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隻是一場夢
人生隻是一場夢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小說傢道格拉斯·亞當斯創造的超級電腦“深思”首先提出這個猜想,現在天文學傢已經試圖解答。馬丁·裡斯教授提出“生命、宇宙及萬物”可能隻不過是一臺巨型電腦用軟件進行的模擬。
劍橋大學皇傢學會天<?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
早在古希臘,哲學傢就提出瞭“眼見不一定為實”這種可能性。在科幻作品中,這種可能性也多次出現。可是,許多科學傢對此始終不屑一顧,認為宇宙極其復雜與和諧,不可模擬。
盡管如此,這種想法仍然揮之不去,而且在湯姆·克魯斯主演的《香草的天空》(VanillaSky)和基努·裡維斯主演的《黑客帝國》等影片中也得到渲染。
它還是亞當斯創作的《銀河旅行者指南》(The Hitchhiker's Guide to the Galaxy)一書的依據。在書中,“深思”創造瞭地球及其人類居住者,作為一種巨大的計算裝置,回答“終極問題”。
英國廣播公司(BBC)最近在電臺播完瞭這部小說。與此同時,裡斯也整理文稿加入這場辯論。他承認亞當斯等人描述的世界可能是正確的。
裡斯將在BBC第四頻道下個月播出的《我們仍然未知的》(WhatWeStill Don'tKnow)系列電視片中發表講話說:“幾十年來,計算機已經從僅能模擬非常簡單的模型發展到能夠創造相當精細的虛擬世界瞭。”
如果這個趨勢繼續發展,那麼我們就能夠設計可以模擬我們所生活的這個復雜世界的計算機瞭。”
這就提出瞭如下哲學問題:我們自己能夠置身這樣一種模擬,我們所認為的宇宙可能隻是某種虛擬,而不是確有其物。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自己也可以成為這種模擬中的造物。”
其他一些著名物理學傢和宇宙哲學傢也逐步加入到討論中。其中包括劍橋大學數學教授約翰·巴羅。他指出宇宙有一定程度的微調,從而適於微生物生存。
他說:“比我們略微高級一點的文明將具備模擬宇宙的能力,在這個宇宙中具有自我意識的實體可能出現並互相交流。”
認為生命、宇宙及世間萬物可能隻是一種幻覺的觀點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中國古代哲學傢莊子懷疑自己的一生可能隻不過是一場夢。
二十世紀,這種觀點再次出現。英國哲學傢伯特蘭·羅素認為人可能隻不過是受化學物質或電流刺激的“壇中之腦”(Brainsinajar)。科幻小說傢迅速接受並發揮瞭這種觀點。
可是,有些學者對機械創造宇宙的觀點潑瞭冷水。麻省理工學院量子機械工
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傢愛因斯坦早已指出:“物質、時間、空間乃至整個宇宙,隻不過是人們的錯覺而已。”這是科學為佛教所做的最好註腳。
-
1
-
4
-
6
-
1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