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佛教>誰不想做個健康的人?隻是心病太多!

誰不想做個健康的人?隻是心病太多!

時間:2019-06-22 11:39:13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佛教

健康是每個人都渴望的,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健康是什麼。健康不隻是說身體強壯不生病,也包括心理、環境都安適的狀態。現在,很多人的疾病都是先從心病開始的,具體包括兩個方面,由心病轉到身病、由身病轉到心病。

一種是心病轉為身病,就是說精神上的病轉到瞭身體上。比如說,現在世界上有許多生存的壓力、煩惱,而壓力是疾病的根源,它能使我們身體內的毒素增加;有些事情放不下,甚至一直很焦慮,或者自己的很多夢想還沒有實現,這些都屬於精神上的負面因素。當身體累積的負面能量達到一定的程度時,疾病就產生瞭。現在醫學上有很多證明,負面情緒會影響健康,壓力、憂鬱可能會導致心血管疾病或者惡性疾病。

還有一種,就是由於年齡大瞭,身體衰老,心就自然地跟著年齡轉變。身體一旦產生各種生理變化或者疾病,精神也會不健康,心就會生病,這是從身病轉到心病。身體上的問題,我們可以通過科學治療獲得痊愈,但是還有一個很多醫生都不能控制的方面,就是從精神上轉到身體上的病。醫生隻能治療身體上的疾病,但是不知道怎樣解決心病。

如果學習佛的慈悲和智慧,調整心態、管理自己的情緒,減少抱怨和生氣,身體的疾病會治好,精神上的病也能治的好。這樣,你活在世間就跟別人有完全不同的境界,身體健康,精神也健康。修行佛法的好處就是這樣的,不但能獲得暫時的健康,也能獲得今生與來世的安樂。

為什麼精神會生病呢?在傢庭和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根本不是難題,更難解決的是自己浮躁的心。我們很擅長不斷地重復煩惱,總是被欲望牽著走,愛做白日夢。我們經常考慮的那些事,很多都是不可能發生的,但總是因為想得太多,焦慮、苦惱、失眠,很多人用酒精來麻醉自己,喝安眠藥才能睡覺。一直這樣下去,身體跨瞭,精神也崩潰。這就是現代人的精神疾病快速增長的原因。

物質條件越來越好,生活應該越來越開心才對,但是為什麼容易怨恨發脾氣、抑鬱焦慮的人卻越來越多呢?為何我們總是被負面情緒控制?難道經濟發展有什麼不對嗎?不是。而是在物質發展的同時,我們的精神發展沒跟上,慈悲和智慧沒有發展,所以很多人有錢之後更貪婪,做事更過分,不考慮別人的痛苦和感受,一心隻想著賺錢。

我們的生活沒有幸福感,就是因為缺少智慧和慈悲。慈悲不是普通的善心,善心人人都有,但善心不代表慈悲心,還要有智慧。如果沒有智慧,即使我們很善良,也可能會為一件事,煩惱一輩子。比如,你借給別人一百萬,如果有一天他不還瞭,你對他的善心就沒有瞭,還會把他看成敵人。

學到佛的智慧之後,我們的思路會非常清晰,能控制自己的情緒,生活輕松自在,很多事都能微笑著面對,外在的得失也影響不到內心。佛法就是把慈悲和智慧運用在生活中,生活上的煩惱和困難都能在佛法中找到答案,非常全面。就像得瞭一個嚴重的病,不去治療,一直帶病上班、生活,會很痛苦啊?如果能診斷出病因,對癥下藥,病就能痊愈,生活不是更好嗎!

身體和心是分不開的,身病會影響心情,心態不好又會加重病情。如果精神力量很弱,經常焦慮,有些小病會轉為大病。學佛的好處就是,通過不斷的禪修、學習,清凈自心,少欲知足,越來越開心,很多小毛病自然就會好。

佛在《藥草喻品》中講,如來的教法就是藥,對相應的根機說法,對癥下藥。“藥”是指醫病的藥,“草”比喻俗世的眾生,佛陀以藥草作為比喻,醫治眾生的身與心病。所以,首先要知道自己生病瞭,而且有遠離疾病的決心,還要找到合格的良醫,醫生對癥下藥,然後我們還得把藥實實在在的吃下去,才有康復的希望;精神的疾病要依靠一位具德的上師,給予我們相應的法,然後我們要按照方法去實修,最後才能恢復精神的健康狀態。

假如,精神方面和物質方面得到共同發展,人們心中有信仰,有滿足感,有慈悲心,沒有人為瞭自己的利益去傷害別人,那麼,這個世界會不會更美?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