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佛教>宣化上人:這個淫欲,這是最不清凈的一種東西!

宣化上人:這個淫欲,這是最不清凈的一種東西!

時間:2019-06-19 20:41:57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佛教

“是食辛人,修三摩地,菩薩、天仙、十方善神不來守護。大力魔王,得其方便,現作佛身,來為說法,非毀禁戒,贊淫怒癡。命終自為魔王眷屬,受魔福盡,墮無間獄。”

你看,你讀這個文,就可以明白瞭!

“是食辛人”:這個吃五辛的人是哪一個?哪一個吃,就是哪一個!你吃就是你,我吃就是我,這沒有指定哪一個人,就是說吃這種東西的人。

“修三摩地”:他想修行定力的話。你說怎麼樣?

“菩薩、天仙、十方善神不來守護”:這所有一切的菩薩、一切的天仙、十方一切護法的善神,因為他吃五辛的關系,所以這護法善神都不來守護他。為什麼?太臭瞭嘛!護法善神都歡喜幹凈的,因為嫌乎他這個氣味太臭瞭,所以就不來守護。為什麼要護法善神守護你呢?就因為有正,則沒有邪;沒有正,也就有邪瞭。正,就是護法善神,就是守護修道人的。

現在護法善神不守護瞭,你說怎麼樣瞭?

這“大力魔王”:唉,他一看:“這個地方沒有人接近這個修道的人!”哦,好瞭,他來瞭!他來,就把你搞得成他的眷屬。所以天仙、菩薩、十方善神不來守護這個修道的人,這大力魔王啊──這個大力就是有大勢力,他很有勢力,“得其方便”:他就得便瞭,乘虛而入。

怎麼樣呢?你說他這個大力,力量有多大?“現作佛身”:他變做一尊佛。所以我教你,將來你要是得瞭佛眼,有的時候會看見佛來瞭,菩薩來瞭,或者天仙來瞭,或者神來瞭。真正的佛、菩薩、天仙、神都有光的,他們這個光是清涼的,照到你身上,你覺得非常的自在,覺得再沒有那麼舒服瞭。要是魔呢?他裡頭有一股熱力。不過這個分析,要很有智慧才能分析得出來,才能判斷魔和佛的這種光;你若沒有智慧,你也不覺得他那個熱力是熱──當然不像火那麼熱瞭,但是它裡邊有一種熱的力量。所以這要有真正的智慧,才能判斷魔和佛的這種光。

這個大力魔王,他能現作佛身,“來為說法”:來給你說法。說什麼法呢?你怎麼能知道他是魔,怎麼能知道他是佛呢?他們所說的法不同。什麼法呢?“非毀禁戒”:“毀”,是毀謗;“非”,就說:“不要持戒!持戒都是小乘人持的嘛!大乘人,殺即無殺,盜即無盜,淫即無淫,這沒有關系的。你殺也是沒有犯戒,盜也沒有犯戒,淫也沒有犯戒,根本就沒有這些個東西!你不要拘止那個小節,不要這麼守這個細行,你犯也沒關系!”他這樣講。

可是這個犯,在沒受戒之前,你所做一切的事情,不算犯戒的。若受瞭這條戒,譬如受瞭不殺生的戒,你若再殺生,這算犯戒。為什麼?你明知故犯。受瞭不偷盜的戒,你又去偷瞭,這是犯戒;若不盜,就不犯瞭。你受不邪淫的戒,以前你做邪淫的事情,那不管的,因為那是過去的,不知者不作罪;若受過戒之後再犯,那就是犯戒。不妄語,你沒受戒以前,那根本也就談不到什麼犯戒不犯戒,可以隨隨便便亂講;受過戒之後,就不可以亂講的。什麼事情,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可以知道說不知道,不知道又說知道。你不可以轉彎抹角講話的,必須要直心是道場,有什麼說什麼。這是受過戒的,然後才算犯。那麼說,這麼樣子,我可以不受,就不犯瞭吧?因為你現在知道受戒好,如果再不受,那你又是當面錯過。你不受戒,對你自己、對佛法上,也沒有進步的。一定循序漸進,若知道這是好,就應該受戒;受戒之後,要好好的守著戒,不要犯瞭!

