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國精英人士談佛教
瑪辛達在《幸福的藍本》中曾講過這樣一位偉大的學者的故事:
第一批將巴利語佛教文獻翻譯成英語的學者之一,是一位基督教著名神甫的兒子。他選擇這份工作的目的,是要證明與佛教相比基督教所具有的優越性。他的這個任務雖然失敗瞭,但他取得瞭一個比他預期還要大的勝利——他成瞭一位佛教徒。我們一定不能忘記這個令人愉快的機遇,正是這個機遇促使他從事這項工作,使數以千萬計的西方人也因他而得以接觸到珍貴的“法”,這個偉大學者的名字就是雷斯·戴維斯博士。
英國的鮑羅登博士也說:
佛教為今日人類之救星!現今研究佛教的學者漸多,隻因佛教高出一切宗教,雖然科學、哲學有長足進步,然而其發明最合理的地方也要和佛法相通。況佛法有其最深奧廣大處,最真實適用處,決非現世一切學術宗教所可企及!
美國沈傢楨博士曾說:根據我有限的知識,科學傢到目前為止,遠沒有對“究竟什麼是我”的問題有一個答案,隻對“我”提出瞭疑問,也因此有的科學傢對“我”並不如一般人執著。
中國近現代科學傢尤智表說:
科學和佛教真是世界上的兩盞明燈,它們照破瞭世間的愚暗,解除瞭人們的迷執,使人類的智慧得以無止境的發展,而達到無上的正覺。可惜現代科學隻限於明瞭物質的相貌,凡有關於“心”的部分,仍非借重於佛教的一盞彗燈不足以破除迷暗。
德國著名的哲學傢尼采說:佛教是歷史上唯一真正實證的宗教。它視善與慈悲促進健康,不可以仇止仇。
孫中山先生在《軍人精神教育錄》中也贊揚佛教——“以犧牲為主,救濟眾生”。
摩尼·巴格西在《我們的佛陀》中說:最讓人吃驚的一點是:佛陀是一個冷靜的科學大腦與一顆飽含深情的熱誠愛心的獨特結合體。今天的世界越來越朝向佛陀,因為,隻有他是人類良知的表率。
瑞士的德維茲教授說:不管我是否是佛教徒,我已經觀察瞭世界上所有偉大的宗教體系,我最後得知,從意境美妙和博大精神來看,沒有哪一種宗教能超過佛教的四聖諦八正道,因此我願意按八正道去安排我的生活。
中國近代思想傢革命傢戊戌變法六君子之一的譚嗣同曾說:“佛教大矣,孔次大,耶為小”“私謂釋迦玄言,出過晚周諸子不可計數,程朱以下尤不足論”。
馬克思曾說:“辨證法在佛教中已達到很精細的程度。”
米爾曼主教也說:“我越來越覺得釋迦牟尼就是道路、真理和生活。”
一位穆斯林學者評價到:“佛不僅是佛教徒的財富,他也是人類共有的財富,他的教法對每個人來說都是有用的。
中國現代著名美學傢朱光潛說:“佛教以出世的精神幹入世的事業。”
斯裡蘭卡前總理班達拉奈克說:“隻要日月繼續存在,隻要人類還繼續生活在這個星球上,佛法就會延續,因為佛教是人的宗教,是整個全人類的宗教。”
偉大的科學傢西方現代科學之父愛因斯坦評論說:“未來的宗教將是宇宙的宗教。它應當超越個人化的神,避免教條和科學,涵蓋自然和精神兩方面。它的根基應建立在某種宗教意識之上,這種宗教意識的來源是在把所有自然的和精神的事物,作為一個有意義的整體來經歷時得到的體驗。佛教正是以上所描述的那種宗教!”
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哲學傢之一,著有社會和自然科學方面的論著四十多部,並在1950年獲諾貝爾文學獎的英國哲學傢羅素在考察瞭各種宗教後說:“世界上所有的宗教中我所贊成的是佛教!”
