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佛教>仁禪法師:不當的方法會嚴重影響修行質量,你必須知道!

仁禪法師:不當的方法會嚴重影響修行質量,你必須知道!

時間:2019-06-24 09:06:45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佛教

初修行的人,一定要養成好習慣,就是要講求修法質量,不能隻片面追求數量。按《廣論》講的,時間應盡量短,次數多,每次念佛,都集中精神,攝住妄想心就好。

宗喀巴大師這個教言很殊勝,不管坐禪還是念佛,剛開始時間短,次數則可以多。如果不懂這個道理,就會養成敷衍修法的習慣,就如有些人用起功來,一座的時間倒是挺長的,但是座上不相應,不懂攝心,邊打妄想邊用功,這樣成瞭習慣,就很難改,成瞭一種禪病,或者說念佛的毛病。

這樣修行下去,甚至可能越來越糟糕,人越來越愚癡,記憶力也越來越差。這種現象很容易產生的,因為你腿子一盤,隻在形式上用功夫,一點都不提正念,昏沉就越來越重,昏沉就是一種無明,這樣當然也就越來越愚癡。

這個地方要非常註意,念佛時要努力將心攝住才行,不能隻圖數量,要趕什麼似的,念是念瞭不少,可一點受用都沒有。我們平常動靜閑忙都不要忘瞭佛號,隨時都要提起佛號,但是還需要專門地攝心念佛,最好是座上修,以正知作守護,時時不忘正念,把每一句佛號都念好,慢慢來,急不得,時間短、次數多,每次用功幾乎不打妄想,五分鐘、十分鐘、半個小時,把時間慢慢加上去。

這樣專一地用功,漸漸地功夫就得力瞭,不打妄想,那半小時的修法力量也是非常大,不但身體粗重感越來越輕,身體慢慢也好起來,人也精神瞭,有智慧瞭。

談到修法的質量與數量,就說一下念佛計數的問題。計數是很有必要的,初學者沒有穩固的不念自念的功夫,一定要計數。

開始的時候,每天不用太多,為什麼呢?因為一下子定太多,也沒有辦法每天都能完成,這樣一天能完成,一天完成不瞭,沒有個原則性,就容易放任自己的惰性,漸漸地就越念越少瞭。

所以,要慢慢來,特別是規定自己專心念佛的日課,一定要從少做起,一點一點來,急不得;如果每天的功課都是散念,沒有攝心來念的定課,這樣念佛功夫很難上去。

然後,還有個註意的,一些人念佛計數有個完成的急迫心,就趕啊趕,這樣不好。如果你計數的時候,不是那種不方便的散念,比如你在自己傢裡念,沒有人打擾,那有時也不妨可以用計時念佛,專心地念,規定時間來念佛,時間固定,或一個一個時間段固定都可以。不管你規定的時間段能念多少佛號都不管,一定要每次把規定的時間念完,然後,按時間換算成最保守的數量(或不計數),這樣時間定死,你就不會有那種趕集一樣的躁妄心。

但這有個前提——你的定課要適中,如果定得成瞭每天不趕著念就念不完的話,那這佛號就成瞭一個呆板的任務,難以得到念佛的法樂。

——摘自仁禪法師《阿彌陀佛四十八願講錄·信蓮盛開》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