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佛教>育兒焦慮癥困擾80後 父母期望值過高是病因

育兒焦慮癥困擾80後 父母期望值過高是病因

時間:2019-06-18 20:47:56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佛教

來源:深圳特區報作者: 張檣

現在養個孩子為什麼這麼難?這是年輕父母,尤其是媽媽們很焦慮的問題。孩子不肯好好吃飯怎麼辦?上瞭幼兒園受欺負怎麼辦?別傢的孩子都會認字說英文,我傢孩子就會成天瞎玩怎麼辦?……從吃喝拉撒到選什麼特長班、上什麼幼兒園,父母們成天要面對這些煩惱。現在的父母對孩子有瞭越來越高的關註,由此帶來的高壓力引發瞭一個越來越普遍的問題——“育兒焦慮癥”。

1、天天圍著孩子轉,傢長成孩奴

“如果你沒有孩子以外的生活,或者當你的孩子出瞭一點小問題,比如磕破頭皮,和別的孩子發生一點口角和爭執,你就處於高度緊張狀態,無法承受一點意外發生,你可能就是這可憐又可厭的傢長中的一位。”近日,一位叫“zzwc33”網友發帖訴說瞭自己的煩惱。

網友“花非花”是一位年輕的媽媽,也有同樣的困惑。她的孩子忱忱隻有17個月大,然而就是這短短的時間內,她卻經歷瞭各種各樣的憂慮,如一個月時仔細端詳,幫寶寶伸伸胳膊拉拉腿,搖搖腦袋晃晃肩,直到確認健康才算放心;五個月時,當寶寶小牙冒出瞭兩個尖,又擔心他缺鈣,一周歲時,在博客上看到許多寶貝的漂亮照,又覺得自己寶寶的衣服不夠多……

這種焦慮心理是如何成形的,“花非花”在發帖坦言,別人傢的孩子都在發狠地往前趕,我們怎麼能放慢腳步呢,再苦也不能苦孩子,人生來是平等的,都站在同一起跑線上,我們起步慢瞭,以後還追得上人傢嗎?要是洪水猛獸真來瞭,我們的寶寶不會被吞噬嗎?所以說,再怎麼解釋,都不會讓所有的父母放棄一生的焦慮,再怎麼開通,再怎麼精明的傢長也不例外。

如今“育兒焦慮癥”困擾越來越多的年輕父母。有網友認為現在大部分父母大都存在一定程度的育兒焦慮癥,總喜歡對孩子進行揠苗助長,強輸硬灌,總喜歡拿自己傢的孩子與別人傢的作比較,一有差距就驚慌失措,坐立不安,想方設法讓孩子被動地接受你的調教。

網友“隻看風景”則對“育兒焦慮癥”的特征做瞭概括:傢長一心撲到孩子的身上,天天圍著孩子轉,成瞭典型的孩奴。從孩子出生前的胎教、孩子出生後用啥樣的奶嘴、孩子到底是趴著睡好還是側睡好?孩子要讀什麼樣的補習班?好勝好強,在孩子身上寄托瞭太多的希望,太糾結於小細節可能對孩子造成的影響,這樣做父母能不累嗎?

2、一代焦慮的父母是社會造成的?

一代焦慮的父母究竟是如何煉成的?網友們七嘴八舌,展開瞭討論。網友“f小熊”表示,我們上一代對孩子們都是放養,而到瞭這一代,子女數量的減少,讓做父母們經不起一點無論是健康還是安全方面的風險。不斷豐富的育兒理論和流派,又在擾亂著既有的常識。當一個繁衍千年的生育慣例,每個細節都被層出不窮的新理論重新考量,而這些理論又與商業利益的需求相互交織,以至於真假難辨,焦慮自然而來。

網友“千杯不醉”認為,我們的社會必需品不足,使得我們孩子生活的世界有更多條條框框的嚴格限制。他以幼兒園為例,就有很多條款,比如本地戶口嗎?是我們的定點服務對象嗎?孩子滿3歲瞭嗎?能一次性交齊多少萬元的贊助費嗎?報名排隊時,你擠進瞭我們的招收數額內嗎?還有更多隱而不彰的:認識園長或某個教委官員嗎?我們想讓孩子在正常的年齡,以正常的價格,通過正常的程序,獲得正常的醫療、教育服務時,卻要面對極不正常的超量競爭,這大概也是育兒焦慮的來源。

“誰敢拿孩子的未來冒險?”這句話概括眾多年輕父母的普遍心理。網友“凡心”坦言,我們這一代父母要擔心的太多,擔心孩子因為不合格的食品監管而不健康;擔心孩子因為接受不到好的教育,耽誤在瞭起跑線上;擔心孩子就算擠進瞭優質教育資源的行列,卻在充滿著智力、權力和金錢競爭的群體中,得不到真正的快樂……所以我們隻能不斷地“焦慮”來規避這些看得到的風險。

對此網友“娜拉桑”也有同感。她表示,雖說父母也能調整下自己,過得輕松些,但對於從物質緊缺時代開始人生長跑的上一代父母來說,最重要的經驗還是:保持隊形,不要掉隊,更不能脫隊。你可以不補課,你可以放養,可誰知道,孩子會因為父母另辟蹊徑的決定,在若幹年後掉進哪一條制度的裂縫,再也爬不出來呢?現在很少有父母敢為瞭減輕自己的焦慮感而讓孩子偏離“正道”。

3、心理咨詢師:期望值過高是病因

深圳心靈之語心理咨詢高級心理咨詢師陳泳認為,許多傢長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互相攀比,或者遇到教育問題無所適從,以致出現“育兒焦慮”。父母這種焦慮不安的情緒很容易傳染給孩子,長期處於父母這種消極情緒影響下的孩子會出現抑鬱、暴躁、不合群等問題。

“傢長一定要有平和的心態,讓孩子在寬松的環境中成長,多欣賞鼓勵你的孩子,打擊孩子,孩子就會產生焦慮。”陳泳建議傢長,應調整心理,順其自然,還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孩子隻有在沒有壓力的環境下成長,才是正常健康的軌跡。同時傢長也應該根據孩子的心理,為孩子制訂科學合理的作息表,以保證孩子有充裕的時間娛樂,這樣孩子才能有和諧健康的心理。此外,她建議傢長也應讀一些心理學,多瞭解掌握兒童的心理,以保證在傢庭教育中不會“跑題”。

4、網友支招:戒除功利心理

論壇上,許多網友“過來人”也紛紛跟帖支招。

一個孩子品行端正,心理健康,才會真正快樂。網友“碧雲天”向大傢介紹,他並不花很多錢為孩子買最高級的教育。“培養韌性、動手能力、明辨是非的思考能力,都不需要奢華的環境才能提供,相反在那種環境裡可能被泯滅掉。”做傢長的事業成功,可能也是規避一部分焦慮的方法吧,因為自己有信心給孩子提供比較好的成長環境。

“等我的兒子養得差不多瞭,我也來寫本育兒書,叫《不要贏在起跑線上》。我不喜歡孩子的人生中充滿競爭與比較,其次我不喜歡時下流行的所謂培養自信的美式教育。不贏,也許會讓他明白人生是有餘地的,沒有絕望這樣東西。”網友“義昆”說。

網友“條條大道”表示傢長最忌功利心理。如果傢長太緊張,孩子會受影響,即使你認為自己在面對孩子的時候一直克制自己的焦慮,但實際上還是會第一時間傳遞給孩子。克服焦慮,要順其自然。另外,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 不和別人比,追求自己能達到的目標。 

 

閱讀全文
下壹篇:返回列表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