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佛教>宣化上人:怎樣看一個人有沒有修行、會不會修行?

宣化上人:怎樣看一個人有沒有修行、會不會修行?

時間:2019-06-18 11:30:38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佛教

就看他怎麼吃東西

宣化上人慈悲開示:

格物,革除什麼物?就革除一切的物欲。譬如我們人有財欲,你把財欲的思想革除去,這沒有財欲瞭。色欲,你把色欲的思想革除去,就沒有色欲瞭。名有名欲,你把這個名的思想革除去瞭,就沒有名欲瞭。

人人都想吃好東西,所以一個人有沒有修行、會不會修行,你不要看旁的,你就看他吃東西,他每一用刀的時候,是不是盡向好吃的那個東西叉?是不是那不好吃的東西,他就不叉瞭?用筷子,是不是他每一筷子都夾那個好吃的東西,不好吃的東西,他就不想吃;好吃的東西,他把它挪到他的一邊去,那不好吃的東西,他把它推得遠遠的?由這一點,你就能看出這個人是不是一個修道的人。

若修道的人,他一定不會在飲食之間用功夫,他是好的也可以吃,不好的也可以吃;那麼有味的,沒有味的,都可以吃,他不選擇,不擇食。不論你是幹什麼的,是修道的人也好,是讀書的人也好,研究學問的人也好,若專門那麼很饞的,那一定沒有什麼真功夫的;有真功夫,對這些東西都不動心瞭。這是食欲。

睡欲,貪睡眠,不夠睡就不行瞭,受不瞭瞭。革除這五欲,這才能談到一個格物。

格物然後才能致知,才能有智慧,觸類旁通,“事來則應,事去則凈”。這一種智慧,就像鏡子,什麼東西來瞭,它就現出來,就照出來;去瞭,就沒有瞭。所以這是一個智慧的觀察力,你才能致知。

致知,然後要誠意。誠意,就是做任何的事情,都是畢恭畢敬,主敬存誠,絲毫不茍且,絲毫不馬虎,誠心誠意。

誠意,就要正心。你心裡不要有邪念,不要今天想這一個五顏六色的東西,明天又想那個,總是在那兒想入非非。這個正心,心裡要有正知正見,要正念,《六祖壇經》上說;“正見之時佛在堂,邪迷之時魔在舍。”真正一個修道的人,不茍言笑,不隨隨便便地輕舉妄動,一定是三千威儀、八萬細行,都要具足瞭。所以不能同乎流俗,合乎污世,不能做鄉願,不要做德中之賊,不能這樣,所以要誠意正心。

你能正心瞭,然後才能齊傢;若不能正心,做事情都是那麼偏私,不能大公無私,那連你的傢庭裡都不佩服,焉能治國呢?所以就不能治國;不能治國,就不能令天下太平。

恭錄自《宣化上人般若語庫(三)道德救國》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