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佛教>蓮池大師警眾(八條)

蓮池大師警眾(八條)

時間:2019-06-20 13:09:11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佛教

《弘化》2013年第2期 文/[明]蓮池大師

我未出傢時,於不仁不義,無禮無智的事,即他人導之為,而我自羞慚愧恥,纖毫必不肯為。所以者何?良由吾前世親近好人,八識田中領納得好言語,所以今生自然見惡則恥,不肯去做。你們要著實親近好人,當早晚發願之時,當願世世生生親近善知識。[1]

我出傢後,到處參訪,時遍融師門庭大振,予至京師叩之。膝行再請,師曰:你可守本分,不要去貪名逐利,不要去攀緣,隻要因果分明,一心念佛。予受教出,同行者大笑,以為這幾句話那個說不出。千裡遠來,隻道有甚高妙處,原來不值半文。予曰:這個正見他好處,我們渴仰企慕遠來到此,他卻不說玄說妙凌駕我們,隻老老實實把自傢體認過切近精實的工夫叮嚀開示,故此是他好處。我至今著實遵守,不曾放失。[2]

十方僧眾,賢聖出沒,我見之未嘗不敬。他未跪我先跪,他未拜我先拜。前有方上一僧,人以其醜惡藍縷莫不輕藐之,及見吾,乃劇論《楞嚴》玄旨。你們決不可輕藐人,記取記取![3]

入道要門,信為第一。惡事非信尚不成就,況善事乎。譬如世間盜賊,時乎敗露,官府非不以極刑繩之,迨後釋免,依舊不悔。所以者何?他卻信得這條門路,不齎一文本錢自獲利無算,所以備受苦痛,決不退悔。今人念佛再不肯真切加功,隻是不曾深思諦信。不要說不信凈土,隻如世尊說“人命在呼吸間”這一句話,於義理不是難解說。你們眼裡親見,耳裡親聞,經過許多榜樣。如今要你信得這句話,早是不能勾也。你若真實信得這句話,則念佛法門,不必要我費盡力氣千叮萬囑,爾自如水赴壑,萬牛不能挽矣。即如前日津送亡僧時,你們睹此榜樣,當愀然不樂,痛相警策道:大眾,我與你但今日送某僧,明日送某僧,不知不覺輪到自身,此時悔恨無及,須疾忙念佛,時刻不要放過方好。我見你們自傢也說可惜,對人也說可惜,及乎堂中估唱依然言笑自如。你隻不信人命在呼吸間也![4]

予見新學後生,才把一句佛頓在心頭,閑思妄想越覺騰沸,便謂念佛工夫不能攝心。不知汝無量劫來生死根由,如何能得即斷?且萬念紛飛之際,正是做工夫時節。旋收旋散,旋散旋收,久後工夫純熟,自然妄念不起。且汝之能覺妄念重者,虧這句佛耳。如不念佛之時,瀾翻潮湧剎那不停者,自己豈能覺乎。[5]

念佛有默持,有高聲持,有金剛持。然高聲覺太費力,默念又易昏沉。隻是綿綿密密,聲在於唇齒之間,乃謂金剛持。又不可執定,或覺費力,則不妨默持。或覺昏沉,則不妨高聲。如今念佛者,隻是手打魚子,隨口叫喊,所以不得利益。必須句句出口入耳,聲聲喚醒自心。譬如一人濃睡,一人喚雲某人,則彼即醒矣,所以念佛最能攝心。[6]

今人不肯念佛,隻是輕視西方。不知生西方乃是大德大福大智大慧大聖大賢的勾當。轉娑婆成凈土,不同小可因緣。汝但看此城中,一日一夜死卻多少人。不要說生西方,即生天,千百人中尚無一個。其有自負修行者,隻是不失人身而已。故我世尊大慈大悲示此法門,功過乾坤、恩逾父母,粉骨碎身不足為報。[7]

幼時尚不知念佛,見鄰傢一老嫗每日課佛數千。問雲:為何如此?彼雲:先夫往時念佛,去得甚好,故我如此念;先夫去時並無他病,隻與人一請而別。出傢人奈何不念佛?[8]

(《雲棲大師遺稿卷三·警策·警眾》)

【註】

[1]我未出傢時,對於不仁不義、無禮無智的事,即使別人教我做,而自己感覺羞恥慚愧,絲毫也不肯做。為什麼?因為我前世親近好人,八識田中,含藏有好言語,所以今生自然見壞事便羞愧,不肯去做。你們要切實親近好人,並在早晚發願時,求生生世世親近善知識。

[2]我出傢後,到處參訪。當時遍融大師的德望很高,我到京城拜見他,跪著向前,再三請求。大師說:“你要守本分,不要去貪名求利,不要攀緣權勢,隻要因果分明,一心念佛!”我受教出來,同行的大笑,認為這幾句話,哪個說不來?我們千裡遠來,隻說有什麼高妙東西,原來不值半文錢。我說:“這個正看出他的好處。我們仰慕他,遠道來此。他並不說玄說妙,來嚇唬我們。隻老老實實地把自己實踐過的,體會得深的,切實可行的工夫,叮嚀開示。所以說正是他的好處!”我到現在還踏實遵守,沒有拋棄。

[3]十方僧眾當中不少是聖賢。我見到他們都很尊敬,他沒跪,我先跪;他沒拜,我先拜。前次有個遊方僧,相貌醜惡,袖衣破爛,別人都輕視他。後來會見我,大談《楞嚴經》的妙理。所以你們決不可輕視人,記著記著!