而這個魔王就專門破壞禁戒,專門不叫你守戒的。“贊淫怒癡”:他贊嘆淫:“你有淫欲心,那最好瞭,淫欲越大,你成菩薩的果位也高!你看那個烏芻瑟摩,不也是每一天都需要兩、三百個女人?然後他修行,變成火頭金剛,那有什麼關系呢!”其實他一這樣贊嘆淫欲,這你就應該知道,他不是真正的佛,他是魔王變化的。他贊嘆怒:“啊,那脾氣不要緊的,脾氣越大,你的菩提也越大。煩惱即菩提嘛!你煩惱多,菩提也就大瞭。沒關系,你隻管發脾氣去!”

癡,是愚癡,多數做顛倒的事情。好像前邊講的“愚鈍輪回癡顛倒故,和合頑成八萬四千枯槁亂想”,那個愚鈍的輪回,由愚癡的顛倒這種情形,就怎麼樣呢?“精神化為土木金石”。這不是個個都是這樣的,不過偶爾會有精神化為土木金石的情形。那麼這個癡顛倒,魔王就贊嘆,叫你越愚癡越好;你愚癡,好聽它的號令,好入它的黨,做為魔王眷屬瞭嘛!所以他歡喜你愚癡的。

好像最近印度有一位姓黃的,他寄一本書來,那本書上就專門贊嘆“雙修”,男女要在一起修道的;這都是近於一種魔說!魔王就專門贊嘆這種,令人不斷淫欲,說不斷淫欲就可以成佛的。不斷淫欲如果成佛,那個佛也變成不清凈瞭!而佛是清凈的。

什麼東西是最污濁、最不清凈的呢?

就是這個淫欲,這是最不清凈的一種東西!所以男女結婚,那個“婚”字,在中文來講,有個“女”字邊,搞個黃昏的“昏”。這是說,一結瞭婚,就沒有智慧瞭,天天都好像在晚間過生活,天天都在黑天,不清凈;天天都是睡覺一樣──黃昏,就是要睡覺瞭。睡覺,就什麼也不知道,就愚癡瞭!所以在中國這字義上,你若是研究起來,很有道理的!說是“頭昏腦脹的”,頭昏,就是沒有智慧瞭。那個“昏”,再加上個“女”字,不單頭昏,覺也昏瞭!所以這是很厲害的。我說這個“覺”,不是“手腳”的“腳”,是“覺悟”的“覺”。覺悟也不覺悟瞭,也昏瞭!你看,厲害不厲害?(北方口語“覺”發音為“腳”)

不過這也不是一定的,應該要把它看得活動起來,不是死板的。雖然說結婚是昏瞭,你可以在這昏的時候明白,在這昏的時候不糊塗──釋迦牟尼佛也結婚瞭,但是他的智慧比誰都大。所以,方才說吃五辛的人,那鬼就和他接吻,常常和他住在一起,我們所有的人是不是就生一種恐懼心?如果你不怕,那是沒有問題;如果你怕的話,就不要吃五辛這種東西,它自然就離你遠瞭。你不吃,天仙、菩薩就守護著你,鬼就會跑瞭。

結婚,雖然說頭昏腦脹的,但是可以“頭昏覺不昏”;這個“覺不昏”的意思,就是說你雖然結婚瞭,若有覺悟性,就是我說的“頭昏覺不昏”。你可以學我們那個大覺世尊釋迦牟尼佛,那就不會黑暗,會光明瞭。我們現在跟釋迦牟尼佛學智慧、學佛法,我們一切一切都應該以釋迦牟尼佛做我們的一個榜樣、一個標準。所以就結婚的人,也不必憂慮,隻要你能“入陣出陣”,能以在這個境界上明白這個境界,不被它所迷,這就不要緊瞭!我並不是要反對每一個人結婚,我是把這個道理給提出來。我們要研究這個道理,所以果容也不必擔心!