著名的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學傢威斯柯夫說:“量子力學是我們肉眼看不見的非物質能力,可是並不因為它看不見,我們就不能認識它和不相信它。在科學上幾乎每一件事都是超過你的直接經驗的。”
戊戌變法的主要領袖中國近代史上有重大影響的思想傢和政治傢康有為說:
“佛學之博大精微,至於言語道斷,心行處絕,雖有聖哲,無所措手,其所包容尤為深遠。”
中國共產黨的早期領袖近代著名思想傢革命傢陳獨秀先生曾說:“佛法之廣大精深,餘所素信不疑者也”
馬克思說:“宗教是整個世界總的理論,它是包羅萬象的綱領”
中國近代著名學者革命傢章太炎說:“佛法……與其說是宗教,不如說是哲學的實證者。”
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中稱贊:“佛教徒處在理性思維的高級階段”,又說“隻有辨證的思維才是有效的,東方的佛教徒和希臘人處在人類辨證思維的較高發展階段上。”
恩格斯在世間論中說:“人類到釋迦牟尼佛時代,辨證思維才成熟。”
科學傢哈爾塔因說:“智慧的人將科學與宗教並用。”
曾赴歐洲各國考察西方哲學,較早介紹宣傳馬克思哲學的著名學者之一,李石岑教授說:
“我以為佛學的提倡,不特於對佛學毫無抵觸之處,而且能使科學的方法加上一層深密,科學的分類上加一層正確,科學的效用上加一層保證”
梁啟超說:“佛教是最崇貴圓滿之宗教,其大乘教理尤為人類最高文化之產物”
國傢主席江澤民說:
“佛教在中國的歷史很悠久,它興於漢而盛於唐,唐朝的玄奘法師去西天取經對中國的佛教發展和佛學研究具有重要影響。”江主席在出席澳門回歸一周年期間也曾對澳門民眾說“我是一個無神論者,平時也常讀佛教、道教和基督教的書”。
政協主席李瑞環說:
“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佛教文化對中國的倫理道德等產生瞭很大影響,已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佛教的許多主張和我們現在所提倡的精神文明思想是一致的。”
魯迅先生也曾刻苦研究佛教文化,據1914年的《甲寅書帳》記載,這一年魯迅購買佛教方面的書刊就多達75種二百三十冊,並曾先後出錢在金陵刻經處刻印《百喻經》等,如今在上海展覽館就有當年的《百喻經》刻板保存。
著名學者巴格爾說:在世界上偉大的宗教中,隻有佛教是有意識、坦率地以系統理性地分析來對待生活中的問題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英國著名學者克裡說:佛教所開示的法是一種心與意共同滿足的法規,它所包含內容的廣大與深奧,確實是無與倫比的。
英國榮赫斯朋爵士說:我在東南亞國傢旅遊和佛教徒接觸,最感動的是在他們周圍有一種莊嚴而安和的氣氛存在,而且到處可見大大小小的佛像,以一種高尚、寧靜、慈愛、端莊的姿態跌坐著,單是這種氣氛和神態,已經將佛的基本特質深深印入我的腦海,而使我神往瞭。
法國的隆司佩雷女士說:佛教意義的高尚,道理的純正,對於法國很多意識純正而好道的人及不滿意於宗教信條的人和真正自由思想者,具有一種很大的吸引力。我們既看到全世界的痛苦又感覺到運用佛教的道理可以解決我們當前面臨的種種問題。那麼,我們便可喚起人類使註意佛教的這件工作是怎樣急切瞭。
美國女佛教徒會創始人薩拉乃浮夫人說:佛教在今日,正與科學一樣嶄新而適用,究其原因,因佛教乃是以顛撲不破的真如之理為基礎的緣故。
斯裡蘭卡著名學者弗那多博士說:佛教不強人盲從,但凡有思想智慧的人,就佛教道理深思諦觀,則未有不怡然煥然心安理得者。
