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佛教>黃智海居士:阿彌陀經白話解釋(19、20)

黃智海居士:阿彌陀經白話解釋(19、20)

時間:2019-06-21 18:58:50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佛教

舍利弗,眾生聞者,應當發願(1),願生彼國。所以者何?得與如是(3)諸上善人俱會一處(4)

(解)佛又叫舍利弗道:眾生聽到瞭以上所說的西方極樂世界,有這樣許多的好處,應該都要發出願心來,情願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為什麼呢?因為在那裡能夠同這樣許多最上等的善人在一塊兒的緣故。(這一段是佛第一次勸聽到過“依”、“正”、兩報種種功德的眾生,要發求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的願心,以及勸人發願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的故緣。)

(釋)應當發願:以上所說西方極樂世界的“依報”、“正報”,種種瞭不得的好處,生到那裡去的人都可以得著這樣的好處。所以凡是聽到這樣許多好處的人,都應該要發出大願心來,情願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這是佛第一次勸人。

因為要想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有三種最要緊的事情,就是“信”、“願”、“行”三種。

“信”,就是相信西方極樂世界的確是有的;相信西方極樂世界的確有象這部阿彌陀經所說的有種種瞭不得好處;相信要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的確隻要一心念佛,就一定能夠去的;相信念佛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方法,的確比其它什麼方法,簡便得多穩當得多,不可以有一些疑惑。

“願”既然能夠相信瞭,就應該要發願心。情願將來壽命完瞭,就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不生到別的世界去;情願專門修念佛的方法,不修別的方法;情願生西方極樂世界去見瞭佛,得瞭“無生法忍(2)”再回到這個世界來,度脫有緣、無緣的一切眾生。

“行”既然發瞭大願心,就應該要修瞭。“行”就是實實在在的去修,就是念“阿彌陀佛”,求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

信、願、行三件事,譬如一隻香爐、三隻腳,缺瞭一隻就擺不平的,所以一樣也不可以少的。

但是這三件中,“信”和“願”更加要緊,因為能夠“信”,又有瞭“願”,自然會“行”瞭。

不有一層,大傢必須曉得的,這個“願”心的力量是最大的。發瞭願心,沒有不靈驗的。一個人發瞭善願,將來一定得善的應驗;發瞭惡願,將來一定得惡的應驗。一個人差不多要死的時候,無論什麼東西都要丟開瞭,獨有這個“願”心,跟瞭同去的。

佛經中說到這種實在的事情多的很,大傢可以查看的。就象阿彌陀佛,所以能夠成佛,西方極樂世界所以能夠有這樣的好處,都是阿彌陀佛做法藏比丘的時候所發的四十八大願心,一件一件應驗的。

觀世音菩薩能夠成大菩薩,也靠瞭他的廣大誓願。普賢菩薩能夠成大菩薩,也靠瞭他十個大願。

可見“願”心的力量是比任何什麼力量都大,沒有可以敵得過的。所以佛再三再四勸人要發願心,勸人發“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的”的願心。

(2)無生法忍:“無生”二字,是能夠把這個“心”,安住在“真如實相”上面:覺得“絲毫沒有凡夫的情念可以丟棄;也沒有聖人的見解可以取得的意思。

一切眾生本來沒有生,也沒有滅。之所以大傢看見“生生死死”,都因為“貪、瞋、癡”種種虛的、假的亂念頭太多瞭,就現在出這種“生”、“滅”的形相來。

講到“真如實相”的道理,的確沒有“滅”,也沒有“生”的;說瞭沒有“生”,那就沒有“滅”,就包括在其中瞭。所以隻好說“無生”。

“忍”字,本來是安心、忍耐的意思。

“無生忍”是證得心念沒有“生”、“滅”,就是“不動心”的意思。

“無生法忍”是因為證得瞭“心念”沒有“生”、“滅”的道理,從此就能夠見到一切“法”都沒有“生”、“滅”的道理的好名目。

這是要真正見到瞭“真如實相”產道理,才能夠得到這種“忍”的。得瞭這種“無生法忍”,就叫“阿鞞跋致”,永遠不會被外面的境界,迷惑動搖他的心再退轉去瞭。

(3)“如是”二字,就是指以上所說過的無窮無盡的聲聞菩薩以及許多一世就補到佛位的大菩薩。

(4)諸上善人,俱會一處:因為西方極樂世界,都是這種最上等的善人;若是發瞭大願心,生到瞭那裡去,就可以同他們天天聚在一塊兒瞭。

上面說:“生到瞭西方極樂世界去的眾生,都可不退轉來”就是因為和這些上等的人天天在一塊兒的緣故。

因為這個世界有畜生、餓鬼、地獄的;有些就是沒有畜生、餓鬼、地獄,但是有善人,就有惡人;有些世界雖然隻有善人,沒有惡人,但不一定都是最上等的善人;隻有西方極樂世界都是最上等的善人,天天同他們在一塊兒,這個人還有不“一心向上”的麼?

