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參老和尚:瞭生死
祝各位道友吉祥!今天要跟大傢講講什麼呢?瞭生死。
我們佛弟子所達到的目的,大傢的目的都是想瞭生死。生死怎麼瞭?因為佛跟我們說,無量劫來,我們在這個六道輪轉,經過無量的苦難,我們現在這一生得到人身瞭,這是極難極難的。就是說人身難得,你得到人身瞭,你要輕輕的把它放過去,那你就再得人身就不知道什麼時間瞭。佛說得人身難,我們已經得人身瞭;聞佛法難,並不是做瞭人都能聽到佛所說的法,乃至於生到佛世,那個福德就大瞭。
現在我們沒有,我們生在是末法時間。末法時間就說這法已經將要滅瞭,所以叫末法。人身難得,我們得到瞭;佛法難聞,雖然是在末法,我們也聞到瞭,聞到瞭不等於你就瞭瞭。佛法簡單說,就是覺悟明白的方法。現在我們都沒有覺悟,也沒有明白。所以說你要能達到覺悟明白,你現在知道瞭要瞭生死。
這類生死、死生,無量劫來輪轉的時間太長瞭。那怎麼樣瞭法?佛說瞭很多的經,教導我們瞭生死方法。所以說八萬四千法門,你從哪一法門都可能瞭生死,但是哪一法又跟你有緣呢?那你讀過佛經,你最喜歡的,那就是你過去所學過的。在八萬四千法門大體說,你學定學慧,或讀誦大乘,乃至現在最方便的是念佛法門,你從中選擇一門;選擇的時候,你感覺它跟你接近,你過去有宿習。
什麼叫宿習?就是你過生學過,今生你遇到瞭非常喜歡,一學就進入,那你就依著這法瞭生死吧!學定學慧,乃至於讀誦大乘都可以。現在我們講的是最方便的是念佛,但是一般的我們的道友,接近念佛的人很多很多,口念,心不念。或者是念的時候,不是心裡作觀想;要觀念,要觀,觀就是想。
不論你學這八萬四千法門哪一法門,但這有個前提,什麼前提呢?生死心切。我們要瞭生死,你生死心不切,你不為生死。所以我們古來的人,“每見他人死,我心熱如火”,聽到別人死瞭,自己感覺很著急。為什麼?“不是熱他人,看看輪到我”。但是你怎麼樣的能夠所謂的瞭生死?就是不生不死,那才叫瞭生死。不生不死,不是說你這個肉體永遠存在,不是這個含義。
說你的心,不是你那個肉體。你這個肉體是物質,不是真常的。但是我們在這個生滅當中,我們有個不生滅的,這個不生滅的是什麼呢?就是我們的心。這個心,在我們以《華嚴經》講就叫法界性,法界性是每一法都有它的體,法法皆通,那性隻有一個。人人都具足這個性,法界性,這個性體永遠不生不滅的。換句話說,你瞭生死,就是你要達到不生不滅,不要隨著生滅轉。
那我們現在一天的起心動念,每一念就是一個生滅,每一念就是一個生死。瞭生死,瞭生死,是你心裡頭瞭瞭生死瞭。怎麼樣瞭法?你自己可以測驗,在這個娑婆世界上頭,所有一切事物,沒有一念你貪戀的。所以我們臨終的時候,有兩句話,“心不貪戀,意不顛倒”。這個“意不顛倒”的含義非常深,你心裡頭從來沒有顛倒妄想,就是能夠制心一處。
制心一處,我們依著華嚴教義講,就是你心能夠把它觀想,達到你的自己的真心。現在我們用的都是妄識,不是真心。心遍一切法,就是咱們所說的明心見性。例如禪宗說明心見性,是不是瞭瞭生死瞭?明心見性的時候,他可以再進修。這個修是依真而修,不是妄。咱們現在用的都是妄識,不是真心。等你能夠認得你的真心瞭,所謂明心見性、瞭生死瞭;瞭生死瞭,一切生滅法所不能染,一切垢污所不能染。
你有沒有驗證你這個心?你自己可以驗證瞭。現在在這個世間事,無論任何的事情,你沒有貪戀,你沒有顛倒。咱們是這個心,都在這個貪戀顛倒當中,明明是假的,你把它當成真的;明明是生滅的,你把它當成真實的,這統統是顛倒;等你達到不顛倒瞭、認到真實瞭的時候,那就見性瞭。禪宗說明心見性的時候,就是咱們驗證咱們,看你對一切事物還有沒有貪戀心,有沒想得到歸為己有,連你自己肉體你都不認為是自己的。如果你這個心跟你的肉體分開,就是你的精神跟你物質兩個是兩回事情,你分開瞭,那你自己就知道瞭,你的生死就漸漸瞭瞭。為什麼?你的一切的心,就為你的身體給你栓住瞭,你心就不能明白。不能明白就不能瞭,不能瞭,生死怎麼瞭呢?
