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佛教>佛經告訴您什麼是賤人!

佛經告訴您什麼是賤人!

時間:2019-06-21 17:29:02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佛教

佛陀住在王舍城迦蘭陀竹園,早晨世尊穿好法衣,拿著缽盂,不擇貧富,依序托缽乞食,來到婆遮婆羅門的住處,這時婆羅門,正在忙著準備各種飲食供養火神,他遠遠看見佛陀來到傢門口,就大聲呵斥到:“你這個賤人,滾遠點,不要到我的傢門口來打擾我!”

佛陀親和的告訴婆羅門:“你知道如何做才是賤人,什麼是賤人法嗎?”

婆羅門高傲的回答:“我不知道如何做才是賤人,什麼是賤人法。你知道嗎?”

佛陀說到:“我到是知道如何做才會變成賤人,什麼是賤人法。”

婆羅門感覺到很新奇,心想還有人研究如何變成賤人的方法,真的很有意思,我且先讓他說說看,然後再羞辱他,想完,婆羅門就放下供養火神的事情,讓佛陀坐下,說到:“我對你說的這個如何才會變成賤人的方法,感覺很好奇,你能為我講講看嗎?”

佛陀坐下後就開始說到:

瞋恚心懷恨、隱覆諸過惡、犯戒起惡見、虛偽不真實,

如是等士夫,當知賤人法。

憋暴貪吝惜、惡欲慳諂偽、無慚無愧心,當知賤人法。

一生二生者,一切皆殺害,無有慈愍心,是為賤人法。

若殺縛椎打,聚落及城邑,無道以切責,當知賤人法。

住止及行路,為眾之導首,苦切諸群下,恐怛相迫脅,

取利以供己,當知賤人法。

聚落及空地,有主無主物,掠護為己有,當知賤人法。

自棄薄其妻,又入妓淫舍,侵陵他所愛,當知賤人法。

內外諸親屬,同心善知識,侵掠彼所愛,當知賤人法。

妄語欺誑人,詐取無證財,他索而不還,當知賤人法。

為己亦為他,舉責及財與,或復順他語,妄語為他證,

如是妄語者,當知賤人法。

作惡不善業,無有人知者,隱諱覆藏惡,當知賤人法。

若人問其義,而答以非義,顛倒欺誑人,當知賤人法。

實空無所有,而輕毀智者,愚癡為利故,當知賤人法。

高慢自稱舉,毀壞於他人,是極卑鄙慢,當知賤人法。

自造諸過惡,移過誣他人,妄語謗清白,當知賤人法。

前受他利養,他若來詣己,無有敬報心,當知賤人法。

沙門婆羅門,如法來乞求,呵責而不與,當知賤人法。

若父母年老,少壯氣已謝,不勤加奉養,當知賤人法。

父母諸尊長,兄弟親眷屬,實非阿羅漢,自顯羅漢德,

世間之大賊,當知賤人法。

初上種姓生,習婆羅門典,而於其中間,習行諸惡業,

不以勝生故,障呵責惡道,現法受呵責,後世墮惡道。

生旃陀羅傢,世稱須陀夷,名聞遍天下,旃陀羅所無。

婆羅門剎利,大姓所供養,乘於凈天道,平等正直住。

不以生處障,令不生梵天,現法善名譽,後世生善趣。

二生汝當知,如我所顯示,不以所生故,名為賤人法,

不以所生故,名為婆羅門‥業為賤人法、業為婆羅門。

出生富貴之傢,不去多學習聖賢之道,讓自己更加的有道德修養;卻去學習整人害人,損人利己的惡法。本來可以讓自己過的更好,卻因為惡貫滿盈而墮落,未來世也無法再富貴,並且會下墮到畜生,地獄,惡鬼三惡道去受無量的苦報!

出生在貧窮的傢庭,如果能夠多聽聞如來的正法,修一切善,斷除一切惡,證得果位,一定能夠名滿天下,受到大修行人,國傢領袖,富貴人傢等等社會大眾的尊敬和供養,此人進一步教導大眾,修習十善: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不瞋、不癡。以及能讓人清凈解脫,不生不滅的如來正法,平等慈悲,這個人在當世德高望重,未來世也能得生善道,甚至成為阿羅漢,菩薩,佛。

這兩種人生的道路,我已經給你講清楚瞭,賤人不是以出生來劃分的,而是以他們的行為來劃分的,所以不論是富貴人還是貧窮人都可能是賤人,是以他們的所做所為來判斷他們是不是賤人的,而不是看他們出生的傢庭環境好壞。”

婆羅門聽佛陀說法,感覺到非常的驚訝,他本來想以此來羞辱佛陀,現在卻因為聽佛陀說法的緣故而心開意解。他欽佩佛陀之極,說到:“哎呀,哎呀,這樣的說法,我還是第一次聽說呀,賤人是由他們的行為來判斷的,而不是他們出生的環境。大德呀,我本來想以此來羞辱您的,看來我真的是個愚蠢到瞭極點的人,就如同將貴重的夜明珠當成是魚眼丟掉一樣,我差點就成為賤人瞭,請大德您接受我最真誠的道歉,我剛才的粗暴行為冒犯到您瞭,請您原諒我,請您原諒我。”婆羅門兩次連續的向佛陀懺悔,並且用上好美妙的飲食裝滿佛陀的缽盂,跪下供奉給佛陀,佛陀說:“我不是為瞭飲食而說法的。”

這時婆羅門看見供養佛陀飲食的缽盂大放光明,如陽光普照大地,婆羅門生起大恭敬心,說到:“世尊,我今天可以在您這裡出傢,受具足戒,成為您的弟子嗎?”

佛陀告訴婆羅門:“你可以在今天出傢,受具足戒,成為我的弟子。”

婆羅門出傢後,就想:我剃除頭發,穿上袈裟,出傢跟隨佛陀修行,最後一定能證得阿羅漢果位,不生不死,得大解脫!最後婆羅門說:

非道求清凈,供養祠祀火,不識清凈道,猶如生盲者。

今已得安樂,出傢受具足,逮得於三明,佛所教已作。

先婆羅門難,今為婆羅門,沐浴離塵垢,渡諸天彼岸。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