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真堪佈:餓死母親,聖者受報
2011觀音法會開示6(六)百業經公案選講·餓死母親聖者受報
為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為度化一切父母眾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為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今天我們繼續講《百業經》裡的公案。今天講《小駝背——餓死母親聖者受報》。
有一次,佛在舍衛城。城裡有一位婆羅門,傢裡特別貧窮,幾乎一無所有,沒有任何生活來源,以每天在街上討飯維生。有一天,妻子懷孕瞭,乞討更難瞭。後來生瞭個男孩,這個男孩又瘦又小,長得特別醜,還是個駝背,於是父母給他取名叫小駝背。
業力不可思議。小駝背因前世的業力所感,生下來沒幾天,母親沒有奶水瞭,隻好喂牛奶,但是牛奶也找不到瞭。一般情況下,小孩子不吃奶,肯定會餓死的,但他是受最後有者——最後一次轉生輪回。此世當中,往昔所做的一切惡業都要窮盡,還要獲得羅漢果位。業力沒有窮盡,沒有證得這個境界之前,是不會死的。任何事情都是有因緣的,都是因緣和合而生,因緣和合而滅。因緣窮盡瞭,再勉強也沒有用。
經歷瞭很多艱難,父母總算把小駝背拉扯大瞭。有一天,父母對他說:“我們也很困難,也找不到什麼食物,你已經長大瞭,應該自己去找吃的。”於是教他怎樣乞討。他按照父母教的方法去乞討。業力不可思議,其他的乞丐都能討到食物,但他因業力所感,經常什麼都討不到,幾乎要餓死瞭,十分痛苦。
我們在現實生活中也能看到,每個人的因果不同,命運也不一樣。有些人想不通:同樣是做生意,怎麼他人能做成,我就做不成呢?他有這個運氣,這是他的命運;你沒有這個運氣,這是你的業力。他能成功,你不一定,因為你沒有這個福報,沒有這個因緣。
有些人對單位領導也想不通:我比他人強,比他人貢獻大,怎麼他人提升瞭,我沒提升呢?開始煩惱、造業。這是命——他有這個命,你沒有這個命。
小駝背也是,出去乞討時,其他的乞丐都能討到,他卻討不到。都在一個環境裡,都是乞丐,為什麼會這樣呢?這是有原因的。就像他人提升瞭,你沒有提升也是有原因的一樣。有的人根本不承認他人有本事,有能力,還到處說一些不好聽的話:“肯定是走後門瞭,肯定給領導錢瞭。”
你怎麼知道他走後門瞭呢?他命中有這個福報,有這個因緣,這是他的命,跟你有什麼關系啊?這個時候你應該懺悔才對:“我們同在一個單位,各方面的能力都差不多。但是他提升瞭,我卻沒有,這是我的業障,我應該懺悔。”
其他乞丐都能討到飯,為什麼唯獨小駝背討不到飯呢?這是他自己的業力。現在很多年輕人找伴侶,想成傢。別人找到瞭合適的,成傢瞭,非常好,你卻始終找不到合適的,成不瞭傢。這是為什麼呢?這也是因果。有的人想不開,到處算,找這個算、那個算。算命不如認命,這是你自己的命,你命中沒有這個因緣。
看到他人找到瞭,自己想不開:“他怎麼找到瞭,我找不到呢?他怎麼找到那麼好的,我怎麼找不到呢?我若是那個人,多好啊!我若是有那個條件多好啊!”嫉妒心、貪心生起來瞭。應該懺悔才對!都是自己的命,自己的運氣。你沒有這個運氣,沒有這個福報,怨誰,恨誰啊?要怨就怨自己,要恨就恨自己。他人有錢、有權,這是他人的福報。