說明心者,你認得一切法,一切法無不是心,在我們迷的時候沒有,就是心也不是你的心。所以在禪宗他幾十年,就要明白他的心。但是要依著華嚴境界,無一法不是心,無一法而非心。你證得瞭明白瞭,法法皆是心。但是你不明白的時候,沒證得的時候,完全不是的。
怎麼樣來理解法法都有它的自性?這個自性性本是一也,就是一個性。咱們雖然這屋子幾十個人,心是一個。那個心,不是我們的妄想,不是我們的分別,也不是我們知識,不是學來的,是人人本具的,就是佛經上說人人皆具有佛性,都是迷掉瞭。人人都具有佛性,人人都不認得佛性,等你認得你的自性瞭,你知道你的性體瞭。怎麼樣來證明你認得呢?咱們說極簡單的話,對這個世界上,沒有一件事物你有貪戀的。無論遇著什麼,沒有貪戀。你沒有貪戀瞭,你的思想、意識它不顛倒。到你“心不貪戀、意不顛倒”的時候,這個時候你就明白你的心瞭。有貪戀,有顛倒,你明白不瞭你的心。
舉個簡顯的例子,當我們病苦當中很厲害的時候,醫生要給你開刀,他先給你打麻藥針,把你神經麻醉瞭,但是讓你神經跟肉體分開,但對你肉體割瞭幹啥瞭,你都沒有感覺瞭。你能不能不打麻藥針?就沒有經過醫生打麻藥針,他來開你的身體,你的心跟身體分成兩個,達到這種。我跟你講這個問題,曾經有人問我關聖刮骨療毒,我說他那忍耐的,他不是明心。隻舉他一個例子,關聖帝君瞋心非常重,例如說他對劉備很忠誠,這個是個心,貪心很重,瞋心很重,他好名,那算明心嗎?那不是明,忍耐,那叫一種剛強。
當我們這個所說的,能夠把這個肉體跟心靈上分開瞭,不要打麻醉針,你能觀想這肉體不是我瞭,這個心跟肉體不是我瞭。要在這個時候,你肉體死亡瞭,你心跟著能死亡嗎?咱們經常的說話,說精神不死。精神是不死,你掌握不瞭精神,因為你被精神支配,你不能掌握精神;等你能掌握精神瞭,你把這個精神變化瞭,這就是我們佛教所說的,明心瞭,見性瞭。光明瞭還不行,能夠指揮它,那它就能為我所用。就像佛似的他能用,他能明心見性,能度眾生。我們經常說開悟瞭、明心見性瞭,距離很遠。釋迦牟尼佛是夜睹明星的,在那坐禪,那他明瞭心就證得果瞭,產生的無量妙用。我們中國的歷代祖師說是明心見性瞭,還距離很遠。乃至我們的六祖,他明白一切諸法,明白到什麼程度呢?明白瞭一切法無我,明白瞭一切法空,不但明白,他能轉化,能夠運用它。
我們也知道,我們知道是學來的,我們沒得受用。我舉一個例子,佛經說的“有覺覺痛,無痛痛覺”,你這個覺得痛的這個覺,不痛,感覺痛的,是感覺肉體哪部分痛,但是能感覺的感覺不痛。這大傢不妨試驗一下子,當你很痛苦的時候,你讓你的精神心跟你這肉體分開,你能夠有一分鐘乃到十分鐘,那就很好瞭。不要麻醉,那個神經不麻醉,你能作得瞭主,能夠使它痛苦你不感覺痛苦。但是這個最初開始是忍受,有時候你忍受不瞭,但是你要分開瞭就沒事瞭。這種神識跟肉體兩個分開,就是精神跟物質兩個分開瞭。
我們現在分不開,我們這肉體被我們精神支配,那你一舉一動當你指揮不瞭的時候,你知道精神指揮不到物質瞭。有的幾位道友說我今年精神很好,其實去年年底很不好,我曾經到有一段時間,我這個心想讓我胳臂端一碗水,不行瞭,我胳臂就抬不起來瞭。一個胳臂抬不起來,渾身都不能動,腳想動一下,動不瞭。
