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土法門:佛說十善業道經(第一集)
佛說十善業道經(第一集)2000/4/21新加坡凈宗學會檔名:19-14-001
諸位同學,大傢好!昨天我們將《感應篇》講圓滿瞭。《感應篇》的文字雖然不長,古人匯編這一些公案、因緣,也就是歷史上許許多多感應的故事,搜集得非常豐富,有理論,有事實,如果詳細的介紹,是永遠說不盡的。過去有很多感應的事實,現在更多,我們在中國、在外國,常常在報紙、在電視資訊裡面,得到許許多多這一方面的報導,這些報導確實增長瞭我們的信心,絕對不可以說,我們沒有親眼見到,我們就不承認。過去李老師常常用比喻講,他說:「你的爸爸你見到瞭,你承認;你祖父你見到瞭,你的曾祖父、高祖父要是都沒見到,那你都不承認瞭,哪有這種道理?」我們見不到的事情太多太多瞭。以現在科學傢來說,我們眼睛的功能很有限,所見到的光,光波隻能在適合的波度我們能看到,比我們能見光波長的光波我們見不到,短波也見不到。但是今天用科學儀器去測量,確確實實有長波、有短波,有我們見不到的,見不到不能說它不存在,見不到不能說它不是事實,這就屬於迷信,這是屬於武斷。
佛是非常講求科學的,他讓我們去證明,宇宙之大,無奇不有,這是事實。今天科學傢知道空間有不同的維次,我們常常聽講三度空間、四度空間、五度空間,在理論上講空間是無限度的,不同維次的空間,我們就見不到,就無法接觸。科學傢瞭解這個事實,確實有不同維次空間存在,但是怎麼突破,現在技術上還做不到。佛傢做到瞭,有許多高級的宗教做到瞭,他為什麼做到?他知道不同空間維次的來源、原因,為什麼會造成不同維次的空間,他知道。怎麼造成的?是由於一切眾生妄想分別執著造成的,眾生的妄想分別執著無量無邊,所以空間維次是無量無邊的。知道它的根源,如果把這個根源消除,問題就解決瞭。所以佛傢用禪定的方法,讓我們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於是不同維次空間突破瞭。你放下得愈多,突破的層次愈大,這是我們今天講的「神通」,中國人講特異功能,就這麼回事情。
心愈清凈,你能夠接觸的境界就愈廣大;妄念愈多,煩惱愈多,你的圈圈就愈小,你就無有方法突破。我們人住在三維空間裡面,四維空間他決定沒有分。佛懂得這個道理,曉得這個事實現象是怎麼來的,所以他有方法,佛傢講八萬四千法門,那是講八萬四千種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手段。修什麼?全是修禪定。換句話說,全都是消除我們的妄想分別執著,恢復我們的真心。真心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無所不知,無所不能」。這個話是真的,不玄,有很清晰明白的理論依據,這是佛教導我們的。所以諸位同修到此地來參學,最重要的就是從佛法裡面學得放下,「看破、放下」。我常常跟大傢講,我們的根,這個根本的錯誤,我常常講好像樹的根本爛掉瞭,那還有救嗎?根本是什麼?真心、本性。我們的真心本性怎麼會爛掉?怎麼會壞掉?染上瞭自私自利,這就完瞭。
佛經裡面告訴我們,真心是什麼樣子?經論裡講得太多瞭,真心離念。換句話說,沒有妄念的心就是真心,有妄念的心就是妄心,妄行。妄是什麼?妄念。妄念裡頭最嚴重的就是我執,起心動念是「我」,我的利益,這就完瞭,你這個圈圈劃得太小,隻有我,都沒有別人。我聽很多人說,夫妻兩個都有秘密。有一次,有一位在此地很有名的,我們談「唐城」那個事情,他是那邊一個老板,看到我們「佛教居士林」這樣坦承公開,他很佩服。他跟他太太就有秘密,他有多少錢,太太不知道,太太有多少錢,他也不知道。這個我執還得瞭嗎?真的隻有我,我之外一個人都沒有。他都不相信這個世間有可靠的人,一生不敢跟人說真話,你說這種人生活在世間多麼可憐!這是佛經裡講「可憐憫者」。哪裡像我們學佛的人,心裡沒事,決定沒有自私自利,對待任何一個人都坦承公開,沒有絲毫秘密。