[4]要入佛法的門,信是第一。做壞事沒有信心也幹不成,何況善事。比如做盜賊的,被捕後,政府雖嚴刑懲辦,可是釋放後,照舊不改。為什麼?他深信這條門路,不帶一個本錢,自能獲利無算,所以受盡痛苦,也決不改悔。現在人們念佛,不肯真切下功夫,由於沒經過一番深思,因而沒樹立真信。不要說不信凈土,就是世尊說“人命在呼吸間”這一句話,道理上並不難理解。你們眼裡親見,耳裡親聞的,不知有多少例子,現在你對這句話,還是信得不夠。你如果真正信這句話,那念佛法門,不用我費盡氣力,千萬囑咐,你自會像“水往低處流”,萬牛也挽不回瞭。如前天送亡僧時,你們看這情景,當然心情沉重,互相警省說:“同道們,我和你今天送某僧,明天送某僧,不知不覺輪到自身,到那時悔恨來不及瞭!務要急切念佛,時刻都不放過才好。”我看你們自傢也說可惜,對人也說可惜,等到殿堂念唱,照樣談笑自如。你就是不信“人命在呼吸間”嘛!

[5]我看見新出傢的人,才把一句佛號放在心頭,雜念妄想,愈覺翻騰。便說這念佛工夫,不能收心。不知你無量劫來的生死愛恨,怎麼能一下斬斷?況這萬念紛飛的時刻,正是做工夫的時刻,邊收邊散,邊散邊收,日子長瞭,功夫純熟,自然妄念不起。再說你之所以能察覺妄念多,正虧有這句佛號。在不念佛時,一刻不停的思潮翻湧,你自己能察覺嗎?

[6]念佛,有默念、有高聲念、有金剛念。不過高聲念太費氣力;默念又易昏沉;隻有綿綿密密地、聲音在唇齒之間的,叫做金剛念。自然也不必限定哪種念法,如覺費力,不妨默念;如覺昏沉,不妨高聲。現在念佛的人,隻是手打木魚,隨口叫喊,所以得不到利益。必須句句出口入耳,聲聲喚醒自心。譬如一個人在熟睡,另一個人喊道:“某人!”他就醒瞭。所以,念佛最能收心。

[7]現在人不肯念佛,隻是輕視西方,不知生西方是大德大福、大智大慧、大聖大賢的事情。要將娑婆轉變為凈土,這不是小的因緣。你隻看這城裡,一天一夜,死多少人。不要說生西方,就是生天道,千百人中,還沒有一個。有些自命為修行的人,隻是不失人身罷瞭。所以,我們世尊大慈大悲,開示這個法門,功德之大蓋過天地,恩情之深超過父母。我們粉身碎骨,也不能報答!

[8]我童年時還不知道念佛,看見鄰居一個老太婆,每天念佛幾千聲。問她為什麼這樣?她說:“我丈夫生前念佛,死的時候很好,所以我這樣念。他死時沒有病,和人一拱手而去。”出傢人,為什麼反而不念佛呢?

蓮池大師簡介

蓮池大師(1535-1615),明代高僧,中國凈土宗第八代祖師。俗姓沈,法名祩宏,字佛慧,別號蓮池,因久居杭州雲棲寺,又稱雲棲大師。與紫柏真可、憨山德清、蕅益智旭並稱為明末四大高僧。融合禪凈二宗,定十約,僧徒奉為科律。清雍正中,賜號凈妙真修禪師。

大師一生致力於弘揚凈土法門,主持雲棲道場四十餘年,言傳身教接引無數佛子同歸凈土,臨終前半月預知時至,於明神宗萬歷四十三年(1615)六月底,先往城中別諸弟子及故舊等,後歸寺中具茶湯設供話別眾僧。七月初一,上堂對眾曰“明日吾行矣!”。晚上,大師示微疾,瞑目靜坐於丈室。次日夕,諸弟子等請留遺訓,大師睜眼開示:“大眾老實念佛,莫捏怪,莫壞我規矩。”言畢向西念佛而逝。師世壽八十有一,僧臘五十。弟子奉其舍利入塔於五雲山麓。


 

閱讀全文
下壹篇:返回列表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