那我心裡想這回完蛋瞭,它要不死,或者是變成植物人,變成癱瘓瞭,我就用力的來沖動沖動。我是夜間一點鐘開始,大概經過三個多小時,到四點多鐘我才能夠下地,這個在床上才能動起來。在一點鐘我想喝杯水,心裡能動,突然間這個手指揮不瞭瞭,就是你的心不能指揮你的肉體。心臟很靈活的,肉體很死,已經衰歇瞭,它不聽你指揮瞭。假使我們能夠把這種功夫用到瞭,那你肉體的死跟你精神完全是兩回事瞭。肉體雖然死亡,你心靈並沒死。
修道的人就要修到心靈不死,等到你能心指揮肉體,肉體聽你指揮,那就我們佛教講叫神通瞭;神通瞭,能可以使它心靈指揮肉體不死。例如說我們在五臺山,過去的唐朝時代有個高峰妙禪師,他的壽命已經盡瞭,壽命盡瞭就是鬼來抓他來瞭,黑無常白無常來抓他。抓他,到這個五臺山上找不著他,沒有。無常鬼就跟那個土地說:高峰妙就住在這,怎麼不見瞭?他說;他現在入定瞭。大傢就知道我們修禪定的定,那個禪定是精神跟物質分開,精神完全能指揮物質,讓它死就死,讓它活就活。
我剛才說這個,也是說精神能指揮物質。因為那手體它突然間就不能動,這是物質;但你心裡很著急,那你就用功夫,你把它沖動瞭就能動瞭,這個是心指揮物質。你這手一舉一動,你腦筋一點一滴的活動,那都是心。小鬼問這個土地,土地說他在,但是他有貪愛,並沒有真正的完全瞭生死。他說他有一個缽,缽就是缽多羅,缽多羅就是我們和尚所說的飯碗,我們的飯碗。他這個飯碗是皇上賜給他的,就是他心中對這個碗非常貪愛,對這個缽非常貪愛,有貪愛就放不下瞭,走不瞭。這小鬼到那一扣他的缽,他就在那坐著沒動,因為它連著他的心,他愛這東西,他動心,你一動他那個,他心就往那一看,這小鬼一鎖就把他鎖上瞭。高峰妙禪師一看,我壽命盡瞭,無常來拿他來瞭,他知道我自己已經離開生死瞭。他就問這小鬼,他說:你們怎麼把我抓住的?祂說:你是假修行,不是真修行,你還有貪愛,我們一扣你的缽可就把你逮到瞭,你一貪愛就逮到瞭。這是個公案。
我們從自己想想,如果你這個世界什麼掛礙都沒有,誰也逮不到你,那就叫解脫。你有一樣貪愛人事放不下,你解脫不瞭;換句話說,你走不瞭。我們所以這痛那痛、這病那病,就因為解脫不瞭。這一類事情很多,我就拿我自己做試驗吧。我在八十歲,在我們臺灣彰化秀傳醫院開刀,那天開瞭八、九個小時,開完刀之後瞭,我開刀的醫生他也皈依我,是我自己皈依弟子。他說:我不敢欺騙師父,你活不到五年。我說:怎麼是手術不成功嗎?他說:手術不成功,你現在就死瞭。
他說:手術成功,像這個病成功之後,你就好瞭,你最多也就是五年瞭,因為你一天把那腸子抓出來洗腸子。我現在十五年瞭,超過他說的瞭。在一般的我們這種病,在美國、在日本叫造口貴族。怎麼叫造口貴族?每天要洗多少次,還得有護士小姐,每天那個紗佈、紙,就這個浪費的錢,我們一個窮和尚哪有這個力量。同時宏覺法師他也幫著想辦法,用袋子系完瞭把它洗上,那個還是氣味很大。我現在走哪也沒得氣味,我這十幾年也這麼過來瞭。
一切事物就是它會轉化的,不是人傢說怎麼樣就怎麼樣,你自己想辦法把它轉化。這個肉體跟你的精神,在我們佛教講的心,就是怎麼瞭生死。瞭生死是瞭的是心,不是說你肉體。你能叫它永遠不老?你也不是妖精,妖精才差不多,它就是要老的、要變化的。但是這個變化當中你有個不變化的,這個大傢可能都懂,我們佛教弟子都懂,你的心跟物質是兩回事情的。
