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佛教>如孝法師:積德行善真的可以改變命運嗎?

如孝法師:積德行善真的可以改變命運嗎?

時間:2019-06-18 18:52:05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佛教

贈人玫瑰,手留餘香。我們在成就別人的時候,自己更會從中受益。比如,我們幫助過別人,哪怕小小的事情,可是當我們想起時,內心也會非常歡喜。這就是善,善能養我們的命。

我們通過行善,生命因此而感動,找到瞭方向,我們的內心也獲得瞭自信。一定是我們先有所付出,在付出中有所感悟,有所感動後,我們的生命才能達到升華與凈化,找回生命的莊嚴和純粹。這種凈化後的生命會獲得一種信心——一種非常堅決、決定的信心,這時我們就找到自己今生的歸屬瞭。

我們一定要去找,因為那是屬於我們自己生命的東西,自己不去找,誰又能代替我們呢?所以人生不是需要堅強,而是必須堅強,而能夠讓我們堅強的隻有佛法。

有時候,我們會因為身體不好而要去鍛煉,但是鍛煉再好,總有一天,生命還是要消減;而當我們的心達到一種清凈時,雖然自己的生命在衰減,在萎縮,但是內心卻沒有痛苦。我們會看到很多有正念、有自信的修行人,無論他的生活出現什麼樣的起伏,甚至得瞭癌癥或種種不可思議的苦難,他的心都充滿瞭歡喜自信。難道這樣的生命不值得贊嘆和學習嗎!

人都是活在忐忑不安中,活在自我的折磨和設定之中,難道我們的人生就該如此嗎?難道我們的人生不能再開發瞭嗎?難道我們的人生就隻能這樣脆弱嗎?不可以!我們不可以把這個問題放到我們束手無策的時候再去面對,一定要提前達到對生命的自我的、真切的認知——這就是佛法讓我們圓滿的。

並不是說修行就一定要禪坐,禪坐是一個很直接的方法,但不是唯一的方法。在我們的一生中,見到的每一個人,處理的每一件事情,當然不可能圓滿,但是我們要抱著一個善念去做。善念對我們沒有任何的傷害,我們不能傷害自己,這是人第一個要做的事情。但是,我們的念頭經常不斷地傷害自己,每個人的生活狀況都是這樣的。在沒有人告訴我們的時候,我們都認為是正常的。你壞,我還要比你壞;你厲害,我還要比你厲害;你動心機,我還要比你動心機。

春秋戰國的時候,我們中國人就開始比這個。李斯,多麼聰明的一個人,當趙高把他推上行刑臺的時候,李斯跟他兒子說:“我們那次打獵,在外面跑是多麼的快樂!”而他如今連這點快樂都得不到。像李斯這樣有地位和智慧的人都不能自保,他的內心尚且充滿瞭對生命的渴望和無奈,而我們普通人又有多少錢能買到生命的保險呢?

能買到青春、健康與長壽嗎?都不可能。如果我們內心不斷自我傷害,我們外在再怎麼吃保養品,又有什麼用呢?我們看不到自己的身心、細胞是怎樣運轉的,我們隻是以為“聽說這個保健品吃瞭會好”,而若幹年後會出現什麼結果,沒有一個人知道。所以,我們的未來完全是未知的,並且是充滿危機的,我們自己如此跌跌撞撞過來瞭,難道還要讓子孫也這樣生活嗎?如果我們隻懂得及時行樂,消耗我們的青春,甚至對我們的未來完全放棄,這是多麼的蒼白和可憐呀!

我們之所以放棄,是因為我們沒有找到讓自己強大的理由。佛法即是讓我們強大的原理,找到瞭它,我們就會發現生命原來如此的簡單!

所以,一個人若能自信,即是菩提。菩提就是覺悟,是人生真正的成熟和莊嚴,非常非常重要!佛法為每個人的生活提供瞭正確的理念;沒有佛法,我們就不會真正地生活,也不會擁有真正的快樂。

當我們真正達到自我成熟,我們會發現自己的心是如此地充滿瞭能量,完全可以受用我們的生命。我們為什麼不完全受用自己的生命呢?!這是我們與生俱來的一筆資源,為什麼不用,讓它生銹呢?所以,好好珍惜,不能夠浪費我們寶貴的人生!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