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佛教>成功的秘訣

成功的秘訣

時間:2019-06-18 10:13:17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佛教

(文:轉載)

一、禪悟成功

有一高僧,弟子問其成功原因,答曰:“吃飯、睡覺”。弟子思索多日不解其意,又問師傅:“吃飯、睡覺怎麼可以成功?”答曰:“吃飯時吃飯,睡覺時睡覺。”弟子這才省悟。一個人生活在世界上,該幹什麼的時候就幹什麼,幹什麼都必須一心一意。專心致志,是成功秘訣之一。

有一個小和尚,去向一高僧求教時,自己先談瞭一番高論。老和尚一邊靜聽,一邊倒茶。茶杯滿瞭,老和尚仍往裡倒,直到茶水溢漫到茶幾上,小和尚急瞭,說:杯都滿瞭,怎麼還往裡倒茶呢?老和尚呵呵笑道:是麼?滿瞭就倒不進去瞭?小和尚當下便悟。禪道講求開放和博大,不能滿足於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成果,“空”,才能裝進新東西。太陽每天都是新的,與時俱進,研究新事物,吸取新知識,開辟新途徑,才能有所作為。這是成功秘訣之二。

有一位修禪者在山上不避風雨地打坐,一位禪師便在他旁邊嘩嘩地磨磚。修禪者被噪得煩躁不安,問他:“磨磚做什麼?”禪師說:“磨磚做鏡。”修禪者又問:“磨磚能做鏡嗎?”禪師問:“磨磚不能做鏡,枯坐便能成佛嗎?”修禪者一聽,悟瞭,打起包裹走人,雲遊天下,請教名師去瞭。實踐出真知,實踐出成果。一個人不能禁錮自己,要到實際中去學習社會,學習他人,實事求是地去充實自己,這是成功秘訣之三。

一些禪道頗深的人都極欣賞這句禪語:“見山是山,見水是水;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此禪的禪智功夫人說:“未參禪時見山是山,既參禪後,見山還是山,可悟禪之後,見山又是山。”做任何事情重在過程,有瞭科學合理的過程,才會有理想的結果。要真心地細致地去“見山”“見水”,要見到山高水長,見到山的雄傳和水的柔美,見到山不轉水轉,見到山水的共生共榮。真見才有創見,有創見才有創造,創造即是成功。這是成功秘訣之四。

禪道禪智也是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禪道可悟,禪道需悟,各人各有其悟。對於禪道,有心悟得之,使之活躍於每個人日常生活的每時每刻,大大的有益。

二、從性格,看命運

什麼是理想的性格?理想的性格就是無性格,它的實質不可名狀,正像含鹽的水雖咸卻沒有苦澀,雖淡卻非索然無味,具有這一性格特征的人望之伊然,接觸起來卻和藹可親,但正是在這和藹可親中,他卻包容著一股強大的威力。因此,這類人不怒而威,勇猛卻不兇殘,仁慈而不手軟。他的基本性格特征是中正平和,表面看上去似乎總是那麼平淡,毫無個性可言,但做起事來,他的性格又變化萬端。從這一點上看,這類性格的人確實像水。

水是溫柔的,她透明、無色又無味。溪水潺潺,此時,她給人的是歡快愉悅。水從屋簷一滴一滴落下,時斷時續,綿綿不絕,這時,她給人的是一種滴水穿石的堅韌。長江滾滾東逝,驚濤拍岸,這時,她給人的是一種撼天動地的力量;蒼茫大海,烏雲蔽日,此刻,她讓人感覺到無邊的恐懼。

水何以能如此呢?因為她有柔的性格、忍的性格、變的性格。柔賦予瞭她包容一切的胸懷;忍賦予瞭她積蓄力量的耐心;變賦予瞭她抓住機會通達大海的手段。 

古語雲上善若水,其實理想性格像水。

具備瞭這一性格的人,身陷逆境需忍讓之時,他的性格表現得忍性十足;機會出現,需要決斷之時,他的性格又表現出毫不猶豫的果斷。該仁慈之時,她總是慈眉善目;該勇猛時,他又勢如猛虎下山。緊要關頭,他心細如發,任何微小的變化皆能發現;開拓之時,他又豪氣勃發,再大的局面他也能把握。這類性格的人,他們既豪邁果敢而又不拘小節,細膩豐富而又善解人意......

 

閱讀全文
下壹篇:返回列表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