但我們佛教、我們學佛的人講求是那個性,你那個性跟肉體。性是主體,有來個什麼相它就做個什麼相,它是隨緣的;性不是隨緣,性體隨緣而變一切相。變人、變個啥,那叫業性,隨你所做的業,就造成瞭種種的樣、種種的形相;你把業消失瞭,沒有瞭變化,沒有瞭。“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不管經過多少時間長短,你做的業它不會消失的。你要還瞭,就沒有瞭。不還,永遠跟著你,不論什麼時候遇到,你的業緣遇到瞭一定得還債。就是你不做沒有,一做瞭絕對有。那叫業性,這個性跟你那個體性的性是一個。業性本空,沒有,唯心造,能造業的是你的心。你要把你心轉化瞭,妄心消失瞭,業還存在嗎?所以說心也亡瞭,罪也消瞭,心亡罪滅兩俱空,那你就成瞭,這才叫真懺悔,真正的懺罪是這樣懺的。
不過我們現在要講《占察善惡業報經》,用地藏王菩薩告訴我們的方法,他做的方法去懺,這個方法就是一個懺罪的最明白的方法。
我在這補充一下,我們好多道友說佛法,佛法是什麼含義,有一般初學分子不大理解的。佛就是覺悟的覺,知覺的覺。那我們利用那個佛像幹啥?那不是佛,那是覺悟的形相而已。那是覺悟的形相,那不是真的。佛就是覺悟,覺悟瞭就是明白。什麼明白瞭呢?性。性原來都明白,像佛性、眾生性、一切性平等平等,隻是一個,沒有很多的,你這樣來理解佛。佛就是覺的,不是形相。法,覺悟明白的方法,你學一切經論就告訴你,你從這個方法上,你能達到覺悟明白。覺悟什麼?覺悟人生,覺悟一切法,覺悟因緣,覺悟因果。等到真正的實在徹底覺悟瞭,就叫明心見性。覺悟你自己的性,把你這些妄心都把它放下,說“狂心頓歇,歇即菩提”,就是這個含義。
但是你用一個明白的,就叫智慧,來指導你的生活,來指導你的學習,來指導你的行為,這就叫佛教講的明心見性之後,而後起修,不是盲修瞎練。為什麼明心見性還要修?明心見性隻是理上,事上還不行的,你還得一行一行的去練。六祖大師他沒讀過書,他不認得字,他能講經,得你給他念,你把經文給他一念,他就給你講瞭。你可不會他那麼講,因為你沒有那明心。在佛經上講的,所有《華嚴經》講得最清楚,事跟理,事法界、理法界,明心見性是理法界。大菩薩為什麼要學五明?不學不會,那是事,事跟理不能混淆的。等到文殊、普賢、觀音、地藏,他達到瞭理事無礙瞭,用理來成事,把事都轉變成理,理能容事,事能顯理,這在我們《華嚴經》上叫理事無礙法界瞭。
我剛才所講的那些個是從理上來講,我們可以修道,明理瞭,把我們的肉體跟心靈分開瞭。你能不能把你肉體來用你理把它轉化呢?一般的修道的沒這個力量。如果你讀《地藏經》,地藏王菩薩把千百億無量世界的化身都集合攏來,就是他一身,一身化無量身,那就是把理變成事,事又回歸理,這個在《華嚴經》上叫理事無礙法界。達到理事無礙瞭,再進一步,每件事都是全事是理。那件事本身就都是理,事事都是佛,理變成事,事能變成理,那就事事無礙。所以佛在一切事物上都能夠沒障礙,沒障礙的就是通。咱們經常講神通、神通,為什麼通要加個神?我不曉得道友想過沒有,為什麼通上加個神,神通?神通就是你那個智慧的性體,你那個心的慧性是通的,沒障礙。因為你慧性沒達到那個境界,沒達到境界就有障礙,什麼時候你修道能達到那個程度瞭,你就瞭瞭。
所以從這點說要瞭生死,你先把生死瞭瞭,這是第一步。因為你活幾十年,畢定最後還要死,你不能轉化。為什麼阿羅漢他不敢發大心?因為羅漢隻要一受胎,它就把他迷瞭,叫隔陰之迷。大菩薩沒有。羅漢他就怕,一到人間瞭,一迷瞭之後,他那慧性就失掉。但是他很快就能恢復,等他什麼時候修練的不被迷瞭,不被迷瞭他就不受報的意思,不受報瞭,那他可以去行大菩薩道瞭。羅漢有隔陰之迷,因有這種原因的。所以說神通妙用,要是不到究竟的神通妙用,一般那神通妙用沒有,等你到修到有神通妙用瞭,你才生死無所謂瞭。大菩薩來這受生受死像遊戲一樣的,咱們不行,因此我們要瞭生死,瞭生死是第一步。
