本書第二版之前,史蒂文森教授出版瞭他的兩卷醫學巨著:《輪回轉世與生物學:胎記和先天缺陷的病因》。在本書第二版中他便充分利用上述著作中的材料,豐富本書中的有關內容,增添瞭兩個與此相關的案例。同時,在資料的分析、觀點的敘述和理論的闡述方面也較第一版有不同程度的改進。
下面的故事梗概摘自本書十四案例中的一個。
1953年12月,廷昂苗出生在緬甸的納蘇爾村。出生前幾個月,她的母親曾連續夢見一個矮胖的日本士兵,隻穿著短褲,沒穿上衣,跟著她走,並說要來和他們一起生活。她認出這個士兵是日軍占領納蘇爾時期的一個軍隊廚師。出生後,親人發現在她的小腹下面有一小塊深色的胎記。
廷昂苗四歲時表現出對飛機極度的恐懼感,並聲稱自己是被飛機開槍打死的。與此同時,她還情緒低落獨自流淚,說她“想念日本。”她記起自己是一個曾經駐紮在這個村裡的日本士兵,是被一架盟軍飛機低空掃射時打死的。當時他正在一堆木柴旁準備做飯,隻穿著短褲,系著一條寬皮帶,沒穿上衣。那架飛機向他俯沖掃射,他繞著木柴跑想逃命,但一顆子彈擊中瞭他的小腹下部,立時身亡。那個日本士兵來自日本北方,已經娶妻生子。她記得前世有五個孩子,老大是個兒子,還記得入伍前擁有一個小商店。
廷昂苗拒絕穿女孩子的衣服,而堅持穿男式服裝。她說穿女式衣服要頭疼,皮膚也造癢,穿男式衣服就舒服。校方堅持要她穿女式衣服才能上學,她拒絕不依,雙方僵持,她(當時十一歲)隻好退瞭學。她還說過,她想有一條寬皮帶,保護她的肚子不冷。孩童時期,她總是和男孩子一起玩,特別喜歡玩當兵的遊戲,並讓她的父母給她買玩具槍。而她的姐姐和弟弟都從來不玩當兵的遊戲也沒要過玩具槍。她長大以後,不再想去日本瞭,可是在性傾向方面一直十分男性化,而且決定終生不嫁。到1981年5月(她已經快28歲瞭),她還談到要參加軍隊和男人們一起打仗。她始終男式打扮,留著短發。
凱瑟琳的男朋友,沃特.米勒,死於1967年夏天的一場車禍,當時還不到18歲。他和女朋友凱瑟琳已經相識快三年瞭,彼此相許一生,隻差沒有正式宣佈定婚。一天晚上,沃特和朋友亨利.蘇利范去參加舞會,可能是在那裡喝酒過量瞭。在回傢的路上,他趴在駕駛盤上睡著瞭,汽車沖出瞭馬路。雖然他的朋友絲毫未受損傷,而他自己卻當場死亡。
凱瑟琳對沃特的去世很悲痛,但還是振作起來。大約一年後,在1968年,她嫁給瞭另外一位男朋友弗雷德裡克.賴特,原先排在第二位的男朋友。他們先是有瞭一個女兒,然後生瞭邁克。在這之前,大約沃特死後一年多一點,賴特夫人夢到瞭他。人們通常認為,如果婦女在懷孕期間夢見死者,死者將會來轉生。這種例子在大多數的國傢經常可以找得到。實際上,賴特夫人解釋她的夢說,在夢裡,沃特說他不是像人們所想的那種死亡,他會回來,並且還會為她畫畫。在作夢以後,甚至在直到1975年邁克出生後,賴特夫人都以為沃特會轉生為別的哪一個人的孩子。她還想象,可能是沃特的妹妹卡洛爾.米勒.戴維斯,因為在凱瑟琳做夢時,她碰巧處在懷孕期間。
邁克的出世及早期發育都很正常。大約三歲時,他開始顯露出對一些人物與事件的不尋常的知識。有一天,他說出“卡洛爾.米勒”的名字來,嚇瞭他媽媽一跳。沃特死後,凱瑟琳賴特仍然與卡洛爾.米勒維持親密的關系;但卡洛爾早在十年前就出嫁瞭,邁克隻見過她兩次,除瞭她婚後的名字卡洛爾.戴維斯,邁克對她一無所知。
前面所描述的開場白不足以給她媽媽充份的心理準備去面對他後來敘述的,沃特.米勒死於車禍的細節。邁克對他母親說,“我和一個朋友在一輛車裡,車子跑出瞭馬路邊緣,翻滾著。車門開瞭,我掉出去後就死瞭”。邁克還講瞭其它的細節,盡管不能確定是他最先的陳述就包括瞭這些,還是後來才提到。例如,他說,車窗玻璃撞碎瞭,他被抬到一座橋上(車禍後)。他還說,在車禍發生前,他們曾停過車(在高速公路上),去瞭洗手間。他還提到沃特.米勒臨死前跳舞的那個城鎮的名字。
賴特夫人知道這些對車禍的陳述大多數是對的。一傢報紙的報導(附有撞毀的車子的照片),證實瞭關於車禍中主要事件的說法。撞擊將沃特從車中拋出,他幾乎是立刻死於頸椎骨折。救護車運送他的屍體經過瞭靠近車禍地點的一座橋。
麥可.牛頓:《性靈之旅》(1994年)
(Michael Newton, Ph.D., Journey of Souls: Case Studies of Life Between Lives. Llewellyn Publications,July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