有些人還說:“那些貪官污吏……”貪官怎麼瞭?那是他的命,他有這個福報。你不想當貪官啊?你也想當貪官,但是你沒有這個機會。若是你有機會,你會比他更壞。不要這樣想,這都是嫉妒!人傢有錢,有權,有世間的福報,我們沒有,這個時候應該隨喜才對。有的人不僅不隨喜,不說自己沒有這個福報,還說他人的壞話:“太腐敗瞭!”這都是造業。說這些沒有用,應該好好懺悔自己。
我們修法也是,有的人遇到善知識瞭,學到正法瞭,修行有進步瞭。這是自己的福報。但是有的人已經學佛修行二三十年瞭,還沒有找到真正的善知識,還沒有學到真正的正法。每個人的根基和因緣不一樣。有的人不理解:“我的上師這麼好,他怎麼不信呢?我修的法這麼好,他怎麼不學呢?”又開始批評他人。這沒有什麼可說的。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緣分、根基和福報。你有這個福報,他人不一定有;他人有這個福報,你不一定有。你有這個因緣,他人不一定有;他人有這個因緣,你不一定有。應該各自珍惜自己的福報,各自懺悔自己的不足。有的人不是這樣,總說壞話,這都是嫉妒。
小駝背十分痛苦,總是討不到飯,每天都特別餓,死還死不掉,非常痛苦。這個時候,他逐漸對釋迦牟尼佛的教法生起瞭信心。有一天在街上,他看到瞭一位比丘,於是在這位比丘面前祈求出傢。比丘問他,父母是否在世,有沒有同意,然後告訴他,要經過父母的同意,才可以出傢。他於是回去問父母。父母想來想去,同意瞭,因為傢裡太窮瞭,幫不上他什麼,他出傢也許生活得會好一些,也許能得到一些境界。
他到祗陀園找那位認識的比丘,然後在他面前出傢受戒瞭。從那以後,小駝背有時與僧眾一起受供,有時獨自去城裡化緣。但不管是一起受供,還是單獨化緣,他都經常吃不上飯,或者是吃不飽。很多時候,他與那些出傢人一起去城裡化緣,其他人得到瞭,他卻得不到;有時候他自己去,也得不到。
業力不可思議,業力現前的時候,躲也躲不掉,隻能面對。我們現在業力還沒有現前,業力現前的時候都一樣難,就像這個小駝背一樣。所以,我們應該趁著業力沒有現前的時候,好好懺悔,把所有的業障都消掉,這樣就不用感受果報瞭。
很多時候,施主給僧眾分食物,分到他的時候就沒有瞭;有時候就要分到他那裡瞭,施主卻有事走瞭,回來後輪到他時,齋飯已經沒有瞭,或者又把他忘掉瞭。經常出現這種情況,誰也幫不瞭他。所有的僧人中,他是最苦的,那些比丘都非常悲憫他。
有一天,眾比丘到世尊面前說,這個小駝背比丘經常吃不到飯。有時候後面的比丘吃到瞭,卻漏掉瞭他。佛慈悲,專門制定瞭“上面的比丘未得食前,下面的比丘不能受食”的戒律。
盡管如此,由於各種原因,小駝背還是經常吃不到飯,到城中化緣經常是空缽而返。後來,有兩天,他有機會打掃世尊的內殿,世尊給瞭他很多食物。那兩天,他的身體也健康起來瞭。他勇猛精進地修行,斷除瞭一切煩惱,獲證羅漢果位。
他很願意掃經堂,因為能吃到飯。但阿羅漢也要受業報,他盡管想打掃,但是卻沒有機會。
有一天,他一大早去打掃殿堂,想不到另一個比丘已經把殿堂收拾幹凈瞭。他去化緣,卻一無所得。他已經成就阿羅漢瞭,還要感受這種果報。
第二天,他早早起來打掃殿堂,但是一位比丘已經把殿堂收拾完瞭,他還是晚瞭。回寮房時,聽說當天有一位施主給世尊及眷屬做供養,他希望自己能一起去應供。見時間還早,他就到寮房裡坐禪。沒想到,施主有急事,提前請佛及眷屬應供,小駝背不知道這些,依舊在那裡坐禪。等他知道的時候,其他人都已經吃過飯瞭,他又沒吃上飯。