況且一個平常的凡夫,隻消生到瞭西方極樂世界去,就可以和這些大阿羅漢、大菩薩天天聚在一塊兒,若不昌靠瞭阿彌陀佛的大願力,有這樣的好福氣嗎?

所以,無論什麼世界,沒有比西方極樂世界更加好的瞭。怎麼可以不求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呢?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1)”、“福德(2)”“因緣(3)”,得生彼國。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5),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8):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是、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9),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10),是人終時(11),心不顛倒(12),即得(13)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解) 佛又叫舍利弗道:要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一定要有“因緣”的。“善根”和“福德”就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的“因緣”。但是“善根”少、“福德”也要積聚得多。

凡是信佛的男子,都叫“善男子”,信佛的女人,都叫“善女人”。若是有善男子、善女人聽到有人說起阿彌陀佛的名字,就念起“阿彌陀佛”來,或是一日,或是二日、三日,或是四日、五日、六日、七日,念到他一個心,專門放在“佛”上面,中間一點兒也不夾雜別種亂的念頭。

那個念佛的人,差不多要死的時候,阿彌陀佛和許多的菩薩,都顯現在他的面前來瞭。

這個人到瞭命差不多要絕的時候,一定心裡清清楚楚、不會顛顛倒倒的,一定能夠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的。(這一大段是說要多善根、多福德的人才能夠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但還要念佛到一心不亂的地步,現瞭臨終的時,阿彌陀佛和燕菩薩都會顯現在他的面前,由於他心思很定,就能立刻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

(釋)(1)善根:修到西方極樂世界去,要“信”、“願”、“行”,三種完全瞭,才能夠成功。以上已經說過瞭。但是這個“行”字,有“正行”、“助行”兩種分別。

“正行”的“行”的主腦,“行”的根本。“助行”是幫助“正行”成功的。

“正行”就是“發菩提心”和念的“阿彌陀佛”的名號。發“菩提心”就是發“道心”,就是發“信佛”的心,發“度脫十方世界眾生”的心。

既然發瞭這樣的大願心,就應該切切實實的修,專門念阿彌陀佛。所以“發菩提心”和“念佛”叫“正行”。所說的“善根”,就是指這種“正行”。

不照這種“正行”修,就是沒有“善根”。修行人若是隻想自己修得好、自己可以免除生生死死,不發菩提,度脫十方世界眾生,將來隻能成功“小乘”,就是“少善根”。

(2)福德:“助行”,就是“孝養父母”、“念經拜佛”、“修六度、十善”、“受持禁戒”、(“受”字,是領受在心裡;“持”字是依照方法去做。)“救濟窮人”、“戒殺放生”,一切善事,都要盡自己的力量,認真去做,一切惡事,完全不做。再把做的這些善事,都“回向(4)”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叫做“助行”。所說的“福德”,就是指這種助行,不照這種“助行”修,就是沒有“福德”。

修瞭不“回向”,將來不過得到“天上”,或是“人”的世界上的好報應,就是“少福德”。

要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一定“善根”要多培養,“福德”也要多積聚,才能夠去得成功,所以說“不可少”。

(3)因緣:“因緣”二字,前面已經大略講過的。不論什麼事情,都要有“因緣”的;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自然更加要有“因緣”瞭。“因”字本來是“根本”的意思、是“種子”的意思。“緣”本來是“幫助”的意思。

這裡的“善根”就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的“因”,“福德”就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的“緣”。

(4)回向:就是不論做瞭什麼大小功德事情,都把它回過來,歸向到求往西方極樂世界去。我們修行的人,隨便做瞭什麼功德,就應該隨時“回向”。“回向”是有方法的,必定要另外念一種“回向”的“文”,照著“文”內的意思,發求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的願心;不是單單把“文字”讀一遍,就可以算“回向”的。

(5)善男子、善女人:所說的男子、女人,連出傢人、六道眾生,隻要有緣的,都包括在內。但是為什麼都稱他們為“善男子、善女人”呢?因為一個人能夠聽到佛的名字,他的前生,必定有“善根”的,所以才有這種福氣。怎麼見得有福氣呢?凡是做一個人都有五種難處(6),但現在我們這些人,不要自己看輕瞭自己,不要自己對不住自己,我們這個五種難處,一樣難處也沒有。我們還不一心一意的修行嗎?