我剛才說這個要說清楚一點,不然大傢混淆瞭。羅漢、二果聖人,他能夠斷分段生死。他在這個變化,變易生死他還沒有進入,所以他恐怖,有恐怖。他怕他利益眾生的時候,在變易生死的時候,他克服不瞭的,他怕再墮落。其實不會的,大菩薩就是變易生死,隨什麼事物他可產生變化,他的生死是變化的,變化就是自在的。現在我們凡夫這個生死是業報生死,我們要瞭生死,把我們這個業報先瞭瞭,這個是障礙重重。因為我們一在生死當中,我們有恐怖,修不成道業瞭。大菩薩無所謂,大菩薩當遊戲,他度生要需要的時候,他就能夠示現。但我們凡夫不行,凡夫第一步你先得把煩惱斷瞭。我們現在瞭生死就是瞭的分段生死,讓他能夠相續不斷的修。
一身成佛這個不可能。經上是這樣說,像《法華經》龍女即身成佛,善財童子也是。那也是無量生,這是從頓的方面講。佛教為什麼說小始終頓圓,是五教,四教叫藏通別圓,為什麼他這樣跟你分別?到什麼位子說什麼話。佛教裡頭果位很嚴格的,是從你的惑業,斷惑的來分析你所證得的位子。你如果是超越的,你得有超越的智慧;你沒超越的智慧,你降伏不瞭的,你有超越的智慧才可以。因為我們這個凡夫,你現在第一步你得把分段生死瞭。所以說瞭生死、瞭生死,就是先把分段生死瞭瞭。瞭瞭分段生死瞭,你才能夠自在;自在瞭,你才不不會受世間的財色名利一切的污染把你染污,這就叫解脫。就是你的心量大瞭,你的看問題,乃你身受不同。
如果是我們現在你鍛煉你的功夫的話,你對世間相,你還有貪戀沒有?你有一念貪戀,一念貪戀你就走不瞭,就是你的業把你系縛住,你想解脫解脫不到。說我什麼貪戀都沒有瞭。什麼貪戀都沒有瞭,你已經成瞭。任何這個世間上沒有貪戀,那你意就不顛倒,你不要生極樂世界瞭,這個世界就是極樂世界。所以說土,生到什麼地方,凈不凈;不是土凈不凈,是你心凈不凈。那為什麼我們還要生極樂世界?因為那個地區不同,沒有染垢,你到那去業不會增長,隻能消失。這個世界不行,他業會增長。你在這個世界千絲萬縷的連系,你沒辦法解脫。所以到那個世界方便一點,這是方便善巧。如果你在這個世界上,你根本都解脫瞭、都瞭瞭,那不在乎你生什麼地方,也不在乎什麼國土。
就是萬法唯心,就回來原來的,或是咱們原始開始講的時候,我們要想瞭脫生死,你還得從心下手。先斷見思煩惱,見思煩惱斷瞭,分段生死瞭瞭,乃至於菩薩的變化生死,那你還得斷塵沙惑,斷煩惱。佛教講的教義不是籠統的,非常詳細。例如說我們所講的六祖大師,大傢都知道瞭,大徹大悟,他得瞭根本慧,那方便善巧慧還得學。菩薩要學五明,那得到那個位子。你得方便善巧慧,你要度眾生的時候,要有很多方便善巧,不是一成不變。就像我們一個現在的大學分科分得特別多,為什麼?它每一門有每一門的知識,你沒學,沒學你就不會;等你達到根本智瞭,那你學起來就方便瞭。說你開瞭悟瞭,大徹大悟,你再學,那你學佛法,你一學就通瞭。那叫世間相,方便善巧,方便善巧慧又跟你根本智慧結合起來。
