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佛教>起心動念也能造業

起心動念也能造業

時間:2019-06-17 14:32:41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佛教

佛在印度羅閱祗竹園中傳法時,有一位國王,名叫摩達王。

此時,摩達王正準備出兵征討,在國內招兵買馬,征百萬人民從軍。

一位證瞭羅漢果的比丘來此托缽化緣。卻被登錄於兵籍中。這管理官馬的馬監,見瞭比丘,吆喝道:“沙門,你來養官馬吧!”

比丘被分配到馬廄裡。整日待在污濁的馬廄中喂飼料,幫馬兒涮洗等,如此這般在馬糞堆裡辛勤勞苦地工作瞭七天。

第七天,威嚴的國王親臨校閱軍隊。這時,比丘輕而易舉騰空飛起,上住空中,衣衫飄飄,國王一見展現神通的比丘,異常驚恐。立即叩頭懺悔過錯說:“我實在愚癡,不明事理,讓您受累瞭! ”

國王心想,這平常備受禮遇的比丘,竟然被抓過來打掃馬房,禁不住轉身厲聲向諸官喝道:“是誰讓沙門大德來養馬的?朕不能輕饒,朕非治他的罪,宰瞭他不可!”。

“國王!萬萬不可!”比丘搖瞭搖手,接著,平心靜氣地說:

“這事既不能怪您,也不能怪主其事的人!”

“那麼,誰能擔當這過錯呢?”國王道。

“這是咎由自取呀,是我過去世的業力所感招的”比丘說。

“哦,那麼,師父能否為弟子開示其因呢?”國王畢恭畢敬地問。

於是,比丘把前世因緣,娓娓道來。

“我過去世中,也是修行人,平日專責打理飲食供養師父,有一次我備好瞭飯食,禮請師父用齋。‘用齋前,我要先把手洗幹凈’我的師父說。‘真怪!師父又不是養官馬的人,為何自己不預先洗好手呢?’我當時心裡這麼想的。

我師父是何許人呀,他是有瞭神通的羅漢,我的起心動念,自然逃不出他的法眼。

‘唉呀!別看你這輕微的一個念頭閃過, 以後的果報卻是重的,這該如何是好?’師父說。

聽瞭師父的話,我心裡憂心忡忡,知道自己哪怕是以意念毀謗證果的阿羅漢,獲罪也是難以計量的啊!

‘我就快入涅槃瞭,你怎麼還有這不清凈的心呢?’師父感嘆道。

師父就在那一夜三更入滅瞭。過瞭幾番生死,我那時的一念懈慢不恭,今日已因緣成熟,故招感養馬七天的果報。”

說到這裡,比丘感嘆的說: “為善為惡都有業報,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如影隨移,絲毫不爽,現在,可說是因緣成熟瞭呀。”

國王親眼目睹瞭這因緣果報, 自是意解而心生歡暢,想皈依於比丘。

“你應當皈依佛,佛為三界導師。”比丘說。

國王二話不說,率領瞭眾臣子和隨從人民,隨著比丘浩浩蕩蕩來到佛所,頂禮繞佛作禮。

佛顯現美好莊嚴之威神,一時之間光曜天地。國王及人民大感佛光蔽身的清涼和莫名的感動,此時,佛說無常苦空的人生,國王頓時證得瞭須陀洹。而臣子人民信念大增而皈依瞭佛法。

比丘因一念之差,招感果報。然而,社會上,卻有很多人會以為:我隻是自己在腦子裡想想,也沒有行動,更沒有作奸犯科、殺人放火,有什麼罪可言!法律上更不能認定是罪的呀。但,法律是社會道德和秩序最後的防線。何況,人的行為是由思想意念萌生而導致。所以,起心動念也能造業。既有“意”因,就有果報。

人活在世間,學業、工作、傢庭、人際關系等,憂苦和障礙在所難免,與其讓腦子如脫韁的確野馬般不斷妄念紛飛,煩惱不斷,壓力重重。還不如一意不亂的念阿彌陀佛,既能蒙佛光普照、消業障,又能往生西方極樂凈土。如此方便法門,何樂而不為呢?

 

閱讀全文
上壹篇:腫瘤化解體會
下壹篇:返回列表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