第三天,他起得特別早,特別有把握地去打掃大殿,沒想到別人又收拾完瞭,他隻能回寮房。小駝背比丘已經三天沒吃東西瞭,阿難知道瞭,也很著急,特意給他安排瞭一位施主,讓他中午給小駝背比丘供齋。阿難特意告訴小駝背:“今天中午某某施主答應供養你食物,到時候你一定去。”但是中午他去的時候,卻沒有人理他。因為這個施主臨時有急事,走的時候忘瞭跟傢人說。小駝背又沒吃到飯,又餓瞭一天。阿難聽說後,去寬慰他:“沒有事,你再忍一忍,明天一定好好供養你。”
第四天早上,阿難拿著兩個缽去城中化緣,他得到瞭兩缽滿滿的食物,一缽自己吃瞭,另一缽帶回來瞭。他快到祗陀林的時候,一群惡狗把另一缽飯搶走瞭。阿難阻止不瞭,若是再去化緣來就來不及瞭,因為已經過午瞭。小駝背又餓瞭一天。
第五天,神通第一的目鍵連尊者知道瞭,說今天他替小駝背化緣。他也拿瞭兩個缽去城中,化瞭兩缽,一缽自己吃,一缽帶瞭回來。到瞭祗陀林,飛來一群烏鴉,把多餘的飯搶得精光。目鍵連想盡辦法也沒能護住食物,再去化緣來不及瞭,小駝背羅漢又沒吃到飯。目鍵連是神通第一,但這是小駝背自己的業力,目犍連尊者也幫不瞭他。
第六天舍利子來瞭,化瞭兩缽飯,自己吃瞭一缽,帶著另一缽回來瞭。但是這缽飯又被非人搶走瞭,連缽都沒有瞭。舍利子再去又過午瞭,隻好空手返回。小駝背又沒吃到飯。舍利子說:“你再忍一忍,我明天一定想盡辦法給你找到食物。”
第七天,舍利子又化瞭滿滿兩缽,自己吃瞭一缽,另一缽順利地帶到瞭小駝背的房前。但是因小駝背的業力,全部門窗都被封死瞭,沒法進去。舍利子以神變進去,讓他洗臉受供,可他手剛一伸,缽就落到地下,一直落到金剛大地。舍利子立即示現神變,把缽從金剛大地拿回來,再給他吃。小駝背吃第一口的時候,被非人搶走瞭;吃第二口的時候,又被非人搶走瞭。舍利子沒有辦法,親自持缽喂他,他的嘴卻張不開。業力現前時多可怕啊!舍利子即使是顯現各種神變也無濟於事。
過午瞭,不能再吃飯瞭,他的嘴巴又能張開瞭。舍利子萬般無奈,問他:“你現在是不是很痛苦,有什麼感受啊?”小駝背說:“沒有什麼,隻是口幹瞭,最好給我一口水喝。”舍利子取來一缽水,又是業力現前,眾多非人把灰灑到水裡,成瞭一缽灰湯。小駝背羅漢知道是自己前世的業障,喝瞭一口灰湯,示現種種神變,趨入涅槃。他已經是阿羅漢瞭,這都是示現給我們這些眾生看,業力現前的時候像洪水一樣,誰也擋不住。這裡,也是通過故事講這個道理。
我們業力現前的時候,才知道痛,才知道苦,才知道害怕,之前根本不知道。現在身體還算健康,如果不好好修,不消業,有一天病魔纏身的時候,你們看看是什麼滋味,這個時候才知道害怕,但是已經晚瞭。
佛當時在世的時候,公開傳的法是小乘法,小乘裡消業是很難的。大乘尤其是密宗,有各種方法消除業障,還好一些,若真有修行的話,已經現前的業障也能消除。
這時有天降冰雹、閃電打雷等瑞相。爾後,諸比丘將他的遺體做成瞭塔,並做瞭種種供養。
眾比丘往世尊前合掌請問:“世尊,小駝背造瞭什麼業,眾比丘竭盡全力也不能救他?他獲得瞭羅漢果位,卻餓死,趨入涅槃。唯願為說。”
佛告眾比丘:“這是他先前的業力所現。一切眾生的業力不會成熟於外面的地水火風上,而會成熟在自己的界蘊,自己的身心上。縱經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很早以前有一位大施主,夫妻都好廣大佈施。後來生瞭一個兒子,兒子長大以後,父親去世瞭,剩下母親繼續做佈施,可她的兒子很反感。多次警告母親,反復制止,但母親毫不在意仍做廣大佈施。
“他心生惡念:我警告多次也沒有用,不如把她殺瞭。他把母親關在一間房子裡餓著,母親如何哀求也不管用。母親被關瞭七天後奄奄一息。親戚知道瞭,請求他把母親放出來。在親戚們的苦求下,他把母親放瞭出來。親戚問母親需要什麼,她說,想喝口水。兒子聽瞭,認為讓她喝有灰的水肯定會馬上死掉,於是在母親要喝的水裡撒瞭灰,母親喝瞭一口灰湯,就去世瞭。