我們剛才說的瞭生死,你有根本智就瞭生死瞭。那大菩薩要行菩薩道的時候,你要度眾生,眾生千千萬萬的、種種類類的,你度哪一類眾生示現哪一法。我們這所說的大菩薩,我們所熟悉的觀音、地藏、文殊、普賢,他都有他專上,大智、大慈、大悲、大願。為什麼要這樣分?他有偏重,並不是說文殊師利菩薩沒有悲,當然有悲大悲。那文殊菩薩不能到地獄度眾生去?照樣可以度眾生去,他有他偏重。懂得這個偏重,就像咱們一個大學的老師,你們別的科他也能懂,但是不是他偏重的。
這個懂得瞭,就是學佛也如是的。為什麼現在是專講念阿彌陀佛的?說他是六根普被的。你別的定慧你修不成的時候,你念個阿彌陀佛,第一步生到極樂世界,瞭瞭生死瞭,不在這個世界輪轉,是安定的。這也就是方便善巧的意思。但是我們第一步,一定要先把這個肉身的第一步的生死瞭瞭。你現在的肉身你先斷,或你貪心特別重,你要斷貪心。說你遇事愛發脾氣,那就鍛煉你的瞋恨心。瞋恨心,我剛才跟大傢舉例子瞭,關聖帝君他瞋恨心特別重,而且好名好得厲害,他好名好得特別厲害,名節。所以每一個眾生他偏重於什麼,那你跟你自己,感覺你自己偏重什麼,你就從這一個部分下手。
最好我們先把第一步瞭瞭,瞭瞭第一步就是瞭生死,這個瞭生死是分段生死。還是念阿彌陀佛,先瞭瞭分段生死。因為它能夠使我們繼續相續,如果你沒這個本事,沒這個智慧,那你頂好念念阿彌陀佛,不去發利益眾生的大願,等我到極樂世界再回來吧,有那本事瞭。現在我聽到的很多大菩薩,一發大願要學文殊、普賢。為什麼?他可以滿足他的貪瞋癡。明明的在搞貪,他說他是大菩薩,你能相信嗎?你們都不要貪,給給我。這樣子能成嗎?不成。你得先斷瞭,一步一步的。你感覺你哪一門深,你從哪一門動手。你自己知道,每個人都知道的,這個智慧都有。我哪門放不下,我就先從哪門入手,把這門修好瞭,別的漸漸就通瞭。那麼我們自己選擇不到,歷代祖師給我們選擇的,還是念佛好,穩當,穩當。這個是假他力。
我們到瞭美國最近提倡念《地藏經》,我提倡念《地藏經》也有我的原因的。我們眾生造的業太多瞭,都是下地獄業,先念念《地藏經》吧!先把地獄災難免瞭,完瞭做瞭人,能做人就繼續修瞭。所以你修地藏法門的,你可以不失於人身,地藏菩薩的加持你;修念佛法門的,你可以生到極樂世界去,不墮落娑婆世界去。但是這個別的師父說都不如你自己,你自己想,你對哪一法門接近。或你愛學學經論,你從智慧門入手,那就學經論。你膽子放大一點,我就是利益眾生,生死我不怕,讓它轉去吧!都有眾生,轉到哪兒我利益眾生,你就發這個大願。
膽子大一點,願力大一點,一切無畏去。度眾生,下地獄,地獄也有眾生,我就下地獄度眾生去瞭。像我住監獄的時候,我就在監獄想,人生來就是住監獄的,在監獄裡講也一樣。但是你隨遇,隨遇著什麼因緣,你發什麼願,這個比較好。完瞭,你自己在學佛來,你從每個宗你都涉獵一下。我們現在道友都是知識分子,當然你都看過很多經,你看哪一個對你最深入,你自己就深入下去。深入下去不是淺顯的瞭,這個沒自己的。因為現在沒有這個,沒有這樣的善知識,知道你無量劫的事,跟你一說你就開悟瞭,這個善知識還沒有,還有我們緣也沒有遇到。你修一個法門,不論你修哪個,修地藏,修屬於觀音系統的修觀音法門,你會在夢中得到你的本尊加持你,我想這個大傢多少都有。