吃五辛的這一種人,因為天仙護法、菩薩善神都不保護他,所以大力的魔王就得便瞭;大力魔王得瞭方便,就變現一個佛的身體,來給他說魔的法,贊嘆淫欲、贊嘆瞋恚、贊嘆愚癡。於是乎,這種的人受魔王的迷惑,就沒有正知正見,沒有真正的智慧瞭。沒有真正智慧,沒有正知正見,有什麼呢?就有瞭邪知邪見。魔王說淫欲好,他也信瞭:“這佛告訴我的嘛!佛告訴我說淫欲是沒有關系,不要緊的!”又說是:“煩惱也不要緊的,煩惱即菩提,這是佛告訴我的!”本來是魔王給他說的法,他說是佛說的,這就叫“認賊作子,認魔王作佛”瞭。

所以“命終自為魔王眷屬”:等他壽命盡瞭,在這世間上福享盡瞭,就命終瞭。死瞭,跑到什麼地方去呢?就乖乖地跑到魔王那邊去,做魔王的眷屬瞭。為什麼做魔王眷屬?因為他在生就相信魔王所說的法,就是存一種邪知邪見。

“受魔福盡,墮無間獄”:魔王也有他的福報,等他受魔王的福報盡瞭,就要墮落到無間地獄裡頭去。因為他邪知邪見,做完瞭魔王眷屬,魔福享盡瞭,又該墮落無間地獄裡頭去。什麼時候出來?那沒有人知道瞭!

以前有這麼一個修行的人,他念“南無阿彌陀佛”;雖然念“南無阿彌陀佛”,但是他很貪心,貪什麼呢?就貪銀子、金子。他修行,念佛是念佛,他聽說極樂世界是黃金為地,金子非常之多,說:“我若生到極樂世界,黃金為地,我一定要存起來一些個金子!”那麼在這個世界,他也存一些個金子、銀子。有一天,他看見阿彌陀佛拿著一朵蓮華來瞭,對他講:“你今天應該往生極樂世界瞭!你可以把你的金子都帶著!”他就把他大約有四、五百兩銀子,都放在這朵蓮華上。可是他自己還沒有坐到這蓮華上,這蓮華就沒有瞭,阿彌陀佛把這些金子、銀子就給拿走瞭。他想:“喔,阿彌陀佛也是歡喜錢,也歡喜這金子、銀子的!看見我的錢,就拿走瞭!”

他本來是在一個傢庭裡住著,這是人傢另外供養他。正在這個時候,這個傢庭裡邊,就生瞭一隻小驢──驢就是馬之類,比馬小的這種動物。這小驢一生出來就死瞭,看這小驢肚裡很重的,一扒,啊,這個老修行的銀子、金子,都在這驢肚裡。這老修行說:“喔,我貪心這麼重!幸虧這回我沒有去!我如果去,不也就做驢瞭?原來阿彌陀佛來接我,這還不是真正的境界!”自己慶幸,他幸虧沒有跟著這一個“阿彌陀佛”去。

由這個,說:“阿彌陀佛是不是有的呢?”阿彌陀佛是有的,但是往往人邪知邪見,就有魔;那個魔也會現這個相,和阿彌陀佛一樣一樣的。所以在這裡邊,我們知見一定要正的。知見正怎麼樣啊?切記不要生貪心,不要貪財,不要貪著說:“喔,我若生到極樂世界,那兒黃金為地,我把那個金子收起來多多的!”他因為有這一念要收金子,所以幾乎就變成驢。想要到極樂世界去掘金的這一類人,都應該發一種覺悟心:極樂世界雖然說黃金為地,但是你可不能存自私自利的心,預備給自己將來隨便用的。所以修行,就這一念之差,就會發生魔業。

“阿難!修菩提者,永斷五辛,是則名為第一增進修行漸次。”

“阿難”哪!你聽見我說瞭沒有?

“修菩提者”:修行菩提道的人,“永斷五辛”:一定要不吃這蔥、韭、薤、蒜和興渠。你若吃這些個東西,就會跑到魔王那裡邊去;不吃這些個東西,你就會到佛的眷屬裡邊來。

“是則名為第一增進修行漸次”:這是對修道的第一種增進修行漸次。修行漸次要除助因,什麼是魔王的助因呢?就是這五辛。你不要把它看得簡單瞭!你因為有五辛,就變成混濁瞭,就不清凈瞭;不清凈,就和魔王眷屬相合瞭。魔王的眷屬,就是不清凈的;他是越不清凈,他越歡喜。

恭錄自《大佛頂首楞嚴經》淺釋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