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凈土法門:瞭生死
時間:2019-06-19 10:43:04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佛教
(950127早餐開示)
普賢菩薩說:「是日已過,命亦隨減。」明眼人看到的是光陰一天比一天減少,換言之,就是更接近死亡瞭。 我們的道業,有沒有隨著時間在進步?唯有真實修持,才可以瞭生死、出三界;如果不能瞭生死、出三界,這一生就是空過。縱然念佛修福,也是佛所講的「三世怨」。三世怨不是好事情,這一生念佛修福,到來生一享福,人也胡塗瞭;胡塗就再造罪業,再受苦報。大富貴的人傢,都是前生曾在佛門裡面念佛修福,而不能夠瞭生死的人,在這一世當中,有權有勢,胡作妄為,造作的罪業比一般人要重得多。所以我們眼光要看遠一點,一個真正覺悟的人,是要以瞭生死為目標的。 在大乘法裡,想要瞭生死,我們唯一有把握的,就是念佛求生凈土。若要真正做到,就要記住普賢菩薩的話-學菩薩道,修菩薩行。在善財童子五十三參裡面,善財童子每遇善知識,都請教這兩個問題。所謂菩薩道就是存心,我們在講席裡常說:「心、願、解、行要同佛。」心、願就是菩薩道,解、行就是菩薩行。 學佛,就要學得跟佛一模一樣,縱使不能到一模一樣,也要相差不遠,這才叫學佛。世間有一些人,他是搞佛學,而不是在學佛。什麼叫佛學?就是有解無行,隻把佛法當作世間一種學問來研究,而不能照做,他沒有這個心,也沒有這個願,那就是佛學;有心,有願的人,他明白多少就會做到多少,這才是個學佛人。所以學佛可以瞭生死,佛學不能瞭生死,這是要辨別清楚的。 佛的經教是融通的-圓融、通達無礙,所以一經能通一切經。不但經教是融通的,世出世間法也是融通的,因為都是從自己真心本性裡變現出來的,所以它是同一個根源,沒有不通的道理。為什麼會不通?不通就是有障礙,障礙就是迷惑、顛倒、分別、執著,隻要能去掉障礙,世出世法都是圓融而通達無礙的。 觀世音菩薩明白這個道理,所以得大自在。他怎麼明白的?由觀照而明白的。什麼叫觀照?是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時,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妄想,而一切都清楚明白,這叫觀照。要是帶著一點意思在裡面,就不叫觀照瞭。 「觀照」其實就是自性凈,就是自性的見聞覺知,所以能夠見到真性。凡夫迷失瞭自性,用的是情識,就是八識五十一心所,這叫「情見」,也就是一般所講的「帶著感情」。什麼叫感情?就是分別、執著、妄想。帶著這些東西的見聞覺知,是凡夫見解。由此可知,離開一切分別、執著、妄想,就是佛菩薩的見解,佛菩薩的見解叫做觀照,叫做照見。因此用凡夫的見解來修行,是絕對不能超越六道的。 凡夫很難離開情見,如果用情見去修學,一切法門都不得成就,隻有修學凈土可以。但我們要知道,修凈土是要念佛的功夫能把情見伏住,才能往生;伏不住,還是不能往生。也就是說雖然煩惱沒斷,隻是暫時伏住,若能在往生的剎那中,煩惱不起現行,就成功瞭。如果在那時候煩惱起來,那就去不成瞭。其實,念佛也是觀照,會用功的人跟禪傢的修學沒什麼兩樣,在《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裡所講的「都攝六根」,能都攝六根,就跟參禪一模一樣;如果我們隻做凈念相繼,而不懂如何都攝六根,那跟參禪還是不一樣的。閱讀全文
下壹篇:返回列表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