所以頭一個要學佛想成就,要想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如果你有私心,去不瞭!念佛念得再好,都去不瞭。為什麼?佛在經上給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不但是善,最善、上善,上善人的俱樂部,我們不善怎麼能進得去?阿彌陀佛縱然慈悲歡迎你去,那裡的大眾不歡迎,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上善」是什麼?決定沒有自私自利。你有自私自利,說實在話你再大的福報,你的享受是一生,你這一生享盡瞭,沒有瞭!舍棄自私自利,把念頭轉一轉,一切為社會、為眾生。這還不夠大,佛菩薩那個心量,他不是為我們地球眾生,是為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所以那個心量大,這個人才叫「上善」。首先把心量拓開,決定不為自己,不為自己的好處太多瞭。你們諸位同修冷靜觀察,細細思惟,你看許多、也有出傢人,為自己的,他們的形象是怎麼樣的?不為自己的,我們這是不為自己的,每個星期都有兩三個團到這裡來看我,這是很明顯的例子。我要是自私自利,你們決定不會到這兒來看我,也不會有這麼多人聚集在「居士林」、「凈宗學會」。沒有自私自利,一切公開。你們供養我的錢,我轉手就過去瞭。李木源居士手不摸錢的,你對於居士林任何供養,即使是支票,他也叫別人收,他自己不收的,對這個東西害怕。你們交給我,我轉手就送掉瞭。一切為正法久住,正法是教化眾生,幫助一切眾生覺悟,一切好事裡頭,這是第一等好事。
所以我跟大傢講過很多遍,社會要安定,世界要和平,一切眾生要和睦相處,平等對待,互相尊重,互助合作,整個世界是一個大傢庭。怎樣才能落實?政治做不到,武力也辦不到,經濟、科學、技術都辦不到,這大傢都看得很清楚,幾千年的歷史,我們看得很明白,能夠辦得到的隻有教育。釋迦牟尼佛是王子出身,他可以作國王,他知道這個事情政治不能解決,舍棄王位。經典裡面記載,釋迦佛年輕的時候,武藝超群,他可以作將軍、作元帥,他也不搞這個,他知道這個不能解決問題,舍棄瞭,終身從事於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釋迦牟尼佛是什麼身分?什麼樣的一個人?用現在的話說,他是「多元文化社會教育的工作者」,他幹這個事情。而且是義務教學,他不收學費,他不取人傢的供養,過最簡單的生活,每天三衣一缽,清凈自在,快樂無比,給我們做示范。
當年在世,遊學五印度,印度分五個區,那時都是小國,沒有統一,跟中國周朝時候一樣。周朝時候,我們在經上念到八百諸侯,就是八百多個小國。大的國,大概像現在一個縣這那麼大;小國,一個小村莊、村鎮,小國。這些小國當然有矛盾,當然有沖突,當然有戰爭,釋迦牟尼佛教學把這些都化解瞭。所以我們在書上看到,當時十六大國王都皈依佛法,都依釋迦牟尼佛做老師,這是他懂得。中國古聖先賢也懂這個道理,佛教沒傳到中國之前,古老的中國提倡孝道,提倡師道。漢武帝制定國傢教學的方針,也就是我們今天講的教育政策。漢武帝那個時候,佛法還沒有傳到中國來,佛法傳到中國來是漢明帝,還在後面幾代,後漢明帝,漢武帝是前漢。這個政策根據《禮記》裡面「學記」實施的,「學記」是中國古老的教育哲學,裡面有兩句話,「建國君民,教學為先」。