所以在你修行當中、學道當中,隻有一個,一定得下苦功夫,悠哉悠哉的進不入佛門。這個意思大傢懂嗎?不論你學哪一門,你必須得鉆進去。就是你們大學裡頭,你入哪一科,你要想悠哉悠哉的,混一張文憑可以,你要想拿到真技,學到實際本事,完瞭你才有創造發明,那你得下功夫。我說這意思,就是你學凈土法門也好,修止觀法門也好,學密宗,隨便你學哪一門,你必須鉆進去再鉆出來,那才能行。你現在不深入,不沉入到底去,你在浮浮面面,你學不到的,學到是調皮的。有些個從行入手,有些個從讀誦入手,有些個從參禪靜坐入手。那你看你喜歡,這個喜歡就你前生的、多生的累劫來的個性。那你學個熟的好、學個生的好?當然你學熟的好,容易、快,容易進入,生的不容易,就這個意思。
現在的善知識沒有人看到你的無量劫,或者八萬大劫。佛在世的時候,舍利弗、目犍連隻能看到八萬劫,八萬劫以後的以前的他就不知道瞭。那我們現在連舍利弗、目犍連,這樣的大善知識,證得阿羅漢瞭,你很難得遇到。有沒有?有,文殊、普賢、觀音、地藏都在世間。但是你自己有沒有這個德?有沒有這功力?你能遇到他遇不到?遇到你也不信。如果你讀《普賢行願品》,普賢菩薩告訴你的話,你信嗎?很多的道友們讀經,你讀的《普門品》,觀音菩薩就是如這樣度眾生的,你信嗎?
因此我最後祝福大傢,你先檢驗檢驗你的信心。我們很多道友凈說大話,信心還沒有。是不我這話過分一點?信心有標準的,不是隨便說的,你信到什麼程度,你自己可以對照一下。信心瞭,說我有瞭信心瞭,什麼樣標準算有信心?覺知前念起惡,止其後念不起。我前念起個不好的念頭,我馬上就截斷瞭,絕不相續,決沒有第二念,叫入信位瞭,有信心菩薩。有很多說大話,大話可以說,說我是菩薩。你說你十地,你說你是佛,也沒錯,那是本具的,本具都是佛,不是你現行,得有作用沒有。
遇著煩惱瞭,遇著病苦瞭,生老病死現前瞭,或者愛別離、怨憎會、五蘊熾盛、求不得,在這些個苦難現前時候,你泰然處之,根本像沒這回事似的,你入瞭信位瞭,那不是隨便說的。當你覺知前念起惡,你自己心裡一動念,念頭不對,馬上停下來,能信三寶,信加持力,你已經進入信位瞭,不是沒標準的隨便說的。從十信滿心進入初住,這都是華嚴境界的,我是按華嚴境界說的,你進入初住的菩薩,他能到一百個世界示現成佛,你有這個本事嗎?沒這個本事,你初住沒進入。初住到十住,初行到十行,初回向到十回向,這一共三十個位子,你自己可以對照一下,你在什麼位子上。
佛經好像說得很籠統,不是這樣的,非常標準。從什麼來地方定呢?從你斷惑。我對什麼都不迷瞭,所以你對什麼都沒貪戀,你已經生極樂世界瞭,那你意不會顛倒,心不貪戀,意不顛倒。但有一念的貪戀,我剛才跟大傢講那個,他一貪戀他那個缽,那個老和尚一貪戀就不行瞭。但有一貪戀,你走不瞭。誰系著你?你自己系縛你自己。如果你什麼貪戀沒有,那名與利、是與非;特別是是非,我們經常的說你那個事不對。就沒有個對、不對,對、不對就是和非,你心沒有是非。所以自己能檢查的,自己驗看見自己信心到什麼地步,你可以檢查。覺知前念起惡,止其後念不起,覺知一念善心所生,讓它不斷的增長。這兩個是相反的,惡你止,善讓它增長,這個很清楚。
因為每位道友你想瞭生死吧?想求生極樂世界吧?你就驗察你的心。如果你心還有起不好的念頭,還有因為一點小事生煩惱的,你哪也去不瞭,你頂好在娑婆世界把業先消瞭。你鍛煉磨煉,讓任何事都不煩惱都不動心,那就心不貪戀瞭,你意也不顛倒,你入佛門瞭,這才叫真正入門。不是成就,心不貪戀,意不顛倒,這樣你才能夠進入佛門。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