印度著名學者迦羅,在《聖天贊》中講到“我不偏向於佛陀,亦不歧視外道,何派具有聖道理,我即依此為導師。”
國際間最具權威的百科全書《大不列顛百科全書》也指出:佛法的可信,是因為從佛陀時代直至如今,一直有佛弟子以親身的修行體驗證明著佛經的正確。
中國著名科學傢王季同(1910年曾發現四元函數求微分法,1916年發明電氣變流方法)他也說:“哲學傢對這個不過是推測,佛教確是親證。”
著名文學傢格爾楚德.加拉特說:“即使是今天,佛教也不能被認為是過時的,因為它是建立在根基牢靠不可動搖之上的。”
美國德克薩司州州立大學的量子力學專傢威勒博士,他在對微觀世界的實驗觀察中證實:“隻有受到觀察,才有存在,若無觀察便無物存在!”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太空物理學傢、宇宙物理學傢裡查德.歌特發表的關於宇宙最初形成的一種“大泡泡”學說認為:“超級宇宙是從虛無形成的”。
近代史上中國著名人物章太炎先生說:“佛教的理論使上智人不能不信,佛教的戒律使下愚不能不信,通徹上下,這是最可貴的。”
張東蓀先生說:“我對佛傢卻是相當敬重,以為他所提出的問題是對的,他的動機是大勇、大智、大仁。”
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教授說:“佛教是世界上偉大的宗教之一,傳入中國後,對中國文化產生瞭很大影響。”
梁啟超說:“佛教之信仰乃智信而非迷信,乃兼善而非獨善,乃入世而非厭世。”
中國現代科學傢尤智表也說:“佛教不但不是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最徹底的學理,佛教不是神道設教,不是精神痛苦的麻醉劑,乃是宇宙人生的真理,處世接物的實用之學,佛教是理智的、平等的、自由的、客觀的、徹底的、積極的、具體的、入世的、實用的宗教”,又說“科學越昌明佛教的教義越發揚廣大。近年來佛教在世界各地日漸興盛,實與科學之進步成正比,即如我國近年來佛教徒中,就有不少是科學傢和工程師,這是因為佛法的理論都能透過科學的考驗,故凡對於科學造詣愈深者,愈能解釋佛經中素不能解的真義,知佛教中一切事相在常人視其為迷信者,都有其健全而堅強的理論基礎。”
張君勵(曾任大理“民族文化學院”的院長,1946年“中央民族社會黨”成立時任主席)說:“蓋世尊之說,因眾生而起大悲心,因大悲心而起菩提心而成正覺。既有覺,自然不離智慧。悲智雙修者,佛教之最大特色,為世界其他宗教之所不及。他教之教徒謂起於迷信可也,皈依佛,佛法則智者之事也。”
中國著名思想傢、革命傢、文學傢魯迅先生在閱讀瞭《賢愚經》《瑜珈師地論》等佛經後對佛的智慧感嘆不已,對他的朋友許壽堂說:“釋迦牟尼真是偉大的聖哲,我平常對人生有許多難以解決的問題,而他居然早已明白啟示瞭,真是偉大的聖哲!”
查裡蘇裡亞博士說:“我們不必強迫人類信仰它,我們所做的是將佛教真實的面貌呈現於對佛教未有認識、抱有成見的人士面前,引發他們追求真理的熱誠。”
印度前總理瑪哈特瑪.甘地也說:“我慎重的認為,佛陀教法的核心,現已成為印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印度教的印度,現在已不可能折回原路,去重溫喬達摩發動的那場影響瞭印度教的偉大改革,他的巨大奉獻,他的出傢學道和毫無瑕疵的生活,在印度教中留下瞭不可磨滅的印象,印度教也會永遠感激這位偉大的老師。”
-
6
-
7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