諸位要知道,一個國傢治亂關系在教育,你傢庭興衰關鍵也在教育。你這個傢能不能興,看你傢的小孩,你作父母的要常常知道,你的小孩他想什麼?他念什麼?他說什麼?他幹什麼?你要瞭解他,一切錯誤的要把它糾正,這是教育。最重要的不可以存自私自利的心,要努力,要好學。學習裡面最重要的是德行,智慧、技能學成之後,為社會服務,父母從小要教;為國傢服務,為全世界人類服務,這個偉大。那個愚癡的父母,為自己傢庭賺錢,傢庭享受。你要曉得,諺語說得好,「一傢飽暖千傢怨」,你一傢很富裕,你不照顧別人,別人都是你的冤親債主,恨你入骨,到你運衰的時候,群起而攻之,你這個傢就滅亡瞭。所以要佈施恩德,自己有能力、有財富,佈施貧窮的人,你這個傢道永遠不衰。為什麼?貧窮人擁護你,「你是好人,你肯幫助我們,我們希望你發大財,你發大財我們沾光」,各個人幫忙。你要不照顧別人,你發財,人傢就恨你,你傢失火瞭,他絕不來救火,「燒得好!燒得好!」你傢裡要被強盜搶劫的時候,他在旁邊看,「搶得好!該搶!」都會變成這個現象,這是人之常情。一定要幫助別人,要幫助社會。我們幫助別人,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別人幫助我們,互相幫助,所以一定要懂這個道理。
我也遇到很多同參道友,甚至於一些老法師來問我:「凈空法師,我要跟你學習。」我說:「學什麼?我有什麼好學,我什麼都沒有。」他說:「你的法緣殊勝,你教教我。」我說:「這個很簡單,佈施。你佈施法緣就好,你不肯佈施,你哪來的法緣?」我們這幾十年來,我在臺上講經今年四十一年瞭,我們的錄像帶、錄音帶,現在做的光碟以及書本,我們後頭版權頁都是「歡迎翻印」,絕對沒有「版權所有,翻印必究」,決定沒有這個字樣,所以我們的東西流通到全世界,法緣這麼勝。假如我後頭印上「版權所有,翻印必究」,法緣就完瞭。今天為什麼在世界上產生這麼大的影響,很多同修告訴我,最保守的估計超過兩億人,很保守的估計。什麼原因?就是沒有版權,大傢歡喜流通。我們是利益社會,利益大眾,你何必要版權?你要那個版權,你拿的幾個錢?太有限瞭。我們沒有版權,你看看這個人氣多旺。我住在新加坡這個地方,每個月都有從國外來的幾百人來看我,來看我的都會帶一點供養,錢太多瞭,比你版權收入不知道超過多少倍,這都是事實。
我們拿這些錢做更多的東西,跟全世界各個地方結緣。所以錢多多做,錢少少做,沒有錢最好瞭,沒有錢我沒有事,我可以找個山明水秀的地方去隱居,去讀書,去念佛,那多快樂!所以現在搞得沒有辦法,你們送這麼多錢來怎麼辦?我要想辦法把它怎麼用出去,很快把它用出去,這個東西絕不能留。財是古人講的通貨,像流水一樣,一定要流通,大去大來,小去小來,不去就不來瞭。通貨要流通才行,財不可以積,一積就錯瞭,佛在經上講的「積財喪道」,道就沒有瞭,所以財不可以積,財一定要用,特別要幫助苦難的人。所以我們多做利益社會、利益大眾的事情,這是真實功德,你這一生沒有白來,你沒有白過。
所以諸位到此地來,最重要的是「自私自利」放下,「名聞利養」放下,「貪瞋癡慢」放下,隻要把這十二個字放下,你學佛你就決定能成佛。你學佛不能成佛,這十二個字當中總有幾個字沒放下,造成障礙。佛菩薩之所以能成佛菩薩,他這十二字完全沒有瞭。學佛,大傢聽說諸佛菩薩乘願再來,什麼叫「乘願再來」?我們如果發個願,願力超過我們的業力,我們現在就乘願再來瞭。佛菩薩是什麼願?我們知道,佛菩薩應化在這個世間,這個身體是為大眾服務的,不是為自己。我們今天得這個身體,念念是為我的,為我是業力。身體不是我的,身體是為一切眾生服務的一個工具,那你就是乘願再來,你跟佛菩薩沒有兩樣。所謂凡夫跟佛隻在一念之差,一念迷,迷什麼?迷這個身是我,一切都為我,迷!佛菩薩覺,覺的是什麼?身體不是我,身體是為眾生服務的工具,盡量發揮這個工具,為一切眾生造福,就這麼一個念頭;轉過來,凡夫成佛瞭。不為自己,自己的福報無量無邊,智慧無量無邊,我們在這裡做一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你們學佛在這一生當中肯定成就。好,今天時間到瞭,我們就講到此地。
總結的問題一大堆,他們打字的時候給我這一本,我慢慢的跟諸位來解釋,這都放在此地。《十善業道經》昨天送來瞭,印得很多,希望諸位都帶一本回去,常常去念,非常非常好。
-
3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