“眾比丘,你們是怎麼想的?當時那個不孝的兒子就是小駝背羅漢。因他用這樣的手段殘殺母親,而於千百世中墮入地獄,受無窮無盡的痛苦;最後轉生人的時候,不論轉生何處,都是這樣餓死。現在雖然他已是最後有者,不再轉生輪回,但也是喝瞭灰湯再入涅槃。”
孝順父母,會得到不可思議的善報;不孝順父母,傷害父母,會得到不可思議的惡報。恭敬師長,孝順父母,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也是因果,是一種改變命運的方法。想改變命運就要改變行為。若是你能做到恭敬師長,孝順父母,命運就改變。
還有一個匝哦之女的公案。匝哦之女是釋迦牟尼佛的前世。他在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去世瞭,長大以後,做自己種姓事業的時候,問母親,自己的種姓事業是什麼,母親沒有跟他說實話,騙他說,他的種姓事業是賣糧食的。於是他就做糧食生意,每天賺四元錢,供養、孝順母親。他生意做得很好,但是其他賣糧的商人不讓他做這種事業,說他的種姓事業不是做糧食生意的。
然後他就問母親,母親又說,他的父親是做香的,他又去做香。每天能賺八元錢,也都拿來供養、孝順母親。最後香做得也挺好,又有人嫉妒他,不讓他做,說他的種姓事業不是做香的。他又問母親,母親說他的父親是做衣服的,於是他又去做衣服,也做得很好,每天賺十六元錢,供養、孝順母親。又有人阻止,不讓他做。他又問母親,母親說他父親是做珠寶生意的,他又去做珠寶生意,每天賺三十二元錢,又拿來供養、孝順母親。最後又有人阻止他,珠寶生意也做不下去瞭。
後來他在外面聽說,自己父親的種姓事業是到大海裡取寶。於是回來問母親,母親承認瞭,但是母親說,因他的父親和祖輩都是入海取寶遇難的,怕他入海取寶回不來,才瞞著他,不說實情。於是他就準備去大海取寶。他把所有的東西都準備好瞭,要出發的時候,母親跪在地上拽著他的衣服,哭著阻攔他。他很生氣瞭,對母親說:“我第一次去海裡取寶,你就這樣哭泣,是很不吉祥的。”於是踹瞭母親一腳,然後走瞭。
在海裡他真的遇到瞭災難,但是並沒有死掉,而是到瞭一個小島,上面有個叫歡喜的城市。那裡有人專門迎接他,有四個天女供養、服侍他,非常快樂。這是他以前做糧食生意時,賺四元錢供養、孝順母親的果報。但是他住不下去,還想走。天女們勸他,不讓他走,他執意要走。天女們說,即使要走,也不要往南方走,若是去南方,就會遇到大災難。但是他不聽,執意往南方走。
他又到瞭一個城市,這個城市叫具喜城。也有人專門迎接他,有八個天女供養、服侍他,也非常安樂。這是他做香時每天賺八元錢供養母親的果報。他又想走,天女們不讓他走,勸他,即使走也不能往南方走,否則會遇有災難。但是他不聽,這也是他自己的業力。
他又來到一個叫香醉城的美麗城市,也有人專門迎接他,有十六個天女供養、服侍他,非常快樂。這是他做衣服生意時,每天供養母親十六元錢的果報。但是他還想往南方走。然後他又到瞭白色梵師城堡,那有很好的宮殿,有三十二個天女供養、服侍他,也是特別快樂。這是他做珠寶生意時,每天供養母親三十二元錢的果報。但是他還想走,天女們勸他不要走,即使走,也不能往南方走。
但是沒有辦法,業力就這樣,牽引著你,不願意走也得走,不願意去也得去,必須到這個地方。很多人到另外一個地方,跟某個人走,都是被業力牽引的,是沒有辦法的。因為沒有掌握因果,所以不能掌握命運。很多人都勸阻他,不要往南方走,但他還是要走。
