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佛教>凈土法門:即使是菩薩,認識凈宗法門還是要靠緣分

凈土法門:即使是菩薩,認識凈宗法門還是要靠緣分

時間:2019-06-17 13:00:57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佛教

另外一種,或入初地,舍身到極樂世界去瞭,去親近阿彌陀佛,這特別的緣分。即使是菩薩,認識凈宗法門還是要靠緣分,沒有緣分確實許許多多菩薩沒有想到這個事情,沒緣。要有人跟他提起,他學得比我們快,為什麼?他有定功。在禪定裡面沒有空間跟時間的維次,所以隻要一有人提醒,他立刻就見到極樂世界。雖然十方諸佛大力的弘揚凈土,依然有許多菩薩不相信。當然這些不相信的菩薩,初地以前的,縱然是分別執著斷瞭,分別執著的習氣還在;入瞭初地,習氣就斷瞭,見到阿彌陀佛,見到極樂世界,這個地方是最適合修行證果的所在。到那裡去不是為別的,為修行證果,為契入諸佛境界,為這樁事情到極樂世界去,在那邊修行成就,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在我們這個世界修行也行,也能入這個境界,雖然同樣是開悟,開悟裡頭境界還是不一樣,大致相同,細說還是有差別。這就是《華嚴經》上四十一個階級,前面十信位不算,從初住算起。把這些階級消除,回歸到究竟大圓滿,在極樂世界所用的時間不長,在諸佛國土裡要用相當長的時間,在極樂世界是大幅度的縮短,所以說那是個修學的好處所,他們去瞭。這個意思我們要懂,我們要認真努力的學習,要在日常生活當中學習恒順眾生、隨喜功德。

下面老居士引用《彌陀疏鈔》,蓮池大師的,《疏鈔》裡說:「故知念佛,菩薩之父,生育法身。乃至十地始終,不離念佛。何得初心自足,不願往生」,「可見凈土法門正契菩薩之機」。念佛法門說是菩薩之父,這是比喻,比喻什麼?比喻你能夠證得法身;實在是說,法身是本有的,法身不生不滅,法身就是凈宗法門裡面所說的常寂光,真如本性。本性我們迷瞭,雖有,實在講它從來也沒有離開我們,我們就是不認識它。法身,法身是一切法的法性,法身雖然從相上講的,性相是一不是二。什麼是性?相就是性。什麼是相?性就是相。性相一如,性相不二,這是你真見到瞭,真搞清楚瞭。生滅的是相,不生不滅的是性,生滅跟不生滅和合在一起,分不開,所以生滅永遠不會間斷。什麼原因?性不生不滅,它怎麼會間斷。隻要離相,這個離是不要執著相,不要去分別,在相上不要起心動念,這叫離相。「離一切相,即一切法」,你隻要是不分別不執著、不起心不動念,一切萬法無不是自性。這個時候心現識變這種境界你完全看到瞭。《疏鈔》用念佛這個法門,用這個法門恢復自性,因為你本來是佛,現在又念佛,本來是佛是因,現在念佛是緣,因遇到緣,果報就現前,這個果報就是你入佛境界。所以把念佛比喻作父母,能生育法身,這是用比喻上說的。

凈土大經解演義(第四十集)2010/5/15澳洲凈宗學院檔名:02-039-0040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