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廣福田須憑心地--福田心地圖[一]--安士全書白話
這一句是一篇的綱領,上面講述因果的事實,這裡是說明因果的道理。心地是因,福田是果。世上的儒生不信因果,是因為沒有領會儒書的精神實質。所以一當論及積善的人傢一定會有吉慶,不積善的人傢,一定有災禍的道理就相信,具體談到因果時又不相信。就好像隻知有「日」,卻不知它就是太陽。
信因果的人,心中常有畏懼,有畏懼就不敢為惡;不信因果的人,心中常常放蕩,常放蕩就無所忌憚。一人怕因果,就有一人行善;萬人怕因果,就有萬人行善。一人不怕因果,就有一人造惡。萬人不怕因果,就有萬人造惡。所以說:「人人知因果,天下就會太平;人人不信因果,天下就會大亂。」
福田心地圖
|報恩田-父母師長和尚
三種福田|功德田-佛菩薩賢聖僧
|貧窮田-饑餓困厄人畜
二種八福田:
佛 ┐
法 |
僧 |┌——孝養父母
父母|敬田| |—廣置義井
師僧┘└——恭敬三寶 方便 |—建造橋梁
|—平治險路
貧窮┐ ┌—給事病人
疾病| 悲田|—救濟貧窮
畜生┘ └—設無遮會
世間七事不齊皆由心造:
壽短 -- 願他身死,殺害眾生,建造淫祠
壽長 -- 憐憫一切,戒殺放生,寧靜惜福
多病 -- 惱害眾生,不恤病苦
少病 -- 禮拜三寶,惠施醫藥
醜陋 -- 瞋恚鬥諍,遮佛光明,笑人醜陋
端正 -- 忍辱柔和,修造佛像,以食施人
無威德 -- 他物生妒,不能修福
有威德 -- 不懷嫉妒,誠信不欺
卑賤 -- 驕己凌人,負他財物,薄視僧尼
尊貴 -- 信奉三寶,力行善事,處己謙和
貧窮 -- 慳吝不施,常行竊盜
富饒 -- 性喜惠施,不負他財
惡智 -- 親近惡人,贊揚惡法,吝法不說
善智 -- 修習智慧,親近沙門,受持正法
十惡所感正報餘報圖(十惡正報即是三途,若生在人中,則如下文所感二種輕報耳):
┌——殺|——多病
| |——短命
|
| |——貧窮
身三惡業|——盜|——共財不得自在
|
| |——妻不貞良
|——淫|——得不隨意眷屬
└
┌——妄言|——多被誹謗
||——為他所欺
|
|——綺語|——言無人受
口四惡業||——語不明瞭
|
|——兩舌|——眷屬乖離
||——親族弊惡
|
||——常聞惡聲
└——惡罵|——言多諍訟
┌
|——貪|——心不知足
| |——所求闕絕
|
|——瞋|——人求長短
意三惡業| |——被他惱害
|
| |——生邪見傢
└——癡|——其心諂曲
二十七種善惡果報:
豪貴——禮事三寶
大富——佈施
長壽——持戒
端正——忍辱
勤修——精進
明達——智慧
聲清——歌詠三寶
潔凈——慈心
不凈——豬
慳貪——狗
狠戾——羊
輕躁——獼猴
腥臭——魚鱉
含毒——蛇
無慈——虎狼
顓愚——不教他
瘖啞——謗毀人
下使——負債不還
醜黑——遮佛光明
生麋鹿中——驚怖人
生在龍中——喜調戲
身生惡瘡——鞭撻眾生
人見歡喜——見人歡喜
常遭縣官——籠系眾生
短小——輕蔑人
醜陋——喜瞋恚
無知——不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