他走到瞭一個非常恐怖的地方,那裡有一個鐵塔,鐵塔前面站著一個很高,很黑,很恐怖的人,拿著兵器。他也可以不進去,但是他控制不住自己,一定要進去。他進去以後,看到裡面有個眾生,頭部旋轉著一個鐵輪,腦漿都出來瞭,痛苦萬分。看到這樣的景象,他嚇壞瞭。就問那個人,因何種業力感受這樣的果報?那個人說,因為他前世不孝順父母,傷害過父母。
他突然想起來瞭,自己也曾經傷害過母親。這時空中發出一個聲音:“已束縛的要解脫,未束縛的要束縛。”這個聲音出現以後,鐵輪自然落到他的頭部,繼續旋轉,腦漿都出來瞭,特別痛苦。這時他發出瞭菩提心,他想:在這個世界上,肯定有很多不孝順父母、傷害父母的眾生,他們都要感受這樣的果報,多可怕啊!今天讓我一個人來代替所有的眾生受苦吧!他生起瞭這樣的善念,立即就解脫瞭。
為什麼要講這個故事呢?因為做任何事情,都會得到相應的果報。孝順父母是一種善,一定會得到善報;不孝順父母是一種惡,一定會得到惡報。所以我們恭敬師長,這是仁義道德,也是一種因果。取舍因果是改變命運的方法。給大傢講這些的意思,就是提醒大傢:一定要孝順父母。父母多不容易啊!但是作為兒女,根本感受不到父母對自己的疼愛。
我們有一句諺語:“父母的心是水,兒女的心是石頭;父母的心是軟的,兒女的心是硬的。”父母時時刻刻都會掛念兒女,可兒女根本想不到父母,體會不到父母的感受。
佛法裡講,所有的眾生都是我們的父母,但現世的父母是與我們最有緣分,離我們最近,最需要我們的眾生。因此利益父母眾生,要從現世的父母做起,先慈愛現世的父母,然後再慢慢擴大范圍,慈愛天下所有的眾生。這也是佛門裡講的大孝。
如果連現世的父母都沒能度好,還說要度化天下所有的眾生,是不可能的。所以不要說這些大話。我們是要發菩提心,是要利益一切眾生,但是要從父母做起,從周圍的眾生做起,然後再擴大范圍。發慈悲心、菩提心也是這樣。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到的。連自己現世的父母兒女都沒有度化好,都沒能幫助、利益,還說要幫助、利益所有的眾生,這是不可能的。先邁第一步,然後再邁第二步、第三步……
這也是有因果的,我們今天從因果的角度來講,不恭敬師長、不孝順父母是一種惡事,一定會得到惡報。恭敬師長、孝順父母是一種善,也是改變命運最好的方法。想命運更好一點,生活更好一些,你就恭敬師長,孝順父母。這就是方法。
世尊復告諸比丘:“小駝背還有另外一個因緣。賢劫人壽二萬歲,迦葉佛出世時,有一施主,傢有雙胞胎,長大後對迦葉佛教法生起瞭信心,都出瞭傢,後來都成為瞭說法上師,得到瞭許多供養。一位法師心地純善,經常把自己所得的財物供養僧眾,尤其是常常供養生活困難的出傢人。另一位不但不隨喜,還反對說:‘你不要把我們的財產全部供養僧眾。’純善的法師勸言:‘我們這麼豐裕,而許多僧人很貧困,一個具悲心的出傢人怎能不上供下施?’另一位無言以對,實在無奈,就勸他一起到別處說法。僧眾沒人供養,遭受很大的違緣,又派人請他倆回去。人格不好的吝嗇法師悻悻地惡罵僧眾:‘以前我們對這些僧眾做供養,現在我們到瞭別處還是糾纏不休,整天都是沒吃沒喝的,簡直像餓鬼一樣。’善良的法師好言相勸:‘你這樣惡口謾罵僧眾很不應理,應好好懺悔。’他自己也覺得不該如此,生起瞭很大的悔心,臨終時發願:願我對僧眾惡口相罵的惡業不要成熟;願我將來在釋迦牟尼佛的教法下出傢,令佛歡喜,並獲證羅漢果位。那位人格不好的吝嗇法師,就是如今的小駝背比丘,因惡口罵僧眾的果報,先是墮落地獄,感受地獄的痛苦,後又五百世轉生餓鬼。無論轉生為哪一道的眾生皆是餓死。又因他臨終發願,將來在釋迦佛的教法下出傢,故今生在我的教法下對我生歡喜心,出傢後摧毀三界煩惱,獲證羅漢果位。”
