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佛教>從前沿科學量子糾纏中透視因果律及業力

從前沿科學量子糾纏中透視因果律及業力

時間:2019-06-22 19:02:28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佛教

量子糾纏說的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次原子(小於原子的微粒子),一旦發生過直接的關系,彼此之間就會建立穩定的關聯,並由此組成一個系統。在這個系統中,它們互相影響,如果其中一個次原子發生某種振動,與之關聯的其它次原子,哪怕相隔十萬光年,也會感應到,從而發生相同的行為。

量子物理學傢們在實驗室中觀察到,這種量子糾纏現象完全不受空間、時間的限制。

按量子物理學所說,我們世界中的一切都是能量。不論物質還是意識,都是能量。它們是能量的兩種表現形式。

不是隻有五感直接可以感受到的開水、暖氣等才是能量,電、磁、宇空中的反物質等也是能量,人的思想、念頭、自然界裡的神鬼等也看不見、摸不著,但仍然是能量。

就我個人而言,我更青睞於使用生命能量這個詞,即無論物質還是意識,本質都是生命能量。相對精細的生命能量是高頻振動,表現為意識這一存在形式;相對粗重的生命能量是低頻振動,表現為物質的存在形式。因為同質,所以物質與意識之間能相互進行轉化。物質可以轉化為意識,意識也可以轉化為物質。前者是佛教所說的心為物轉(或心隨境遷),後者是心能轉物。

如果參考佛教的說法,認為一切的本性是空性。這個空性,轉化為現代語言來表達,就是整體性存在(即至一生命)的本質屬性。它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卻始終存在。

這和量子物理學傢所言稱的能量是有很大的交集的。但由於定義的緣故,目前還不能把空性直接等同於能量。除非量子物理學傢們認同瞭佛教的空性所言指的。目前,隻有最前衛的量子物理學傢明確承認物質與意識是一回事。波粒二象性中相對不確定的波(比如光波、聲波等波)有類於意識,而相對確定的粒子有類於物質。

1、為什麼會有因果律?

因果律說的是任何事物都不會無緣無故的出現和消失,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

物理學裡有一條能量守恒定律,認為能量既不會憑空產生,也不會憑空消失,它隻能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其他形式,或者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在轉化或轉移的過程中,能量的總量不變。

物理學裡還有一個牛頓第三定律,認為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

綜合這兩條經典物理學定律(經典物理學裡的能量僅限於指物質),我們可以推導出物質界的因果律。我們可以看到,量子糾纏現象非常吻合因果律。

因為意識也是能量,並與物質可以發生轉化,所以,在意識領域,因果律也有效。

因果律在佛教中被細化為十二因緣和六道輪回。這兩個是佛教最基礎的理論。它們共同闡述瞭人的生命現象在不同階段是怎樣流轉的。

我認為因果律是宇宙中一個具有高度智慧的制度設計(即一個宇宙的遊戲規則),它極其簡單,就是整體的合一性(對全一系統而言,是恒永的轉移和穩定)和個體的回授性(對個體系統而言,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但其中包含瞭絕對的平等、自由。

2、業力是怎麼回事?

如果反觀我們自己,就會發現,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次原子轉換器。不是身體在轉化物質性的次原子,就是心、頭腦在染污或清潔意識性的次原子。這個轉換器的核心,借用佛教的詞匯,就是我們各自的阿賴耶識。阿賴耶識是一個強大的數據庫,我們所造的每個身口意信息都被作為一粒種子儲存在阿賴耶識裡,即便我們對此存儲動作一無所知。

從量子糾纏的視角看,每一個經由我們身心的次原子自然地就與我們的個體存在組成一個系統,並註定與我們阿賴耶識裡的對應種子互相影響。

比如我們罵人時,那些被臟話染污的次原子們雖然跟隨宇宙中滾滾的次原子洪流離開瞭我們,但已經與我們的系統(阿賴耶識中的種子們)建立瞭終生的聯系。當這些次原子被其他人使用時,就會帶動我們的種子做相應的反應,這就表現為我們挨別人的罵。

同理,如果我們做瞭件善事,我們將收到一個福報,當最初曾被我們的善意熏染的次原子們被別人再次強烈啟動之時。

由此可見,業力隻能承受,而不能被抵消。

也就是說,當我們遇到一個倒黴事時,這是惡有惡報的體現,說明我們先前幹的壞事回饋(共振)到我們自己身上來瞭。此時,唯一消業的辦法就是承受。承受瞭,不抵抗瞭,表示終止,畢竟最初業的發出者是自己,並非表面上在找我們麻煩的那個肇事者。但如果我們很切片式地看問題,認為是對方有錯,從而抗拒接受這個惡報,也就是采取以牙還牙的行動,去找尋、找補所謂的“公正、公平”,那麼這就相當於又藉此種瞭一個新的因(種子),未來條件成熟時,又一個倒黴事將會降臨在我們身上,也就是惡報再次找上門瞭。

所以,承受認栽(其實是認錯、改過)是最聰明的瞭業方式,而抗拒復仇是最愚蠢的方式,這不是消業,是繼續造業。那我們的業還有完瞭的一天嗎?

如果夠聰明的話,當別人難為我們、“迫害”我們時,要很高興地承擔,因為這是唯一的消業機會。要把對方看成逆增上緣的恩主才對。

3、為什麼身口意都造業?

身、口都是行為,屬於物質性的;意是思想,屬於意識性的。因為物質和意識都是生命能量,所以不管是付諸於行動,還是僅僅起心動念,都已經對微觀層面的次原子們施加瞭能量擾動,相當於已經播種下瞭因瞭,那麼,造業(吃後果)就是不可避免的瞭。

懂得瞭這個道理,我們就應該改掉凡夫“重果不重因”的積習,學習聖人“重因不重果”的作風,管好自己的身口意。不僅是不做壞事,還要不說壞話,不起壞念頭。

那麼好壞的標準是什麼呢?對於至一生命有利的,便是好;有損於它的,便是壞。對自己有利而損害至一生命的,可並非好而是壞,施“壞”者會受到惡報。所以,人的動機對於業力的產生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4、為什麼我們不覺得“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因為我們認識不到生命的本質是至一生命,我們以為個體生命就是一個極限。所以我們不會從至一生命的角度,從宇宙整體的角度看問題。我們隻有局部的視野,隻有“我見”。而次原子們是在整體中(這個整體還是無限的)運動的,以我們的有限,根本看不出哪個果報對著哪個因的種子。

另外,我們的肉身隻有區區幾十年的壽命,活過百歲都難。而阿賴耶識是不受肉體死亡限制的,所以阿賴耶識裡的種子隔多少世,還是能夠與宇宙中的次原子們再次發生共振。但那個時刻,我們對於前世已經罕有記憶瞭,當然看不出事情深層的因果關系瞭。

借用量子糾纏的實驗結果,我們對於古老的宗教理論(基督教等宗教裡都有勸人行善的教義,其原因和佛教的一樣)理解起來就簡單容易瞭,不再感到那麼的神秘不可測,或者感到蒙著厚厚的封建迷信色彩。

能夠流傳幾千年,甚至更加古老的文化現象,一定是有什麼顛撲不破的真諦包含在其中的。我們作為現代人,不能因為時空造成的隔閡,一不懂就簡單粗暴地P掉,而是要以科學為抓手,探究出裡面的真理。真理一定是不怕科學的。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