(6)五種難處:

第一是“人身難得”:照佛經上說,要完全不犯五戒,或是修“中品”的十善,才可以得到人身。可見得人身是很不容易的。

但是講起發心修行來,獨有“人道”來得容易。因為生在“天道”的人,快樂的事情多。大傢貪圖瞭快樂,就不肯發心瞭。所以生在“天道”倒反沒有生在“人道”的好。況且凡是佛出世,總是在“人道”中“現相”成佛(7)的,說佛法也是在“人道”中的時候多。所以佛經內不說“天身難得”,隻說“人身難得”,就是這個緣故。

第二是“中國難生”:若是生在“邊地”,象現在的外國,就很不容易聽到佛法瞭。

第三是“五根難備”“五根”就是眼、耳、鼻、舌、身五種。“備”字是完全的意思。這五種“根”、是很不容易完全的。眼睛瞎瞭,就不能夠看經書;耳聾瞭,就不能夠聽佛法;舌壞瞭,就不容易念佛;身體殘缺瞭,就不能夠拜佛,以及去做其他的一切功德。

第四是“善友難值”:“值”字是碰到的意思。現在末法時代,人心惡的多,隻有引他人做壞事的人多,肯勸人做善事的人少,肯勸人念佛修行的人更加少,所以叫“善友難值”。碰不到善人,就沒有人把佛法來勸導瞭。

第五是“佛法難聞”:有瞭以上所說的四種情形,要聽到佛法實在是不容易瞭。

況且佛是難得出現有世界上的,有的時候,竟然一個劫中沒有佛出世,或是幾個劫中也沒有佛出世。

照《法華經》上說的,一百八十劫,空過無有佛。那是沒有佛的時候,更加長久提不得瞭。

象現在這個賢劫中,有一千尊佛出世,真是難得的。照現在“末法”的時代,也不過再有七千多年瞭。過瞭這“末法”時代,就沒有佛法聽見瞭。直到經過許多萬萬年,到彌勒佛出世的時候,方才再有佛法聽到。那麼生在這個中間時候的人就都聽不到佛法瞭。

(7)現相成佛:“現相”是現出各種形相來。“現相成佛”是現出成佛的“相”來。譬如:釋迦牟尼佛,本來已經成瞭佛的,因為要現給眾生看一個修行的榜樣,所以特地投生做太子,慢慢的修行成佛,這就是叫“現相成佛”。

(8)執持名號:“執持”二字,本來都是用手“捉住”、“捧住”的意思。“執持名號”,就是教人常常一心一意的念佛,把這個心常常放在“佛”的名字上面,象把這個“佛”的名字,用手捉住、捧住他,不放他走去的意思。

念佛的方法也很多:有出聲念的,有不出聲念的,有掐念珠念的,有不掐念珠念的,都可以隨便,沒有一定的。

還有念“阿彌陀佛”四個字的,有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個這字的,雖然也可以隨便,但是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的,就格外恭敬些、誠心些。因為加瞭“南無”兩個字,就有把我自己的身命,歸托給“佛”的意思在內瞭。所以念起佛來,不可以貪快、貪多隻念四個字,不加“南無”兩個字。

(9)若一日……若七日,一心不亂:有兩種說法:

一種是第一日念佛,心還不能夠不亂,或是到瞭第二日才能夠不在亂、或是到第三日、第四日、第五日、第六日、最慢的,或是竟然到瞭第七日才能夠不亂。

一種是隻能夠六日不亂,到第七日就要亂瞭;或是隻能夠五日、四日不亂;或是三日、二日不亂;心是最難歸一的,或是隻能夠一日不亂,到第二日就要亂瞭;倘然能夠從第一日起,一直到第七日,這個心一些些不亂,那末這個人的心,安定寂靜,真是瞭不得瞭,將來一定可以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瞭。

