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學子到佛子的瞭意法師
編者按:2011年12月19日,世界宗教博物館發展基金會執行長瞭意法師與鳳凰網華人佛教在靈鷲山進行瞭一次深度對話。作為首批跟隨心道法師出傢的比丘尼,她見證瞭心道法師的弘法志願,以及靈鷲山、“世界宗教博物館”的建設和成長;更是心道法師“尊重、包容、博愛”理念的傳承者。瞭意法師還特意與我們分享瞭她出傢的經歷和對心道法師的認識。以下為對話內容文字實錄:
出傢因緣 朝山祈願父親健康
瞭意法師:我出傢已經快三十年瞭。讀大學一年級時,心道師父還在兩年斷食的閉關當中。當時的臺灣社會,其實已經有非常多的知識分子出傢,他們不是因為感情受挫、傢庭貧窮出傢,基本上都是想追求佛法,追求生命的真理。
當時大學裡都有設佛學社團,那時我是佛學社社長,要辦活動想找一些法師們來學校演講。有一次我在素菜館碰到一個學長,學長說有一個真的修行,修得非常好的法師,他不吃飯,住在山洞裡面。大一那時候風靡金庸小說,我覺得這很像武林高手,在山洞裡不吃飯,可以閉關修行,所以就來訪問他。
當時師父正在閉關中,不太講話,叫我們年輕人四處走走。當時印象非常深刻,就種下一個跟心道法師結緣的一個因。當時師父說:“你們年輕人學佛就好像把佛法當時尚,不是真正想學,問你一堆問題也不會想真正去實踐它。”我回到學校宿舍後,有一個禮拜每天早上都聽到海浪聲,覺得好想再去這個地方。
第二個禮拜我又上山瞭,師父才開始啟發我。他說:“佛法是在生活中被運用的,這才是真正有幫助。”我說:“師父您學禪,我有沒有那個慧根學禪。”他說:“你回去再試試看。”那時候大專青年都是念佛法門,所以他說:“你先不要念佛,把佛號丟掉,你看看什麼感覺,那時你再來找我。”結果我有一個禮拜不念佛,回來再見師父時我說:“這個心特別亂,看到自己每一個心念特別清楚。”師父就笑一笑:“嗯,這就是有慧根學禪,因為你看到瞭自己的心。”
那時候我蠻震撼,這個老師會啟發你怎麼去面對自己,面對自己的妄想。所以大學這幾年我常常上山來求道,來問問題。問的都比較淺,可是很契機,講經說法的師父很多,可是這種苦行的法師非常非常少,所以我決定一探究竟,就是想跟師父學真正的實修法門,所以跟他出傢瞭。
鳳凰網華人佛教:那是哪一年?
瞭意法師:大學畢業那年,去工作瞭三個月,我就上山瞭。那年是1985年。
鳳凰網華人佛教:好多年以前。
瞭意法師:對,二十多年,快三十年瞭。
鳳凰網華人佛教:那麼你的主動,傢裡爸爸媽媽他們是怎麼樣的一個態度?
瞭意法師:小時候七歲我母親就過世瞭,傢裡有四個小孩,我是最小的,大哥大我12歲,父親非常非常疼我。想出傢的事,其實有幾年在學校學佛的時候就有試探,我跟父親說:“爸爸,有一天我出傢瞭你會怎麼樣?”爸爸都會笑一笑說:“如果你想出傢,讀小學時就告訴我瞭,不用浪費社會資源讀到那麼高的學歷。”大學畢業時,我不太敢跟父親講,因為那時父親心臟病,身體不太好,情緒比較不穩的時候他會昏到。所以我很害怕跟他講,怕萬一出什麼狀況。因此當時想出傢之前,我覺得要先發願,祈求父親能夠長壽,能夠不反對我出傢。所以我就朝山,那時候我就從靈鷲山山腳的火車站一直朝到山頂。那時候山上沒有柏油路,都是石頭路,三步一拜,拜瞭快十六個小時,從黃昏拜到第二天早上。當時我就是回向父親能夠健健康康的。畢業時跟師父說要出傢的時候,我說萬一父親怎麼樣怎麼辦?師父說:“如果你出傢是正念的,是利益眾生的,你父親一定會更長壽。”就沖這句話我放心瞭,我就出傢。出傢的時候在山上住瞭大概一個月,可能傢裡有一點感覺吧,所以打電話來問,我也沒有特別說明。後來大概三個月以後我覺得我需要回傢,去稟明我的父親。爸爸非常疼我,他沒有罵我,他隻說:“你變瘦瞭。”第二句話:“說出瞭傢不要忘瞭傢。”第三句話:“你要對得起這個社會,讓我出去跟人傢講話不會覺得很丟臉。”大概講瞭這幾句話,之後我就出傢,開始修行、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