他雖然也懺悔瞭,但是真正要懺悔到位,要清凈業障是很難的。我經常跟大傢講,沒有一定的修行和基礎,不可能清凈業障。有些人問:“我隻修金剛薩垛除障法,能消業嗎?”能啊!金剛薩垛除障法特別殊勝,修金剛薩垛除障法是能消業,但是你要具足條件。修金剛薩垛除障法,最起碼要具足四種對治力。其中的所依對治力有內、外所依對治力。內在的所依對治力是願菩提心和行菩提心。不容易啊!在出離心的基礎才可以修菩提心,才可以產生菩提心。沒有出離心,怎麼能產生願、行菩提心呢?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無論你修什麼,修凈土還是修禪宗,都要修加行,都要打基礎,都要有出離心、菩提心、證悟空性的智慧。沒有這三個心,修什麼法門都不會成就。
有出離心的基礎,還要有菩提心的攝持。菩提心有兩個,一個是世俗諦的,一個是勝義諦的。世俗諦是願菩提心和行菩提心,勝義諦是證悟空性的智慧。這樣,你念佛求往生一定能往生,你參禪修禪宗一定能成就,你修生起次第、圓滿次第、修本尊一定能成就,你修大圓滿也能成就。
相續不成熟,怎麼能成就呢?我經常跟大傢講,瓜熟才能蒂落,瓜沒有成熟,怎麼能落下來呢?不可能的。必須讓相續成熟,相續成熟瞭以後才可以。
我們每天都念佛、誦經,上早晚課,為什麼沒有明顯的效果?為什麼沒有什麼轉變?就是沒有出離心和菩提心,所以修行不得力,不管用。問題出在哪裡,知道嗎?把加行修好,基礎打好,然後再去修凈土,修禪宗,或者修密宗。法門平等,根據自己的因緣來選擇修法。出離心、菩提心、證悟空性的智慧,這三點是顯密共同的基礎。所以,不要糊弄自己,不要欺騙自己,如理如法地學修。否則到時候你會後悔的,因為成就不瞭。
現在有這樣的條件和機緣的時候,一定要珍惜,如理如法地學修。多看自己,多觀察自己的相續,有沒有出離心和菩提心,有沒有斷除世間的貪著,有沒有放下自我,有沒有減輕煩惱、習氣?
什麼叫智慧?對治煩惱、降伏煩惱就是智慧。如果沒有降伏煩惱,沒有對治習氣,不是智慧。無論你懂得再多,你明白的再多,再精通,也不是智慧,隻是知識。
那若巴精通三藏。但是後來智慧空行母告訴他說,你精通的隻是詞句,不是真實的含義。我們現在也是,精通的隻是詞句。我們所謂的智慧隻是一種知識,不是真正的智慧。真正佛法裡講的智慧,是對治煩惱、對治習氣,降伏煩惱,降伏惡習的。這就是智慧——無我的智慧,空性的智慧。無我是對治我執的,空性是對治法執的。
你有我執和法執嗎?如果有,你就沒有智慧。我執和無我的智慧是沖突的、矛盾的,不可能在相續中共同存在。若是你有無我的智慧,不會有我執。無我的智慧是破除我執的一種正見。有我執,就不會有無我的智慧;有法執,就不會有空性的智慧。你覺得自己很有智慧,其實什麼也不是!所以,真正想證得智慧,真正想有智慧,就實實在在地修,這樣才能成就。
好,今天就講到這。回向: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三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諦之加持,僧眾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回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