但是這種“亂”、“不亂”,全看念佛的根機:根機深的、厚的,就容易些;根機淺的、溥的就難些,是沒有一定的。不過能夠把功夫用上去,就自然會漸漸不亂的,因為功夫是可以勝過根機的,全在人自己的“要好”、和“不要好”瞭。

所說的“七日一心不亂”,並不是在壽命快要完的時候,是指平常說的,平常時候,能夠做到這樣的功夫,那末到瞭壽命完的時候,也自然會不亂瞭。所以要勸人天天念佛、時時刻刻念佛,就因為我們這些人的心中,雜亂念頭太多,一個念頭去瞭,一個念頭又來瞭,那怕你一分鐘內,也不曉得要起多少的亂念頭;念佛就是要收束散亂念頭,使得這個念頭,放牢在“佛號”上面。“佛號”的念頭多一分,散亂的念頭就少一分,漸漸的用功,能夠把這個念頭,都收到“佛號”上去,其他的念頭,一些也沒有瞭,那就叫做“一心不亂”。

念佛的人,最好是用心聲聽自己念佛的聲音,要一句句聽得清清楚楚,一個字也不放他混過去,照這樣的念法,心自然就容易歸一,其他念頭起不來瞭,這是修“一心不亂”的最好的方法,大傢可以學得的。平常時候,果真能做到瞭“一心不亂”,那末,到瞭臨終的時候,就可以一心都在佛的身上,別種雜亂念頭一齊不起,就可以感動佛來接引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瞭;就是根機差些的人,沒有能夠念到“一心不亂”,也隻要有真正的信心、切實的願心、至誠懇切的念,再能夠任何什麼惡事,一些不做,任何什麼善事,都認真做,還要一心決定要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不起“死瞭要做鬼”的念頭,也不起“下一世要做人”的念頭,那末到瞭臨終的時候,也可承蒙佛來接引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切不可說:“我還沒有到一心不亂的地步,不能夠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就去求下一世的“福報”(有福的報應)那就大錯特錯瞭。

一個人若是能夠到“一心不亂”的地步,就決定可以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瞭;就是沒有到“一心不亂的地步,隻要切實的信心、願心,也可以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的,不過覺得“吃力”些,並且所生的品位,比較那“一心不亂”的人,要低得多瞭。

這一部《阿彌陀經》說“行持”的方法,(“行”修行,“持”是依瞭方法去做。)最要緊的地方,就是這個“一心不亂”四個字上面。

(10)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念佛的人,直能夠念到“一心不亂”。那末這個人到瞭差不多壽命臨終的時候,阿彌陀佛和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還有許多菩薩、聲聞,許多天上的人,都會顯現在這個人的面前的。並且,阿彌陀佛手中,還拿瞭念佛人起初念佛的時候、七寶池裡所生出來的一朵蓮花來迎接他。這個人的“心識”就托在這朵蓮花中,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瞭。

但是阿彌陀佛和觀世音、大勢運至兩位大菩薩,也要看這個念佛人的功行的。倘然功夫深、道行高,能夠得到上品、中品的,那末佛和菩薩親自來迎接;若是下品生的,那末隻有化出來的佛、化出來的觀世音、大勢至菩薩來瞭。

一個人到瞭臨終的時候,最緊要關頭,平常所造的善業、惡業、都在這個時候同你算帳,所說的“萬般將不去,惟有業隨身”,就是一個人到瞭臨終,隨便什麼東西都拿不去,隻有善業、惡業跟牢瞭你的。照這樣說起來,可怕不可怕呢?一個人還做的惡事嗎?

念佛修行有功德的人,臨終的時候,就有佛和菩薩來迎接;若是造惡業的人,那末就有刀山、劍樹、牛頭、馬面、種種地獄的惡形象現出來瞭,所以有些人臨死的時候,面上露出種種驚嚇的形狀來,就是這個緣故。

你想一個人,隻要一心念佛,等到臨終的時候,就有佛和菩薩來迎接他,這種事情便宜不便宜呢?

這也是阿彌陀佛發的大願心中有一個願說道:我若是成瞭佛,十方世界有發菩提心、修種種功德,情願生到我國中來的眾生,他臨終的時候,我和許多菩薩、聲聞等,都在他面前顯現出來。阿彌陀佛發瞭這個大願心,才成功佛的。所以念佛求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的人,臨終的時候,阿彌陀佛一定和許多菩薩、聲聞等去迎接他的。

(11)是人終時:以上說“臨命終時”是說“差不多要臨終的時候”。這裡說“是人終時”,竟是“命絕氣斷”的時候瞭。

(12)心不顛倒: 一個人到“命絕氣斷”的時候,倘然平常時候不修的,這個心一定亂得很、糊糊塗塗、昏昏沉沉,一些也捉摸不住瞭。

應該墮落到地獄道去的,看見瞭“刀山劍樹”當它是很好的花園;應該墮落到畜生道去的,看見瞭驢馬的胎,當他是很大的房屋。顛顛倒倒,不知不覺就進去瞭。

平常時候,念佛念慣的,沒有惡業的,到瞭斷氣的時候,心思清清凈凈、安安定定,一心想生西方極樂世界去見佛,自然就會到那阿彌陀佛來迎接的時候,拿的那朵蓮花中跟隨瞭阿彌陀佛一同去的。

並且一個人到瞭斷氣的時候,他傢裡人萬萬不可以狂喊亂叫、高聲大哭,使得這個人的心思,有一些擾亂。因為這個人看到傢裡人悲傷的樣子,聽到瞭哭喊的聲音,功夫差一些點的,就要動起情愛來瞭。一動瞭情愛,有一些舍不得、放不下的意思,那心就要亂瞭,念頭就要顛顛倒倒瞭,西方極樂世界就要去不成功瞭。

這個是最要緊、最是錯不得的。所以他傢裡人要是碰到瞭有要臨終的人,最要緊的,是大傢幫助他念佛,並且要高聲念,使得他聽到,那末這個人的心思就完全在“念佛”上面瞭、就有會散亂瞭,不會顛倒瞭,西方極樂世界就可以去得成功瞭。

就是氣已經斷瞭,身體還沒有冷的時候,若是哭的哭、喊的喊,他還是聽得到的,聽到瞭,也還是心亂的。一定要等他身體冷透瞭才可以哭。

凡是做兒女、媳婦的人,能夠幫助他的上輩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才算是真正的大孝,這個功德,大得瞭不得。若是不明白大道理,隻曉得盡我們這個世界上些些假面子,害得他上輩不能夠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那就是真正的大不孝瞭,這個罪過也,也是大得瞭不得的。這一出一進的關系,實在是很大很大的。

還有一層,也一定要曉得。一個人剛剛斷氣,還沒有冷的時候,雖然就是已經死瞭,但是他的靈性還沒有去得遠,他的身體上碰不得的,因為碰著瞭是很難受的,他還覺得著的,覺著瞭難受,他口裡雖不會說瞭,但是他心中一定是很發火的、很怨恨的,那剛剛死的人一發瞭火、一動瞭怨恨心,就不但不能夠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還恐怕要墮落到毒蛇、惡獸那裡去哩。所以一定要等到他的身體冷透瞭,才可以去揩他,搬動他、或是替他換衣服,這也是很要緊的,不可以不牢牢記著的。若是時候長久瞭,屍身的臂和腿硬瞭,不能夠把他彎曲轉來、穿衣服上去,可以用熱毛巾搭在臂彎和腿彎內,隻消地過一刻,就會發軟瞭、好穿衣服瞭。

(13)即得:“即得”二字就是“立刻能夠得著”的意思。有的人說道:西方極樂世界隔開我們這裡有十萬億個佛世界,這樣的遠,就是走幾千萬年,恐怕也還走不到,怎麼能夠立刻就生到那裡去呢?要曉得一個人的心量,雖然有限制,不能夠象佛菩薩那麼大,但是已經很不小瞭,所有十方世界完全在自己心中,所有種種形相,都是從自己心中現出來的,所以那怕隔的再遠些,隻要心一動,就已經到達那邊瞭。

譬如一個人,從前出過遠門的,現在想起那個地方來,心中就清清楚楚的,象在眼前一樣,還有,從前的書中說,有人做夢,覺得到瞭一個地方去,看見種種東西,後來隔開瞭多少時候,真會尋到那個地方,同夢中所見的竟然一些也沒有兩樣。可見得那個做夢的人,實在是到過那個地方去的。往生的人,同這兩種情形差不多的。

要曉得一個人的身體,都是前世的業報。念佛是一種清凈的“業”,修瞭這種“凈業”,到瞭後世,就自然應該受“凈土”的福報。(“凈土”是清凈的國土,就是“西方極樂世界”。)況且還靠瞭阿彌陀佛的願力來接引他,所以隻消動一動念頭的功夫,就能夠在西方極樂世界現出相來,這就叫做“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